【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和车辆。
技术介绍
1、目前,许多新车型都在外饰配有氛围灯,氛围灯的造型也由最开始的标准长条形发展到现今的形态各异,这给光学设计带来的很大的挑战。传统的长条形氛围灯通常采用一颗led颗粒对应一根条形光导或一排led颗粒对应一片窄光导板的光学结构,但对于异形造型的氛围灯,尤其是发光面比较宽的氛围灯,led颗粒入射光方向与氛围灯造型趋势存在较大夹角时,该设计会出现明显的亮暗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led颗粒入射光方向与氛围灯造型趋势存在较大夹角时,该设计会出现明显的亮暗差异。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异形车灯导光组件,所述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包括;内配镜;导光板,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内配镜相对设置,所述导光板具有近光端和远光端;所述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和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内配镜的一侧的至少一个混光增益结构,所述混光增益结构连接所述近光端和所述远光端;在所述近光端至所述远光端的方向上,所述混光增益结构的弯曲状态与所述导光板的造型匹配;光源,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近光端。
3、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光源的光线从近光端射入导光板,部分光在打向导光板侧面前,先接触了混光增益结构,在混光增益结构处提前经历了全内反射过程,增加了光线的反射次数,缩短了光线的反射周期,影响部分光线的传播路径,实现对光线的调制,一方面实现高效混光,另一方面也减缓了能量衰减的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均匀性;即
4、进一步的,所述混光增益结构呈线形从所述近光端延伸至所述远光端;相邻所述混光增益结构之间形成反射区域,或所述混光增益结构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侧面之间形成反射区域。
5、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一部分光线经过混光增益结构后继续穿过反射区域直到导光板侧面才发生全反射,一部分光线被混光增益结构反射,并在反射区域内,由两个相邻的混光增益结构来回反射,从而均匀光色的同时将更多的光线带去导光板远光端,填补了导光板远光端能量损耗。
6、进一步的,所述混光增益结构为开设于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内配镜一侧的凹槽,所述凹槽具有相对的两个导光面,所述导光面朝向或背离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侧面。
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光线经过混光增益结构时,一部分由导光面反射,增加了反射频率,另一部分从该导光面机内凹槽内,再从该混光增益结构的另一导光面射入,进入相邻的反射区域,再由另一混光增益结构或由导光板侧面反射,进行调制。
8、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多个导光齿,所述导光齿设于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内配镜的一侧,多个所述导光齿间隔设置在所述近光端至所述远光端之间,用于将光导向所述内配镜。
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导光齿能够控制光线的反射路径来调制光线;在混光增益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反射的效率,更多的导光齿可以对光线进行反射,从而更加均匀,减小明暗差异。
10、进一步的,所述导光齿包括:进光面和反光面,所述进光面朝向所述近光端,所述反光面朝向所述远光端,所述反光面相对所述进光面倾斜。
11、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光线从近光端一侧射入导光齿的进光面,经过相对倾斜的反光面反射到内配镜,从而提高反射效率。
12、进一步的,所述异形车灯导光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一端。
13、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安装支架用于对导光板和光源进行定位安装,避免导光板和光源相对安装槽晃动,同时,使光源对导光板有更稳定的光照效果。
14、进一步的,所述异形车灯导光组件还包括:装饰板,所述装饰板盖设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装饰板对应所述安装槽的位置设有透光开口,所述内配镜设于所述透光开口。
15、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装饰板用于对内配镜进行固定,遮挡内配镜周侧的光线,将需要输出的光线从透光开口输出,实现在装饰板外侧的目标点亮效果和装饰效果。
16、进一步的,所述内配镜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配合于所述装饰板内侧,并且所述延伸部设于所述安装槽周向的至少一侧。
1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延伸部和装饰板的内壁实现限位固定,避免内配镜的任意一侧从透光开口滑出。
18、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在所述近光端设有弧形花纹。
1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光源发出的光线经由近光端进入导光板,通过弧形花纹的折射作用,光线沿导光板中心的光轴方向为主方向传播,并通过弧形花纹的打散作用向两侧微微散光,将光线打散,提高均匀性。
20、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提供的异形车灯导光组件。
21、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该车辆能够实现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22、综上所述,本申请上述各个技术方案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或有益效果:i)光源的光线从近光端射入导光板,部分光在打向导光板侧面前,先接触了混光增益结构,在混光增益结构处提前经历了全内反射过程,增加了光线的反射次数,缩短了光线的反射周期,影响部分光线的传播路径,实现对光线的调制,一方面实现高效混光,另一方面也减缓了能量衰减的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均匀性;ii)即使导光板本体为弯曲的异形结构,通过与导光板弯曲状态匹配的混光增益结构,能够对弯曲导光板各处都起到更加均匀的反射效果,提高内配镜的点亮效果;iii)导光齿能够控制光线的反射路径来调制光线,在混光增益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反射的效率,更多的导光齿可以对光线进行反射,从而更加均匀,减小明暗差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光增益结构(123)呈线形从所述近光端(121)延伸至所述远光端(122);相邻所述混光增益结构(123)之间形成反射区域,或所述混光增益结构(123)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侧面之间形成反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光增益结构(123)为开设于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内配镜(110)一侧的凹槽,所述凹槽具有相对的两个导光面,所述导光面朝向或背离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120)还包括:多个导光齿(130),所述导光齿(130)设于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内配镜(110)的一侧,多个所述导光齿(130)间隔设置在所述近光端(121)至所述远光端(122)之间,用于将光导向所述内配镜(1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齿(130)包括:进光面和反光面,所述进光面朝向所述近光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车灯导光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140),所述安装支架(140)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导光板(120)设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光源(160)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车灯导光组件还包括:装饰板(150),所述装饰板(150)盖设于所述安装支架(140),所述装饰板(150)对应所述安装槽的位置设有透光开口,所述内配镜(110)设于所述透光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配镜(110)设有延伸部(111),所述延伸部(111)配合于所述装饰板(150)内侧,并且所述延伸部(111)设于所述安装槽周向的至少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120)在所述近光端(121)设有弧形花纹(124)。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异形车灯导光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光增益结构(123)呈线形从所述近光端(121)延伸至所述远光端(122);相邻所述混光增益结构(123)之间形成反射区域,或所述混光增益结构(123)与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侧面之间形成反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光增益结构(123)为开设于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内配镜(110)一侧的凹槽,所述凹槽具有相对的两个导光面,所述导光面朝向或背离所述导光板本体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120)还包括:多个导光齿(130),所述导光齿(130)设于所述导光板本体远离所述内配镜(110)的一侧,多个所述导光齿(130)间隔设置在所述近光端(121)至所述远光端(122)之间,用于将光导向所述内配镜(1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形车灯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齿(130)包括:进光面和反光面,所述进光面朝向所述近光端(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郭园园,范先杰,徐英伟,陈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领为视觉智能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