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碳酸锂的碳化提纯的,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式碳化装置。
技术介绍
1、碳化,又称干馏、炭化、焦化,是指固体或有机物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的反应过程或加热固体物质来制取液体或气体(通常会变为固体)产物的一种方式。这个过程不一定会涉及到裂解或热解。目前,碳化器的内部结构一般为中空,二氧化碳从底部进入碳化器从下而上与物料接触对物料进行碳化。此过程二氧化碳与物料的接触时间较短,而气泡在碳化器内部上升的路线不规律,气泡的大小不受控,导致碳化效率低,碳化时间长。
2、例如,现有技术cn206188413u(以下称为技术1)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高效碳化塔,包括塔体和由塔体顶部延伸到塔体内部底端的进气主管,在所述进气主管末端设置至少一支沿塔底水平延伸的条槽,此条槽为倒置的u型槽,条槽的槽边上离散设置有若干组豁口,气体由此豁口逸出到塔体溶液中形成分散气泡。该方案采用倾斜导流板5,且相邻两组导流板5的倾斜方向相反,使得气泡沿导流板5折返上升。
3、又如,现有技术cn102295306b(以下称为技术2)公开了一种连续合成碳酸钙的碳化器,该碳化器相邻塔板5的出口间采用的蛇形回流挡板能够使物料交错流动,碳化器在所述横向塔板5的第一层即第一层塔板51的出口52处设置有与第一层塔板相垂直的筛板53。通过该方案,物料至上而下流动,而部分二氧化碳气体会受到浮力的影响向上运动,co2利用率高。
4、技术1在通过co2气体不匀速时,气体从豁口逸出形成气泡的速率不均等,存在不同速度的气泡聚集形成大气泡的可能,且技术1无法实现将大
5、相比于技术1,虽然技术2能够更好地解决了气泡上升过快的问题,但以上两种技术均存在气液之间碳化接触的面积较小的情形,进而无法保证充分的碳化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充分碳化反应,且碳化过程中小气泡不易聚成大气泡的板式碳化装置。
2、本公开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板式碳化装置,包括:
4、碳化塔,所述碳化塔的顶部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所述碳化塔的侧壁设有进气管及进料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进气阀,所述进料管上设有进料阀,所述碳化塔的内壁设有多个塔板,多个所述塔板沿所述碳化塔的竖直方向间隔分布,每一所述塔板开设有缺口,多个所述塔板的缺口错位设置,每一所述塔板开设有多个孔洞;
5、循环机构,包括换热器、强制循环驱动组件、第一循环管道及第二循环管道,所述碳化塔通过所述第一循环管道连通于所述换热器,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二循环管道连通于所述碳化塔,所述强制循环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上,所述第二循环管道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碳化塔的内壁设有喷淋头,所述第一循环管道通过所述喷淋头与所述碳化塔的内壁连通。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碳化塔的内壁设有底管,所述碳化塔的内部通过所述底管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连通。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管包括相连通的弯折管及盘管,所述弯折管连通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所述盘管连通于所述碳化塔的内部,所述盘管开设有多个圆孔。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一端连接冷却进口管,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冷却出口管,所述换热器开设有相隔离的冷却通道及物料通道,所述冷却进口管通过所述冷却通道连通于所述冷却出口管,所述第一循环管道通过所述物料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强制循环驱动组件包括强制循环电机及强制循环泵,所述强制循环泵与所述强制循环电机电连接,所述强制循环泵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循环管道包括顺序连通的第一子管道、第一除铁器及第二子管道,所述第一子管道连通于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二子管道连通于所述碳化塔。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管道及所述第二子管道均设有第一球阀。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循环管道包括顺序连通的第三子管道、第二除铁器及第四子管道,所述出料管位于所述第四子管道,所述第三子管道通过所述强制循环驱动组件的通道连通于所述换热器,所述第四子管道连通于所述碳化塔。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子管道及所述第四子管道均设有第二球阀。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除铁器包括第一连接法兰、第一除铁管及第一永磁件,所述第一连接法兰连通于所述第一除铁管,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子管道及所述第二子管道,所述第一永磁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除铁管。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除铁器包括第二连接法兰、第二除铁管及第二永磁件,所述第二连接法兰连通于所述第二除铁管,所述第二连接法兰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子管道及所述第四子管道,所述第二永磁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除铁管。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永磁件包括第一螺母、第一永磁棒及第一顶盖,所述第一永磁棒与所述第一顶盖连接,所述第一顶盖通过所述第一螺母螺接于所述第一除铁管。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永磁件包括第二螺母、第二永磁棒及第二顶盖,所述第二永磁棒与所述第二顶盖连接,所述第二顶盖通过所述第二螺母螺接于所述第二除铁管。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0、1、上述的板式碳化装置,多个塔板设置于碳化塔的内壁,每一塔板开设有缺口,且每一缺口错位设置,加上塔板开设有多个孔洞,使得二氧化碳气泡不易快速上升,且每经过孔洞时,聚集成的大气泡被分成小气泡,使得气液之间接触充分,实现充分碳化,如此整个碳化过程中不易聚成大气泡。
21、2、上述的板式碳化装置还设有第一除铁器及第二除铁器,第一除铁器及第二除铁器均用于吸附经过管道的物料中存在的磁性物质,通过第一除铁器的第一永磁件及第二除铁器的第二永磁件吸附磁性物质,保证物料碳化的正常运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塔(100)的内壁设有喷淋头(120),所述第一循环管道(230)通过所述喷淋头(120)与所述碳化塔(100)的内壁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塔(100)的内壁设有底管(130),所述碳化塔(100)的内部通过所述底管(130)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24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管(130)包括相连通的弯折管(131)及盘管(132),所述弯折管(131)连通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240),所述盘管(132)连通于所述碳化塔(100)的内部,所述盘管(132)开设有多个圆孔(13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10)的一端连接冷却进口管(211),所述换热器(210)的另一端连接冷却出口管(212),所述换热器(210)开设有相隔离的冷却通道(213)及物料通道(214),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循环驱动组件(220)包括强制循环电机(221)及强制循环泵(222),所述强制循环泵(222)与所述强制循环电机(221)电连接,所述强制循环泵(222)设置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2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道(230)包括顺序连通的第一子管道(231)、第一除铁器(232)及第二子管道(233),所述第一子管道(231)连通于所述换热器(210),所述第二子管道(233)连通于所述碳化塔(1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240)包括顺序连通的第三子管道(241)、第二除铁器(242)及第四子管道(243),所述出料管位于所述第四子管道(243),所述第三子管道(241)通过所述强制循环驱动组件(220)的通道连通于所述换热器(210),所述第四子管道(243)连通于所述碳化塔(1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铁器(232)包括第一连接法兰(2321)、第一除铁管(2322)及第一永磁件(2323),所述第一连接法兰(2321)连通于所述第一除铁管(2322),所述第一连接法兰(232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子管道(231)及所述第二子管道(233),所述第一永磁件(2323)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除铁管(2322);及/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件(2323)包括第一螺母(23231)、第一永磁棒(23232)及第一顶盖(23233),所述第一永磁棒(23232)与所述第一顶盖(23233)连接,所述第一顶盖(23233)通过所述第一螺母(23231)螺接于所述第一除铁管(2322);及/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塔(100)的内壁设有喷淋头(120),所述第一循环管道(230)通过所述喷淋头(120)与所述碳化塔(100)的内壁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塔(100)的内壁设有底管(130),所述碳化塔(100)的内部通过所述底管(130)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24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管(130)包括相连通的弯折管(131)及盘管(132),所述弯折管(131)连通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240),所述盘管(132)连通于所述碳化塔(100)的内部,所述盘管(132)开设有多个圆孔(13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10)的一端连接冷却进口管(211),所述换热器(210)的另一端连接冷却出口管(212),所述换热器(210)开设有相隔离的冷却通道(213)及物料通道(214),所述冷却进口管(211)通过所述冷却通道(213)连通于所述冷却出口管(212),所述第一循环管道(230)通过所述物料通道(214)连通于所述第二循环管道(2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碳化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循环驱动组件(220)包括强制循环电机(221)及强制循环泵(222),所述强制循环泵(222)与所述强制循环电机(221)电连接,所述强制循环泵(222)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辉,李长东,王皓,唐盛贺,王致富,刘娟,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