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基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兼水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1、现在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中普遍都设置有地下室,因此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工地现场。基坑的安全对于基础工程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雨季,短时间大量的雨水会造成基坑积水,从而影响工程进度。基坑排水不畅甚至可能导致基坑坍塌,造成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在基坑坡顶地面设置排水系统。
2、基坑顶排水系统作为基坑项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砖砌排水沟和现浇排水沟目前市场上采用较多。砖砌排水沟存在的问题是,现场砌筑工作量大,成型的排水沟极易发生沟底不均匀沉降造成开裂而漏水的情况,维护成本高。现浇排水沟存在的问题是,现场制作的劳动力投入大、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高。
3、此外,目前基坑坡顶地面排水系统的水均直接接入市政污水管网,不能有效的进行水资源的再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增加了市政管网的排水负担。
4、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兼水收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兼水收集系统,该系统施工速度快,排水管道不易开裂,排水系统材料可以回收,降低使用成本。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兼水收集系统,包括过渡水箱、排水连接管道及储水箱;
4、一组所述过渡水箱间隔设置在基坑坡顶四周边沿位置,基坑内部的降水井分别与对应过渡水箱之间通过排水软管相连,并由水泵提供驱动力
5、相邻所述过渡水箱之间通过排水连接管道相连,排水连接管道不宜设置过长,一般最长设置到18米,便于检修。
6、一组所述过渡水箱中靠近储水箱的一个过渡水箱与储水箱之间相连通,从而将过渡水箱中的水转移到储水箱中,供工地施工用水。
7、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水箱与储水箱之间设有沉淀池,所述过渡水箱与沉淀池之间相连通,通过提升泵提供驱动力,所述沉淀池顶部通过排水管道与储水箱之间相连通(这里无需提供动力)。
8、进一步的,所述基坑坡顶在位于排水连接管道下方设有支撑结构,用于排水连接管道的定位支撑;支撑结构为砖砌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水箱为开口箱体;包括四个侧板及一个底板,四个所述侧板中相对的两个侧板上设有排水接口,用于与排水连接管道相连。
10、进一步的,所述排水连接管道与过渡水箱之间通过快接法兰接头相连,便于系统回收再利用。
11、进一步的,所述降水井与距离其最接近的一个过渡水箱之间通过排水软管相连。
12、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池采用三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由三个独立的沉淀池通过连通管连接组成,分为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第三沉淀池。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该系统由钢材焊接或拼接而成,可以用于基坑排水、集水,且无需对基坑四周进行挖土施工,现场直接拼装,施工速度快,安装成本低。
15、2)该系统主材是钢材,钢材的拉伸性能使得系统可以抵抗一部分地基沉降的破坏作用。
16、3)该系统可重复利用,使用完后可以回收并在其他项目再次使用,减少建筑垃圾,降低使用成本,符合绿色施工的理念。
17、4)该系统的储水箱能够为工地施工提供水源,减少了工地自来水网用水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节约用水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兼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水箱(1)、排水连接管道(2)及储水箱(7);一组所述过渡水箱(1)间隔设置在基坑坡顶四周边沿位置,基坑内部的降水井(3)分别与对应过渡水箱(1)之间通过排水软管(4)相连,并由水泵提供驱动力;相邻所述过渡水箱(1)之间通过排水连接管道(2)相连;一组所述过渡水箱(1)中靠近储水箱(7)的一个过渡水箱(1)与储水箱(7)之间相连通,从而将降水井(3)中的水由过渡水箱(1)转移到储水箱(7)中,供工地施工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兼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水箱(1)与储水箱(7)之间设有沉淀池(6),所述过渡水箱(1)与沉淀池(6)之间相连通,通过提升泵(5)提供驱动力,所述沉淀池(6)顶部通过排水管道(8)与储水箱(7)之间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兼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连接管道(2)下方设有支撑结构(9),用于排水连接管道(2)的定位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兼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兼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连接管道(2)与过渡水箱(1)之间通过快接法兰接头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兼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3)与距离其最接近的一个过渡水箱(1)之间通过排水软管(4)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兼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6)采用三级沉淀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兼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水箱(1)、排水连接管道(2)及储水箱(7);一组所述过渡水箱(1)间隔设置在基坑坡顶四周边沿位置,基坑内部的降水井(3)分别与对应过渡水箱(1)之间通过排水软管(4)相连,并由水泵提供驱动力;相邻所述过渡水箱(1)之间通过排水连接管道(2)相连;一组所述过渡水箱(1)中靠近储水箱(7)的一个过渡水箱(1)与储水箱(7)之间相连通,从而将降水井(3)中的水由过渡水箱(1)转移到储水箱(7)中,供工地施工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坡顶排水兼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水箱(1)与储水箱(7)之间设有沉淀池(6),所述过渡水箱(1)与沉淀池(6)之间相连通,通过提升泵(5)提供驱动力,所述沉淀池(6)顶部通过排水管道(8)与储水箱(7)之间相连通。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波,周浩然,吴进群,戚梓帆,喻新辉,庄孝江,齐志勇,田旋,张凌强,胡惠民,曹君,邱晨华,陈建平,黄清刚,吴杨坤,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通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