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结构物施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公路市政交通建设领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钢箱梁与混凝土梁交叉组合施工的技术因其独特的结构优势和高效的施工效率,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地,钢箱梁跨线顶推技术因其能够减少对既有交通的干扰,缩短施工周期,已成为跨线施工中的主流方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安全、高效地完成钢箱梁与混凝土梁的精确对接及落梁作业,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2、传统的落梁方法通常是在桥面拼装完成后,通过一次性的大幅度降落来实现钢箱梁与下方结构的连接。这种方法在面临落梁高度高达4m甚至更高的场景时,高落梁高度对落梁体系的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结构失稳,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危险性极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既能够提高落梁稳定性,又能显著降低危险系数。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包括第一阶段落梁过程和第二阶段落梁过程;
4、所述第一阶段落梁过程包括:
5、在混凝土梁上设置用于支撑导梁的第一高度可调临时支撑和第二高度可调临时支撑;
6、交替调节降低所述第一高度可调临时支撑和第二高度可调临时支撑的高度,进而逐渐降低所述导梁的高度,直至所述导梁接近所述混凝土梁;
7、所
8、在盖梁上设置用于支撑钢箱梁的第三高度可调临时支撑,在支座上设置用于支撑钢箱梁的第四高度可调临时支撑;
9、切除所述导梁,然后交替调节降低所述第三高度可调临时支撑和第四高度可调临时支撑的高度,进而逐渐降低所述钢箱梁的高度,直至所述钢箱梁落至所述支座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度可调临时支撑由顶升装置以及立柱、垫梁、若干垫块和/或若干垫板配合堆叠组成,所述第二高度可调临时支撑由立柱、垫梁、若干垫块和/或若干垫板配合堆叠组成。
11、进一步地,所述交替调节降低所述第一高度可调临时支撑和第二高度可调临时支撑的高度,具体为:
12、利用第一高度可调临时支撑中的顶升装置的顶升和缩缸,交替降低第一高度可调临时支撑和第二高度可调临时支撑的高度,同时配合改变第一高度可调临时支撑和第二高度可调临时支撑的组成形式,直至所述导梁接近所述混凝土梁。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高度可调临时支撑由顶升装置以及立柱、垫梁、若干垫块和/或若干垫板配合堆叠组成,所述第四高度可调临时支撑由立柱、垫梁、若干垫块和/或若干垫板配合堆叠组成。
14、进一步地,所述交替调节降低所述第三高度可调临时支撑和第四高度可调临时支撑的高度,具体为:
15、利用第三高度可调临时支撑中的顶升装置的顶升和缩缸,交替降低第三高度可调临时支撑和第四高度可调临时支撑的高度,同时配合改变第三高度可调临时支撑和第四高度可调临时支撑的组成形式,直至所述钢箱梁落至所述支座上。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度可调临时支撑和第二高度可调临时支撑的顶部与所述导梁之间采用摩擦接触方式。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高度可调临时支撑和第四高度可调临时支撑与所述钢箱梁之间采用摩擦接触方式。
18、进一步地,所述顶升装置采用千斤顶。
19、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高度为0.5m或1m。
20、进一步地,当所述立柱位于最底部时,所述立柱与对应的接触面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固定。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落梁方式包括第一阶段落梁过程和第二阶段落梁过程,即为两阶段落梁的方式,第一阶段落梁过程现在混凝土梁上进行,当通过第一阶段落梁过程将导梁(导梁与钢箱梁连接)降低后,再在盖梁上进行第二阶段落梁过程,直至将钢箱梁安装至支座上。本专利技术通过两阶段的落梁方式,巧妙的克服了传统在盖梁上一次性进行落梁时存在的稳定系数低和安全性低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施工危险系数,施工操作平台大,施工操作相对也较为方便,既能够提高落梁稳定性,又能显著降低危险系数。
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阶段落梁过程和第二阶段落梁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度可调临时支撑(2)由顶升装置(c)以及立柱(a)、垫梁(b)、若干垫块(d)和/或若干垫板(e)配合堆叠组成,所述第二高度可调临时支撑(3)由立柱(a)、垫梁(b)、若干垫块(d)和/或若干垫板(e)配合堆叠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替调节降低所述第一高度可调临时支撑(2)和第二高度可调临时支撑(3)的高度,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高度可调临时支撑(6)由顶升装置(c)以及立柱(a)、垫梁(b)、若干垫块(d)和/或若干垫板(e)配合堆叠组成,所述第四高度可调临时支撑(8)由立柱(a)、垫梁(b)、若干垫块(d)和/或若干垫板(e)配合堆叠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替调节降低所述第三高度可调临时支撑(6)和第四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度可调临时支撑(2)和第二高度可调临时支撑(3)的顶部与所述导梁(4)之间采用摩擦接触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高度可调临时支撑(6)和第四高度可调临时支撑(8)与所述钢箱梁(9)之间采用摩擦接触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装置(c)采用千斤顶。
9.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a)的高度为0.5m或1m。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立柱(a)位于最底部时,所述立柱(a)与对应的接触面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阶段落梁过程和第二阶段落梁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度可调临时支撑(2)由顶升装置(c)以及立柱(a)、垫梁(b)、若干垫块(d)和/或若干垫板(e)配合堆叠组成,所述第二高度可调临时支撑(3)由立柱(a)、垫梁(b)、若干垫块(d)和/或若干垫板(e)配合堆叠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替调节降低所述第一高度可调临时支撑(2)和第二高度可调临时支撑(3)的高度,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面顶推高落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高度可调临时支撑(6)由顶升装置(c)以及立柱(a)、垫梁(b)、若干垫块(d)和/或若干垫板(e)配合堆叠组成,所述第四高度可调临时支撑(8)由立柱(a)、垫梁(b)、若干垫块(d)和/或若干垫板(e)配合堆叠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虎虎,王鹏,唐荣苗,卜延渭,薛治平,陈浩宇,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