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管路连接组件、电池、用电装置及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1、在一些相关技术中,电池包括冷媒管路,冷媒管路与冷媒提供设备流体连通,冷媒管路用于将冷媒输送至电池的箱体内,以对箱体内的电池单体进行冷却。在拆卸冷媒管路与冷媒提供设备的连接时存在漏液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出一种管路连接组件、电池、用电装置及储能系统,用于缓解漏液的问题。
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连接组件,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以及回收件,固定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合处,所述回收件被配置为回收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拆卸过程中,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合处流出的残留液体。
3、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回收件设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结合处,通过回收件回收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拆卸过程中,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结合处流出的残留液体,防止冷媒漏液,减少冷媒的泄漏浪费,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收件包括回收槽,所述回收槽被配置为存储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合处流出的残留液体。
5、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拆卸过程中,回收槽用于接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结合处残留的冷媒,冷媒漏液顺着回收槽流淌,通过回收槽回收,能够防止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在拆卸时引起的冷媒漏液,减少冷媒的泄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收件被构造为筒状结构,所述回收件罩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合处。
7、在上述实施例中,回收件被构造为筒状结构,罩设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结合处的周向,能够在周向上全方位提供冷媒回收功能,减少冷媒的泄漏浪费,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收件的内壁设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被配置为存储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结合处流出的残留液体。
9、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拆卸过程中,回收槽用于接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结合处残留的冷媒,冷媒漏液顺着回收槽流淌,通过回收槽回收,能够防止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在拆卸时引起的冷媒漏液,减少冷媒的泄漏浪费,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收槽沿所述回收件的内壁设置一圈。
11、在上述实施例中,回收槽沿回收件的内壁设置一圈,能够在周向上全方位提供冷媒回收功能,无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位于什么方位,都可以通过回收槽引导冷媒流动,回收冷媒,减少冷媒的泄漏浪费,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具有自封堵结构,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拆卸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各自实现自封堵。
13、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冷媒管路与冷媒提供设备的管路拆卸后,管路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其中之一留在冷媒管路上,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其中另一留在冷媒提供设备的管路上,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能够自行切断、封堵冷媒管路和冷媒提供设备的管路,无需排放冷媒管路和冷媒提供设备的管路中的冷媒,从而可以适当省略排放冷媒、再次加注冷媒的作业步骤,节约更换电池所需要的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一顶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以及第一阀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顶杆之间,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第一顶杆可相对运动的设置,以使所述第一阀芯的第一密封端与所述第一顶杆的第二密封端相互抵接以密封,实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自封堵。
15、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管路。在第一阀芯的第一密封端与第一顶杆的第二密封端相互抵接以密封时,冷媒不会通过第一密封端与第二密封端的密封处,管路连接组件处于截止自封堵状态,防止冷媒泄漏。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端和所述第二密封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结构,以对所述第一阀芯和所述第一顶杆的相对运动进行导向。
17、为了使第二密封端顺利准确返回至与第一密封端的抵接密封状态,第一密封端和第二密封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结构,以对第一阀芯和第一顶杆的相对运动进行导向,能够减少因第二密封端的复位偏差,使第二密封端与第一密封端出现错位的情况,导致第二密封端与第一密封端的结合处密封不严,出现封堵端漏液的情况。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密封端的第一倾斜面,沿所述第二密封端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端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一倾斜面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中轴线的方向倾斜。
19、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面向靠近第一壳体的中轴线的方向倾斜,在第二密封端向靠近第一密封端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倾斜面对第二密封端进行导向,使第二密封端向第一壳体的中轴线运动,尽量使第二密封端正对第一密封端,进入第一密封端的内侧,提高第二密封端与第一密封端的对正效果和密封效果,减少因第二密封端与第一密封端的结合处密封不严出现封堵端漏液的情况。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密封端的第二倾斜面,沿所述第二密封端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端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二倾斜面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中轴线的方向倾斜。
21、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倾斜面向靠近第一壳体的中轴线的方向倾斜,在第二密封端向靠近第一密封端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第二倾斜面对第二密封端进行导向,使第二密封端向第一壳体的中轴线运动,尽量使第二密封端正对第一密封端,进入第一密封端的内侧,提高第二密封端与第一密封端的对正效果和密封效果,减少因第二密封端与第一密封端的结合处密封不严出现封堵端漏液的情况。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密封端的第一倾斜面和设于所述第二密封端的第二倾斜面,沿所述第二密封端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端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均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中轴线的方向倾斜。
23、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均向靠近第一壳体的中轴线的方向倾斜,在第二密封端向靠近第一密封端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相互配合,对第二密封端进行导向,使第二密封端向第一壳体的中轴线运动,并且能够减少第二密封端与第一密封端之间的摩擦力,尽量使第二密封端正对第一密封端,进入第一密封端的内侧,提高第二密封端与第一密封端的对正效果和密封效果,减少因第二密封端与第一密封端的结合处密封不严出现封堵端漏液的情况。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轴线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轴线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
25、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倾斜面相对于第二倾斜面远离第一壳体的中轴线,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第二夹角的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件(4)包括回收槽(41),所述回收槽(41)被配置为存储从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结合处流出的残留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件(4)被构造为筒状结构,所述回收件(4)罩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结合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件(4)的内壁设有回收槽(41),所述回收槽(41)被配置为存储从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结合处流出的残留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槽(41)沿所述回收件(4)的内壁设置一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均具有自封堵结构,在所述第二连接件(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拆卸后,所述第二连接件(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各自实现自封堵。
7.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端(131)和所述第二密封端(121)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结构(3),以对所述第一阀芯(13)和所述第一顶杆(12)的相对运动进行导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3)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第一倾斜面(31),沿所述第二密封端(121)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一倾斜面(31)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中轴线的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3)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密封端(121)的第二倾斜面(32),沿所述第二密封端(121)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二倾斜面(32)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中轴线的方向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3)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第一倾斜面(31)和设于所述第二密封端(121)的第二倾斜面(32),沿所述第二密封端(121)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一倾斜面(31)和所述第二倾斜面(32)均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中轴线的方向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31)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中轴线形成第一夹角(a),所述第二倾斜面(32)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中轴线形成第二夹角(b),所述第一夹角(a)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夹角(b)的角度。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3)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第一倾斜面(31),沿所述第二密封端(121)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一倾斜面(31)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下游。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3)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密封端(121)的第二倾斜面(32),沿所述第二密封端(121)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二倾斜面(32)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端(121)的上游。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4),所述第一弹性件(14)设于所述第一阀芯(13)内,所述第一弹性件(1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顶杆(12)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阀芯(13)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14)被配置为提供使所述第二密封端(121)与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相互靠近且抵接的作用力。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连接的过程中提供使所述第一顶杆(12)和所述第一阀芯(13)产生相对运动的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二密封端(121)与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相互分离。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还包括第二阀芯(23),所述第二阀芯(23)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1)与所述第二顶杆(22)之间,所述第二阀芯(23)与所述第二顶杆(22)可相对运动的设置,以使所述第二阀芯(23)的第三密封端(231)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件(4)包括回收槽(41),所述回收槽(41)被配置为存储从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结合处流出的残留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件(4)被构造为筒状结构,所述回收件(4)罩设在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结合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件(4)的内壁设有回收槽(41),所述回收槽(41)被配置为存储从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结合处流出的残留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槽(41)沿所述回收件(4)的内壁设置一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均具有自封堵结构,在所述第二连接件(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拆卸后,所述第二连接件(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各自实现自封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端(131)和所述第二密封端(121)设有相互配合的导向结构(3),以对所述第一阀芯(13)和所述第一顶杆(12)的相对运动进行导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3)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第一倾斜面(31),沿所述第二密封端(121)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一倾斜面(31)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中轴线的方向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3)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密封端(121)的第二倾斜面(32),沿所述第二密封端(121)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二倾斜面(32)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中轴线的方向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3)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第一倾斜面(31)和设于所述第二密封端(121)的第二倾斜面(32),沿所述第二密封端(121)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一倾斜面(31)和所述第二倾斜面(32)均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中轴线的方向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31)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中轴线形成第一夹角(a),所述第二倾斜面(32)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中轴线形成第二夹角(b),所述第一夹角(a)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夹角(b)的角度。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路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3)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第一倾斜面(31),沿所述第二密封端(121)靠近所述第一密封端(131)的运动方向,所述第一倾斜面(31)位于所述第一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建,黄小腾,周聪,谢声凯,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