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400038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17
本技术公开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包括支架、遮光反射膜、发光条、导光板、扩散膜组件;支架为塑胶件,其包括有支承板部;支承板部的顶部四周往上延伸有前壁、左壁、后壁及右壁,支承板部上邻近前壁向下凹设有灯条固定槽;支承板部的底部四周往下延伸有垫脚,垫脚之间围设形成位于支承板部下方的容纳腔;发光条包括有条状基体和若干灯珠,条状基体嵌入灯条固定槽内;遮光反射膜设置于支承板部上方,导光板位于遮光反射膜上方,扩散膜组件位于导光板上方。如此,由支架承载各配件的安装定位,组装方便,适于全自动化,支承板部、垫脚起到加强支架结构的作用,且容纳腔提供安装场景的组件以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更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1、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屏的关键组件之一,背光模组可以为液晶显示屏提供光源,同时起到主要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2、常见的背光模组包括有塑胶中框、金属底框,其金属底框卡接装配于塑胶中框的底部,利用塑胶中框和金属底框围成内部空间,对导光板、发光灯条、扩散膜、反射膜等配件进行安装定位。

3、在背光模组的发展过程中,行业内技术人员考虑将金属底框取消,以适应产品轻薄化发展需求,例如cn 105093684 a公开了一种背光源、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其取消了金属背板,以希望减少背光源的厚度,同时,通过在背光源的柔性电路板fpc设置接地引线,将反射片设置为导电反射片,再通过导电胶将导电反射片的静电导到接地引线,由接地引线将静电导出,提高了背光源的抗静电能力,避免了背光源由于受静电损伤而引发不良,防止静电对显示面板造成损伤。

4、可是,在实际生产及应用时,该种主要具有四周框壁的胶框结构,对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等配件的安装定位效果不太理想,少了金属背板后,安装定位可靠性以及组装方便性等方面的不足尤为明显,难以适应全自动化生产,而且,这样的背光源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应用于电子产品上,其结构强度不理想,在后续安装应用时也较为麻烦。尤其是对于车载显示屏而言,对其承受晃动的要求较高,更是难以适用。因此,直至目前,较为普遍的背光模组,仍是以塑胶中框、金属底框的结构形式为主流。

5、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其取消金属框,由支架承载各配件的安装定位,组装方便,适于全自动化,支承板部、垫脚起到加强支架结构的作用,且容纳腔提供安装场景的组件以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更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3、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包括有支架、遮光反射膜、发光条、导光板、扩散膜组件;

4、所述支架为塑胶件,其包括有支承板部;所述支承板部的顶部四周往上延伸有四周框壁,所述四周框壁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前壁、左壁、后壁及右壁,所述支承板部上邻近所述前壁向下凹设有灯条固定槽,所述灯条固定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承板部的底部四周往下延伸有垫脚,所述垫脚之间围设形成位于所述支承板部下方的容纳腔;

5、所述发光条包括有条状基体和装设于所述条状基体一侧面的若干灯珠,所述条状基体具有向下延伸的接线脚,所述灯珠沿所述条状基体延伸长度方向左右间距排布;所述条状基体嵌入所述灯条固定槽内,所述接线脚穿过所述通孔以露出所述支架的底部,所述灯珠位于所述支承板部上,所述灯珠的发光面朝后设置;

6、所述遮光反射膜设置于所述支承板部上方,所述导光板位于所述遮光反射膜上方,所述扩散膜组件位于所述导光板上方。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扩散膜组件的顶部贴设有黑白双面胶。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黑白双面胶的顶部后侧区域贴设有pet隔片。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四周框壁的内侧向下凹设形成有台阶面,所述扩散膜组件定位于所述台阶面上,所述导光板的顶部高度齐平或低于所述台阶面所在高度。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壁的后侧靠顶部位置凸设有卡扣部。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承板部的底部后端对应所述台阶面向下投影区域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向下贯通所述容纳腔。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光板的前端向前延伸有定位凸部,相应地,所述条状基体上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灯珠避开所述避让缺口,所述前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定位凸部穿过所述避让缺口伸入所述第二定位槽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灯条固定槽底部的通孔包括有过线孔、散热孔,所述接线脚穿过所述过线孔,所述散热孔连通所述灯条固定槽与所述支架底部外界。

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取消金属框,通过对塑胶件的支架结构进行巧妙设计,提供支承板部、四周框壁、灯条固定槽、通孔、垫脚及容纳腔,由支架承载各配件(遮光反射膜、发光条、导光板、扩散膜组件)的安装定位,组装方便,适于全自动化,支承板部、垫脚起到加强支架结构的作用,且容纳腔提供安装场景的组件以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紧凑、更薄。

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包括有支架、遮光反射膜、发光条、导光板、扩散膜组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组件的顶部贴设有黑白双面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白双面胶的顶部后侧区域贴设有PET隔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周框壁的内侧向下凹设形成有台阶面,所述扩散膜组件定位于所述台阶面上,所述导光板的顶部高度齐平或低于所述台阶面所在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的后侧靠顶部位置凸设有卡扣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部的底部后端对应所述台阶面向下投影区域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向下贯通所述容纳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前端向前延伸有定位凸部,相应地,所述条状基体上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灯珠避开所述避让缺口,所述前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定位凸部穿过所述避让缺口伸入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固定槽底部的通孔包括有过线孔、散热孔,所述接线脚穿过所述过线孔,所述散热孔连通所述灯条固定槽与所述支架底部外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包括有支架、遮光反射膜、发光条、导光板、扩散膜组件,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膜组件的顶部贴设有黑白双面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白双面胶的顶部后侧区域贴设有pet隔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周框壁的内侧向下凹设形成有台阶面,所述扩散膜组件定位于所述台阶面上,所述导光板的顶部高度齐平或低于所述台阶面所在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化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的后侧靠顶部位置凸设有卡扣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帝光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