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400798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种植块,种植块与稻田底泥之间形成有泥鳅窝;种植块上设置有播种器,播种器包括料斗、支架、底架、下料器、直流气泵、气管、分支管和出料管;料斗用于盛装稻种,包括上部分的直斗结构和下部分的偏漏斗结构,偏漏斗结构出口处设置有下料器;直斗结构下方连接有支架,支架连接有底架,支架内设置有直流气泵,直流气泵连接有气管,下料器通过分支管与气管连接,气管的末端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末端连接有喷嘴,喷嘴用于向种植块的种植窝和种植块的附近稻田内抛洒稻种;该种养装置种养的泥鳅成活率、生长速度和稻产量显著提高,泥鳅和水稻品质得到提升,经济效益增加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种养,特别涉及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


技术介绍

1、水稻和泥鳅种养是一种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生产方式,通过水稻和泥鳅共生原理,充分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稻田的产量和鱼类的产量。这种技术不仅有利于环境的绿色发展,还能有效地推动农户的经济增长。利用稻田水面泥鳅,既可获得泥鳅产品,又可利用泥鳅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2、稻田养殖泥鳅均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主要以天然捕捞为主,人工养殖处于次要地位。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泥鳅养殖逐渐成为特色水产养殖,鼓励农民利用稻田水塘养殖泥鳅,增加收入。随着稻田养殖鱼技术的不断发展,稻田养殖泥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一般选择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的稻田,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以上,饲养4个月即可捕捞上市出售。随着泥鳅养殖的发展,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了,由于秧苗茂密,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活动、藏身和觅食场所,如鸟类、蛇类和鼠类等都是泥鳅的天敌。又由于稻田水浅底部平坦隐蔽性较差,晒田后淤泥较浅,泥鳅在突遭敌害时无法逃避,至使在稻田养殖泥鳅过程中成活率较差,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能够解决目前稻田养泥鳅过程中,易受天敌侵害成活率低的弊端,本专利技术使水稻产量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实现泥鳅高成活率养殖目的。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种植块(3),且每个种植块(3)通过固定杆(7)固定在稻田底泥(6)上方,所述种植块(3)与所述稻田底泥(6)之间形成有泥鳅窝(5);

4、所述种植块(6)上设置有播种器,所述播种器包括料斗(9)、支架(10)、底架(11)、下料器(12)、直流气泵(13)、气管(14)、分支管(15)和出料管(16);所述料斗(9)用于盛装稻种,包括上部分的直斗结构(9-1)和下部分的偏漏斗结构(9-2),所述偏漏斗结构(9-2)出口处设置有下料器(12);所述直斗结构(9-1)下方连接有所述支架(10),所述支架(10)连接有底架(11),所述支架(10)内设置有直流气泵(13),所述直流气泵(13)连接有所述气管(14),所述下料器(12)通过所述分支管(15)与所述气管(14)连接,所述气管(14)的末端连接有出料管(16),所述出料管(16)末端连接有喷嘴(17),所述喷嘴(17)用于向所述种植块(3)的种植窝(3-1)和所述种植块(3)的附近稻田(1)内抛洒稻种;

5、当稻株一部分根系扎在稻田底泥(6)里,一部分根系围绕稻株在所述种植块(3)和稻田底泥(6)之间形成根系簇,所述种植板(3)下方的根系簇之间形成一个溶氧丰富适于泥鳅栖息和藏匿的泥鳅窝(5)。

6、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所述种植块(3)为长方形结构,其宽度为50~60厘米,其面积为0.5~3平方米,相邻的2个种植块(3)之间的距离为1~2米。

7、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所述下料器(12)包括条板(12-1)、风板(12-2)、轴(12-3)和轴环(12-4),所述条板(12-1)为长条状结构,所述轴(12-3)固定在所述条板(12-1)长边上,所述轴(12-3)两端设置有所述轴环(12-4),所述条板(12-1)可绕所述轴(12-3)转动,所述条板(12-1)打开时稻种可落下,非工作情况下所述条板(12-1)起封闭作用,防止稻种下落;

8、所述风板(12-2)固定在所述轴(12-3)上,所述风板(12-2)与所述条板(12-1)所在平面垂直,在所述风板(12-1)的中心处连接有分支管开口(15-2);高压气体流出所述分支管(15)吹动风板,所述风板(12-2)带动所述轴(12-3)转动,再带动所述条板(12-1)打开条缝,使稻种落下。

9、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分支管开口(15-2)处有叶轮片(15-3),气体带动所述叶轮片(15-3)转动,转动的叶轮片(15-3)切割高压气体,对所述风板(12-2)产生脉冲力,利于稻种下落;所述直流气泵(13)用于提供空气动力,通过所述分支管(15)吹动所述风板(12-2)转动使稻种下落,下落的稻种落在所述气管(14)内,又被所述气管(14)吹进所述出料管(16),呈均匀喷出。

10、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出料管(16)包括硬管(16-1)、软管(16-2)和发散部(16-3),所述软管(16-2)连接所述硬管(16-1)的两个间隔部分,所述发散部(16-3)位于所述硬管(16-1)的末端,所述发散部(16-3)为扇形结构,其内部有放射条,促使稻谷均匀发散;所述软管(16-2)是在工作时人为控制方向。

11、本专利技术一可选实施例,所述分支管(15)上设置有阀门(15-1),所述阀门(15-1)用于调节其大小,直至适合的稻种下落速度为准。

1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种植块,种植块与稻田底泥之间形成有泥鳅窝;种植块上设置有播种器,播种器包括料斗、支架、底架、下料器、直流气泵、气管、分支管和出料管;料斗用于盛装稻种,包括上部分的直斗结构和下部分的偏漏斗结构,偏漏斗结构出口处设置有下料器;直斗结构下方连接有支架,支架连接有底架,支架内设置有直流气泵,直流气泵连接有气管,下料器通过分支管与气管连接,气管的末端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末端连接有喷嘴,喷嘴用于向种植块的种植窝和种植块的附近稻田内抛洒稻种;该种养装置种养的泥鳅成活率、生长速度和稻产量显著提高,泥鳅和水稻品质得到提升,经济效益增加显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种植块(3),且每个种植块(3)通过固定杆(7)固定在稻田底泥(6)上方,所述种植块(3)与所述稻田底泥(6)之间形成有泥鳅窝(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块(3)为长方形结构,其宽度为50~60厘米,其面积为0.5~3平方米,相邻的2个种植块(3)之间的距离为1~2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器(12)包括条板(12-1)、风板(12-2)、轴(12-3)和轴环(12-4),所述条板(12-1)为长条状结构,所述轴(12-3)固定在所述条板(12-1)长边上,所述轴(12-3)两端设置有所述轴环(12-4),所述条板(12-1)可绕所述轴(12-3)转动,所述条板(12-1)打开时稻种可落下,非工作情况下所述条板(12-1)起封闭作用,防止稻种下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开口(15-2)处有叶轮片(15-3),气体带动所述叶轮片(15-3)转动,转动的叶轮片(15-3)切割高压气体,对所述风板(12-2)产生脉冲力,利于稻种下落;所述直流气泵(13)用于提供空气动力,通过所述分支管(15)吹动所述风板(12-2)转动使稻种下落,下落的稻种落在所述气管(14)内,又被所述气管(14)吹进所述出料管(16),呈均匀喷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16)包括硬管(16-1)、软管(16-2)和发散部(16-3),所述软管(16-2)连接所述硬管(16-1)的两个间隔部分,所述发散部(16-3)位于所述硬管(16-1)的末端,所述发散部(16-3)为扇形结构,其内部有放射条,促使稻谷均匀发散;所述软管(16-2)是在工作时人为控制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15)上设置有阀门(15-1),所述阀门(15-1)用于调节其大小,直至适合的稻种下落速度为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设置的多个种植块(3),且每个种植块(3)通过固定杆(7)固定在稻田底泥(6)上方,所述种植块(3)与所述稻田底泥(6)之间形成有泥鳅窝(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块(3)为长方形结构,其宽度为50~60厘米,其面积为0.5~3平方米,相邻的2个种植块(3)之间的距离为1~2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器(12)包括条板(12-1)、风板(12-2)、轴(12-3)和轴环(12-4),所述条板(12-1)为长条状结构,所述轴(12-3)固定在所述条板(12-1)长边上,所述轴(12-3)两端设置有所述轴环(12-4),所述条板(12-1)可绕所述轴(12-3)转动,所述条板(12-1)打开时稻种可落下,非工作情况下所述条板(12-1)起封闭作用,防止稻种下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稻鳅共作的种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冰朱健何杰侯诒然贾睿周琳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