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外体防护,具体是涉及一种车辆防磕装置。
技术介绍
1、现今越来越多的人们拥有私家车,造成小区内、路边和停车场的车位供不应求,很多车辆之间的停泊距离都十分的相近,容易造成在开车门时,汽车与汽车之间发生轻微碰撞造成汽车的车门或车身刮花,因此一些厂商就制造了防撞条对车门易碰部位进行防护,然而大多数的防撞条结构单一,通常是将防撞条挂于车门拉手上,而由于现有新能源汽车的车门把手大多都是隐藏式的,对设置防护板安装非常不便,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出一种车体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辆防磕装置。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车辆防磕装置,包括夹持块与防撞块,所述夹持块包括与车体连接的第一卡块与一块旋转板,所述第一卡块包括一个夹耳,所述第一卡块采用塑料软胶,所述旋转板与第一卡块旋转连接,且远离第一卡块的旋转板端面上设有挂耳,所述防撞块包括第二卡块与泡棉,所述第二卡块与第一卡块结构一致,所述泡棉固定于第二卡块远离卡板的端面上。
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包括夹耳中内嵌的一块金属加强板。
4、作为优选,还包括两块挂板、两条防护条与连接套,所述挂板上端部的后侧设有与夹持块中挂耳连接的挂钩,两块所述挂板的下端部开设有左右贯通的下通槽,两块所述挂板的上端部开设有左右贯通的上通槽,所述防护条活动套设于下通槽或上通槽其中一个内。
5、作为优选,两条所述防
6、作为优选,所述上通槽前侧的挂板上设有魔术贴。
7、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夹持块上设置用于夹持的夹耳,通过夹耳与车门的边缘进行固定,可以快速的进行安装,且可以通过车门上夹持位置的高低来改变防护条的高低,便于安装,且适应于多种车型,将第一卡块与旋转板设置为旋转结构,第一卡块卡倾斜夹于车门边缘时,旋转旋转板均可以实现挂耳的水平,便于挂板的放置;两条防护条穿插入各自的挂板上,使用者根据实际需要将两条防护条穿插于上通槽内或下通槽内,以达到上下位置调节的效果;
8、本技术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单块防护条配合挂板使用,列如使用者的车辆为单门的;
9、在拆卸时,可以将夹持块留于车门上,只需取下挂板,将防护条进行取下即可,从而提升拆卸的便捷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防磕装置,包括夹持块(1)与防撞块,所述夹持块(1)包括与车体连接的第一卡块(5)与一块旋转板(6),所述第一卡块(5)包括一个夹耳(7),所述第一卡块(5)采用塑料软胶,所述旋转板(6)与第一卡块(5)旋转连接,且远离第一卡块(5)的旋转板(6)端面上设有挂耳(8),所述防撞块包括第二卡块(14)与泡棉(15),所述第二卡块(14)与第一卡块(5)结构一致,所述泡棉(15)固定于第二卡块(14)远离卡板的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防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5)与第二卡块(14)包括夹耳(7)中内嵌的一块金属加强板(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防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块挂板(2)、两条防护条(3)与连接套(4),所述挂板(2)上端部的后侧设有与夹持块(1)中挂耳(8)连接的挂钩(9),两块所述挂板(2)的下端部开设有左右贯通的下通槽(10),两块所述挂板(2)的上端部开设有左右贯通的上通槽(11),所述防护条(3)活动套设于下通槽(10)或上通槽(11)其中一个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辆防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通槽(11)前侧的挂板(2)上设有魔术贴(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防磕装置,包括夹持块(1)与防撞块,所述夹持块(1)包括与车体连接的第一卡块(5)与一块旋转板(6),所述第一卡块(5)包括一个夹耳(7),所述第一卡块(5)采用塑料软胶,所述旋转板(6)与第一卡块(5)旋转连接,且远离第一卡块(5)的旋转板(6)端面上设有挂耳(8),所述防撞块包括第二卡块(14)与泡棉(15),所述第二卡块(14)与第一卡块(5)结构一致,所述泡棉(15)固定于第二卡块(14)远离卡板的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防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5)与第二卡块(14)包括夹耳(7)中内嵌的一块金属加强板(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防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块挂板(2)、两条防护条(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