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及制剂和用途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及制剂和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1445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5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小麦醇溶蛋白载药纳米粒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及制剂和用途。该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采用酶解结合葡聚糖接枝进行改性,其中葡聚糖接枝采用低温‑高温循环法显著提高了接枝度且褐变程度较低。该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采用pH折叠结合超声法,显著提高了叶黄素的包封率。所得纳米粒可显著提高纳米粒的光照、热稳定性及在胃肠道环境的稳定性,适于提高叶黄素的口服利用率,用于制备口服药物、口服保健食品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小麦醇溶蛋白载药纳米粒加工,具体涉及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及制剂和用途


技术介绍

1、叶黄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日常饮食中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性、抗菌和抗炎等作用。但叶黄素稳定性差、溶解度和生物利用率低等缺陷限制了叶黄素在保健及食品领域的应用。为此,人们开发了多种荷载体系,如固体分散体、微乳液、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等以改善叶黄素的稳定性、溶解度和生物利用率。但是这类载体对叶黄素的保护效果的相差较大,投入生产商品化后存在着安全隐患问题,不利于进一步推广应。此外,各类载体制备周期时间较长,步骤繁琐,操作复杂,不利于商业化连续生产。

2、食品基质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可作为载叶黄素的载体。然而,天然的蛋白质自身性质存在不足,为提升其荷载和保护性能,往往会对蛋白质进行改性,例如酶法改性或化学改性(糖基化或磷酸化修饰等)。专利文献cn114159409a提供了一种玉米醇溶蛋白荷载叶黄素的纳米粒。其玉米醇溶蛋白采用酶解联合糖基化修饰(氨基葡萄糖修饰)进行改性,可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其糖基化修饰需要借助转谷酰胺酶。

3、研究表明,醇溶蛋白糖基化改性中,多糖修饰的有害产物低于单糖。然而当采用多糖改性醇溶蛋白荷载槲皮素、芦丁、阿魏酸、绿原酸、大黄素、辣椒素、叶黄素等物质时,多糖改性醇溶蛋白通常在强碱性和高温下进行改性,而叶黄素等物质则在强碱性或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差,使得多糖改性醇溶蛋白如何有效荷载槲皮素、叶黄素等不稳定物质,成为新的技术难题(《小麦醇溶蛋白糖基化改性过程中有害产物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食品科学,2017年)。此外,目前采用葡聚糖接枝醇溶蛋白时,接枝度往往较低(低于20%,多数为10%左右),例如《葡聚糖分子量对玉米醇溶蛋白接枝物结构和乳化性影响》(赵城彬等.农业工程学报,2018年等;董艳娇),且负载率较低,通常为3~6%左右。

4、因此改进醇溶蛋白的多糖修饰工艺、提高醇溶蛋白的多糖修饰效果及对不稳定物质的荷载效果是目前仍需进行优化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及制剂和用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酶解小麦醇溶蛋白制备:将小麦醇溶蛋白加水分散,加入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离心收集上清液,冻干得酶解小麦醇溶蛋白;

4、s2酶解小麦醇溶蛋白葡聚糖接枝:将酶解小麦醇溶蛋白加水分散配制酶解小麦醇溶蛋白水溶液,按酶解小麦醇溶蛋白与葡聚糖质量比为(1~2):1的比例,加入葡聚糖,先在60℃水浴以100xg~300xg的转速搅拌反应20min;后在80℃水浴以400xg~700xg的转速搅拌反应10min,视为一个低温-高温循环;进行3~10次低温-高温循环反应后,反应结束,冷却,ph调至7.0,离心并收集上清液,超滤离心管中进行超滤离心,去除未反应的酶解小麦醇溶蛋白和葡聚糖,收集超滤后的清液,冻干,得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

5、s3载药纳米粒制备:将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加水分散制备成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水溶液,按照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与叶黄素质量比为10:1的比例加入叶黄素,调ph至11.0,100w~300w超声2min~4min,ph调至7.0,离心去除未包封的叶黄素,收集上清液,冻干,得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

6、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葡聚糖分子量为2kda~100kda,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葡聚糖分子量为6kda

7、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酶解的反应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为1000u/g小麦醇溶蛋白~7000u/g小麦醇溶蛋白;酶解温度40℃~60℃;酶解ph为8~10;酶解时间30min~240min。进一步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酶解的反应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为3000u/g小麦醇溶蛋白;酶解温度55℃;酶解ph8.5;酶解时间60min。

8、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离心条件为4℃,6000xg~12000xg离心5min~60min;进一步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8000xg离心20min。

9、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酶解小麦醇溶蛋白水溶液中,酶解小麦醇溶蛋白的质量分数为1%;步骤s3中,所述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水溶液中,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的质量分数为1%。

10、优选地,步骤s2中,酶解小麦醇溶蛋白与葡聚糖质量比为1:1。

11、优选地,步骤s2中,低温-高温循环反应次数为6~8次。

12、优选地,步骤s2中,超滤离心条件为:超滤离心管截留分子量为30kda,4℃,4000xg离心20min。

13、优选地,步骤s2中,60℃水浴的搅拌速度为200xg,80℃水浴的的搅拌速度为500xg。

14、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超声功率为200w。

15、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超声时间为4min。

16、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离心条件为:4℃,8000xg离心10min。

17、一种口服制剂,由前述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和辅料制成。

18、优选地,所述辅料为水。

19、前述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或口服制剂在制备药品或保健食品中的用途。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21、(1)本专利技术以小麦醇溶蛋白为原料,其生产原料面筋是小麦淀粉分离加工的副产物,价格低廉。

22、(2)本专利技术针对小麦醇溶蛋白溶解性差,在水相体系中包封能力弱等问题,采用酶解联合糖基化反应的方式,改善小麦醇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性质;并构建荷载叶黄素的纳米粒,提高了叶黄素的包封效果和稳定性。

23、(3)本专利技术采用低温-高温循环加热的方式进行醇溶蛋白的葡聚糖糖基化反应,提高了蛋白与多糖的接枝度,减弱了褐变程度,利于提高纳米粒的药物荷载能力(包封率及负载率)和改善制剂外观和工艺稳定性。其中改性醇溶蛋白与叶黄素质量比10:1可低至,叶黄素包封率可达到75~82%,即叶黄素负载率可达到7.5~8.2%(叶黄素负载率即被包封的叶黄素/改性醇溶蛋白的百分比)。

24、(4)本专利技术将ph折叠法与超声波法结合制备载叶黄素纳米粒,使得传统的长时间搅拌方法被短时间超声工艺所取代,节约制备时间,提高了制备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酶解的反应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为1000U/g小麦醇溶蛋白~7000U/g小麦醇溶蛋白;酶解温度40℃~60℃;酶解pH为8~10;酶解时间30min~24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离心条件为4℃,6000xg~12000xg离心5min~6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葡聚糖分子量为2kDa~100kD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酶解小麦醇溶蛋白水溶液中,酶解小麦醇溶蛋白的质量分数为1%;步骤S3中,所述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水溶液中,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的质量分数为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酶解小麦醇溶蛋白与葡聚糖质量比为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低温-高温循环反应次数为6~8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超滤离心的条件为:超滤离心管截留分子量为30kDa,4℃,4000xg离心2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60℃水浴的搅拌速度为200xg,所述80℃水浴的的搅拌速度为500xg。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超声功率为200W。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超声时间为4min。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离心条件为:4℃,8000xg离心10 min。

13.一种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和辅料制成。

14.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口服制剂在制备药品或保健食品中的用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酶解的反应条件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为1000u/g小麦醇溶蛋白~7000u/g小麦醇溶蛋白;酶解温度40℃~60℃;酶解ph为8~10;酶解时间30min~24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离心条件为4℃,6000xg~12000xg离心5min~6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葡聚糖分子量为2kda~100kd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酶解小麦醇溶蛋白水溶液中,酶解小麦醇溶蛋白的质量分数为1%;步骤s3中,所述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水溶液中,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的质量分数为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合改性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酶解小麦醇溶蛋白与葡聚糖质量比为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叶黄素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江郭增旺王志勇许晶张硕刘思博刘才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