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ptc加热器,具体为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
技术介绍
1、ptc加热元件,是一类以钛酸钡(batio3)、钛酸锶(srtio3)、钛酸铅(pbtio3)为基本组成的半导体陶瓷。这种陶瓷在较低温度时,是处于低电阻;但当温度在某一温度(称为居里温度tc)以上时,其自身电阻急剧上升3-8个数量级(103-108倍),电阻体具有较大的正温度系数。加热器流道结构是用来传导、释放热量的一系列装置的统称。ptc加热元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然后通过加热器流道结构内的冷却液将热量带走,实现对整车驾驶舱或电池包进行供暖加热。
2、现有技术中加热器内部流道结构通过加热器和其他壳体多个零件组装构成,多个零件之间通过螺钉紧固,内部通过密封圈密封,装配复杂,质量难管控,加热器上装配ptc加热元件的槽穴分布在正面,且为单侧封闭式沉孔,同等功率条件下需要更大的装配体积,ptc加热元件与加热器槽穴之间的装配通常采用金属垫片加楔形片或灌封胶的方式进行紧固,此方式装配复杂、传热效率低,加热器上多个突起的封闭式槽穴导致压铸制造工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以上现有加热器内部流道结构通过加热器和其他壳体多个零件组装构成,多个零件之间通过螺钉紧固,内部通过密封圈密封,装配复杂,质量难管控,加热器上装配ptc加热元件分布密度低,同等功率条件下需要更大的装配体积,ptc加热元件装配复杂、传热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包括加热器主体、进出液口挡板和
2、所述进出液口挡板和水道挡板与所述加热器主体为一个整体件,所述进出液口挡板、水道挡板与加热器主体通过焊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加热器主体内部开设有流道,所述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出液口挡板和水道挡板相对应,进出液口挡板、水道挡板与加热器主体三者内部构造出流道,流道的分布设计能够使ptc加热包组产生的热能高效并快速的传递到加热器主体中。
3、进一步的,所述进出液口挡板侧面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出液口均与所述流道相互连通,用于ptc加热包组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然后通过流道内的冷却液将热量带走,实现对整车驾驶舱或电池包进行供暖加热。
4、进一步的,所述流道呈“田”字形分布,若干个所述流道相互连通,该设计可以降低加热器主体压铸制造工艺难度,铝液在模具内流通顺畅,解决压铸过程中常见的因铝液流通不畅导致的气孔、冷隔等缺陷。
5、进一步的,所述ptc加热包组外侧设置有u型片,所述u型片过盈装配于所述槽穴内部;
6、所述u型片两侧向外翻折设置有折耳部,所述折耳部卡在加热器主体上。
7、进一步的,所述u型片的外侧壁设置为第一锥形部,所述槽穴的内槽壁设置为第二锥形部,所述第一锥形部与所述第二锥形部相适配。
8、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主体内部两侧水平相对应的两个槽穴中的第二锥形部对称分布,且两个第二锥形部连为一体,该两个槽穴中间设置为贯通式通道,同等功率条件下加热器主体的体积可做到更小。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锥形部、第二锥形部均为倾斜面,且第一锥形部、第二锥形部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便于利用槽穴紧贴固定u型片。
10、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主体与复接电极板对应的两侧均安装有侧盖,所述侧盖与所述加热器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卡扣件,加热器主体与侧盖的连接处设有卡槽,卡槽与卡扣件相适配,所述侧盖通过卡扣件与加热器主体固定连接,所述侧盖与所述加热器主体的连接处填充有胶层,利用胶水填充侧盖与加热器主体之间的连接处,使侧盖与加热器主体一起构造成封闭的密封腔室。
11、进一步的,所述水道挡板远离所述加热器主体的一侧设置有pcba,所述pcba与加热器主体两侧的复接电极板电性连接;
12、所述pcba远离所述水道挡板的一侧设置有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加热器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卡扣件,加热器主体与后盖的连接处设有卡槽,卡槽与卡扣件相适配,所述后盖通过卡扣件与加热器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后盖与所述加热器主体的连接处填充有胶层,利用胶水填充后盖与加热器主体之间的连接处,使后盖与加热器主体一起构造成封闭的密封腔室。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技术中槽穴为对称式分布在加热器主体内部两侧,且连为一体中间为贯通式通道,并与u型片配合,同等功率条件下加热器主体的体积可做到更小,从而实现ptc加热包组的超高密度分布,ptc加热包组紧密卡在加热器主体中,能够使ptc加热包产生的热能高效并快速的传递到加热器主体中。
15、本技术中加热器主体内部流道呈“田”字型分布,若干个流道成一排相互连通,降低了压铸制造工艺难度,铝液在模具内流通顺畅,解决压铸过程中常见的因铝液流通不畅导致的气孔、冷隔等缺陷,同时可加快热能的传递,加热器主体为一体压铸成型件,然后同进出液口挡板及水道挡板通过焊接成为一个整体,结构简单,可全自动焊接,质量可靠稳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包括加热器主体(1)、进出液口挡板(2)和水道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主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件,所述加热器主体(1)中设置有若干个槽穴,若干个所述槽穴对称分布在所述加热器主体(1)内部的两侧,每个所述槽穴中对应装配一个PTC加热包组(4),所述加热器主体(1)中槽穴对应的两侧均安装有复接电极板(5),利用所述复接电极板(5)将若干个PTC加热包组(4)串联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液口挡板(2)侧面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出液口均与所述流道(13)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13)呈“田”字形分布,若干个所述流道(13)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TC加热包组(4)外侧设置有U型片(10),所述U型片(10)过盈装配于所述槽穴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主体(1)内部两侧水平相对应的两个槽穴中的第二锥形部(12)对称分布,且两个第二锥形部(12)连为一体,该两个槽穴中间设置为贯通式通道(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部(11)、第二锥形部(12)均为倾斜面,且第一锥形部(11)、第二锥形部(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5°。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主体(1)与复接电极板(5)对应的两侧均安装有侧盖(6),所述侧盖(6)与所述加热器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卡扣件(9),所述侧盖(6)通过卡扣件(9)与加热器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侧盖(6)与所述加热器主体(1)的连接处填充有胶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挡板(3)远离所述加热器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PCBA(7),所述PCBA(7)与加热器主体(1)两侧的复接电极板(5)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包括加热器主体(1)、进出液口挡板(2)和水道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主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件,所述加热器主体(1)中设置有若干个槽穴,若干个所述槽穴对称分布在所述加热器主体(1)内部的两侧,每个所述槽穴中对应装配一个ptc加热包组(4),所述加热器主体(1)中槽穴对应的两侧均安装有复接电极板(5),利用所述复接电极板(5)将若干个ptc加热包组(4)串联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液口挡板(2)侧面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出液口均与所述流道(13)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13)呈“田”字形分布,若干个所述流道(13)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tc加热包组(4)外侧设置有u型片(10),所述u型片(10)过盈装配于所述槽穴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高功率密度ptc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片(10)的外侧壁设置为第一锥形部(11),所述槽穴的内槽壁设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伟,彭雄飞,尹振国,方宏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奉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