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0105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涉及蒸发冷却热泵设备领域,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一端连接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另一端连接膨胀阀,所述过滤器另一端连接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另一端连接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另三个出口分别连接油分离器、湿膜冷凝装置和气液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另一端均连接压缩机,所述湿膜冷凝装置另一端连接储液器,形成闭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盖板控制通风口的进风量,通过风机带动气体通过可以快速使其蒸发,增加降温效果,同时通过设置的第一导体配合第二导体,使积水槽内的水达到一定量之后,控制伸缩杆开启,关闭,对装置外壳内的湿度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蒸发冷却热泵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1、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是一种高效、节能且环保的温控设备,它将蒸发冷却技术和热泵技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蒸发冷却和热泵循环实现制冷和制热功能,该机组利用蒸发冷却技术,通过空气和水之间的热交换来降低水的温度,同时,它结合热泵循环,通过制冷剂的循环流动,实现热量的转移和利用。在制冷模式下,机组从室内吸收热量并将其排放到室外;在制热模式下,机组从室外吸收热量并将其传递到室内,传统的蒸发型控温装置的原理都是通过压缩机负责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之后通过冷凝机对高温高压的气体进行降温,使其变为高压液体,之后使其进入蒸发器中实现降温。

2、其中冷凝作为将高温高压气体转换为高压液体的一环,其由其重要,不管是制冷还是制热,其都是需要将气体转化成液体输送,传统的降温换热基本上都是通过风扇,带动外部空气进行流动通过冷凝管,使其中的气体降温凝结成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限制液体通过膨胀,进而使液体变为低温气体在蒸发管道内流动,再通过风扇将冷气吹出,但是在一些环境温度高的场景,在风扇带动空气经过冷凝管时,内外温差小,内部气体转换液体低效,从而导致制冷制热效果不理想,但随着工业的发展,一些厂家将湿膜加湿降温技术和冷凝管降温技术结合在一起,增强对冷凝管的降温效果。

3、现有的湿膜降温技术普遍都是使风扇带动气体通过湿膜,在气体通过湿膜时,与湿膜上的水水膜交换热量,使通过的气体的温度低,进而实现空间内降温的目的,冷凝管降温原理也是如此,在环境温度高的环境中叶具有良好的冷凝效果。

4、但因为使用了湿膜进行降温操作,在空气通过湿膜,会带动水分子移动,进而增加空间内的湿度,长时间使用,冷凝管表面会凝结大量的水珠,若不及时清理,长此以往可能会腐蚀冷凝管,导致冷凝管出现泄漏进而导致制冷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以解决使用了湿膜进行降温操作,在空气通过湿膜,会带动水分子移动,进而增加空间内的湿度,长时间使用,冷凝管表面会凝结大量的水珠,若不及时清理,长此以往可能会腐蚀冷凝管,导致冷凝管出现泄漏进而导致制冷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一端连接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另一端连接膨胀阀,所述膨胀阀另一端连接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二过滤器另一端连接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另一端连接四通阀,所述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另三个出口分别连接油分离器、湿膜冷凝装置和气液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另一端均连接压缩机,所述湿膜冷凝装置另一端连接储液器,形成闭路,所述湿膜冷凝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两端对称有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于第一风机一侧设置有湿膜主体,所述安装盒内远离湿膜主体的一面上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安装盒于导向装置底部设置有积水槽,所述装置外壳底部配合装置外壳弧面结构设置有安置板,所述安置板上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被固定设置于装置外壳和安置板之间,所述装置外壳内两侧对称设置有清洁降温装置。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储液器对制冷需要的制冷液体进行存储,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压缩机对冷却液进行压缩加压,使其变成高温高压气体,之后通过四通阀使其通过湿膜冷凝装置使高温高压气体冷凝成高压液体,之后通过过滤器对液体进行过滤,再使其通过膨胀阀,使其高压液体瞬间汽化变为低温气体,之后继续输送低温气体到蒸发管道内,通过风扇将低温气体吹出即可,其中,通过第一风机带动空气通过湿膜主体,使湿膜主体对通过空气进行降温,使其进入到装置外壳中,使降温后气体与冷凝管接触,从而实现降温的效果,同时通过弧形安置板使凝结的水可以沿着弧面流下到积水槽中进行收集,防止液体堆积对管道进行腐蚀。

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置外壳一面上对称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转动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装置外壳上配合通风口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装置外壳的一面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配合第二风机设置有盖板,所述安装板上配合连接板设置有伸缩杆。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风机带动装置外壳内的空气流动,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控制装置外壳内的湿度,从而保证装置的长久正常运行。

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盒远离装置外壳的一面上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第一风机。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风机带动空气通过湿膜主体实现对装置外壳内的降温

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洁降温装置包括一对导向槽,分别开设于装置外壳内壁上,所述导向槽分别与一对安装盒内的积水槽相接,所述导向槽内上下设置有齿块,所述导向槽内设活动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一侧设置有动力模块,所述动力模块远离传动齿轮的一面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与装置外壳内底部接触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动力模块带动传动齿轮转动,配合上齿块,使动力模块移动,进而带动刮板在装置外壳内底部刮蹭,将表面堆积的水进行清理收集。

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盒底部配合积水槽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另一端与外部连接,所述排水槽与外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湿度控制装置,所述湿度控制装置包括浮板,所述浮板顶部设置有第一导体,所述排水槽内配合第一导体设置有第二导体。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排水槽连同积水槽,在实际使用时,在集水槽内水变多时,带动浮板上升,在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使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接触,控制伸缩杆移动,从而控制装置外壳内部空气的流动。

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若干导流槽,所述导流板远离湿膜主体的一面上配合到导流槽设置有若干导流块。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导流槽,通过湿膜主体的空气由其进行导流先与导流块碰撞,会使一部分使其在此凝结收集,降低后续冷凝管上的冷凝水量。

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置外壳和安装盒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安置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安置板底部与支撑板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与排水槽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空腔为冷凝管底部留有一定空间,冷凝管底部产生冷凝水时,落入空腔内,通过排水槽排出。

16、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专利技术通过盖板控制通风口的进风量,从而控制装置外壳内的湿度,同时通过设置的积水槽配合清洁降温装置对装置外壳内底部的水进行收集,防止水在装置外壳内底部堆积导致腐蚀的情况发生同时在其表面留下少量水分,此时通过风机带动气体通过可以快速使其蒸发,增加降温效果,同时通过设置的第一导体配合第二导体,使积水槽内的水达到一定量之后,控制伸缩杆开启,关闭,对装置外壳内的湿度进行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包括储液器(1),所述储液器(1)一端连接有第一过滤器(28),所述第一过滤器(28)另一端连接膨胀阀(29),所述膨胀阀(29)另一端连接第二过滤器(30),所述第二过滤器(30)另一端连接蒸发器(32),所述蒸发器(32)另一端连接四通阀(35),所述四通阀(35),所述四通阀(35)另三个出口分别连接油分离器(34)、湿膜冷凝装置(17)和气液分离器(33),所述油分离器(34)和气液分离器(33)另一端均连接压缩机(31),所述湿膜冷凝装置(17)另一端连接储液器(1),形成闭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冷凝装置(17)包括装置外壳(27),所述装置外壳(27)两端对称有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安装盒(2),所述安装盒(2)内于第一风机(5)一侧设置有湿膜主体(18),所述安装盒(2)内远离湿膜主体(18)的一面上设置有导向装置(14),所述安装盒(2)于导向装置(14)底部设置有积水槽(12),所述装置外壳(27)底部配合装置外壳(27)弧面结构设置有安置板(11),所述安置板(11)上设置有冷凝管(15),所述冷凝管(15)被固定设置于装置外壳(27)和安置板(11)之间,所述装置外壳(27)内两侧对称设置有清洁降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27)一面上对称开设有通风口(8),所述通风口(8)内转动设置有第二风机(9),所述装置外壳(27)上配合通风口(8)设置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远离装置外壳(27)的一面设置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底部配合第二风机(9)设置有盖板(6),所述安装板(7)上配合连接板(4)设置有伸缩杆(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2)远离装置外壳(27)的一面上设置有隔板(16),所述隔板(16)上设置有第一风机(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降温装置包括一对导向槽(20),分别开设于装置外壳(27)内壁上,所述导向槽(20)分别与一对安装盒(2)内的积水槽(12)相接,所述导向槽(20)内上下设置有齿块(22),所述导向槽(20)内设活动设置有传动齿轮(39),所述传动齿轮(39)一侧设置有动力模块(21),所述动力模块(21)远离传动齿轮(39)的一面设置有刮板(19),所述刮板(19)与装置外壳(27)内底部接触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2)底部配合积水槽(12)设置有排水槽(23),所述排水槽(23)另一端与外部连接,所述排水槽(23)与外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湿度控制装置,所述湿度控制装置包括浮板(26),所述浮板(26)顶部设置有第一导体(24),所述排水槽(23)内配合第一导体(24)设置有第二导体(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14)包括导流板(36),所述导流板(36)上开设有若干导流槽(38),所述导流板(36)远离湿膜主体(18)的一面上配合到导流槽(38)设置有若干导流块(3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27)和安装盒(2)底部设置有支撑板(3),所述安置板(11)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安置板(11)底部与支撑板(3)形成空腔(13),所述空腔(13)与排水槽(23)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包括储液器(1),所述储液器(1)一端连接有第一过滤器(28),所述第一过滤器(28)另一端连接膨胀阀(29),所述膨胀阀(29)另一端连接第二过滤器(30),所述第二过滤器(30)另一端连接蒸发器(32),所述蒸发器(32)另一端连接四通阀(35),所述四通阀(35),所述四通阀(35)另三个出口分别连接油分离器(34)、湿膜冷凝装置(17)和气液分离器(33),所述油分离器(34)和气液分离器(33)另一端均连接压缩机(31),所述湿膜冷凝装置(17)另一端连接储液器(1),形成闭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冷凝装置(17)包括装置外壳(27),所述装置外壳(27)两端对称有降温装置,所述降温装置包括安装盒(2),所述安装盒(2)内于第一风机(5)一侧设置有湿膜主体(18),所述安装盒(2)内远离湿膜主体(18)的一面上设置有导向装置(14),所述安装盒(2)于导向装置(14)底部设置有积水槽(12),所述装置外壳(27)底部配合装置外壳(27)弧面结构设置有安置板(11),所述安置板(11)上设置有冷凝管(15),所述冷凝管(15)被固定设置于装置外壳(27)和安置板(11)之间,所述装置外壳(27)内两侧对称设置有清洁降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发冷集约型模块冷水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27)一面上对称开设有通风口(8),所述通风口(8)内转动设置有第二风机(9),所述装置外壳(27)上配合通风口(8)设置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远离装置外壳(27)的一面设置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底部配合第二风机(9)设置有盖板(6),所述安装板(7)上配合连接板(4)设置有伸缩杆(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铁虎傅曙光周延锁李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迈金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