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物流、仓储及自动化生产等领域,运输类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机器人通常负责在特定区域内自动导航、搬运货物,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随着运输类机器人工作环境的复杂化,如人员流动、障碍物增多等,机器人与其他物体或人员发生碰撞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碰撞不仅可能导致货物损坏、机器人受损,还可能对人员安全构成威胁。在某一型号的机器人生产完成后就需要对机器人本身运动会产生的碰撞力进行检测,从而可获取机器人在安全碰撞力范围内所允许的最大运行速率。因此,研究和开发一种能够检测运输类机器人在不同运行速率时产生碰撞力检测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获取机器人运行时产生碰撞力大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和立柱,立柱为两根,两根立柱对称设置于底座上,两根立柱之间形成滑动间隙;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滑台、检测柱和承压板,滑台滑动设置于立柱上,且滑台位于滑动间隙内,检测柱为柱体结构,检测柱的一端与滑台连接,承压板设置于检测柱的另一端;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红外测距头,第一弹簧套设于检测柱上,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承压板和滑台连接,红外测距头设置于滑台上,且红外测距头对准承压板。
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缓冲组件还包括连杆、滑块、第二弹簧和导向
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检测柱包括限位筒、伸缩杆和压力传感器,限位筒设置于滑台上,伸缩杆滑动设置于限位筒内,且伸缩杆位于限位筒外的一端与承压板连接,压力传感器设置于限位筒内,且伸缩杆位于限位筒内的一端能抵接于压力传感器上。
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立柱远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顶板,顶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台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丝杆和驱动件,丝杆转动设置于顶板和底座之间,且丝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顶板和底座,丝杆穿设于滑台上,且丝杆与滑台螺纹配合连接,驱动件设置于顶板上,驱动件与丝杆连接。
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驱动件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连接。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底座和顶板之间倾斜设置有加强杆。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穿设螺钉的锁止孔。
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底座和立柱,立柱为两根,两根立柱对称设置于底座上,两根立柱之间形成滑动间隙;检测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滑台、检测柱和承压板,滑台滑动设置于立柱上,且滑台位于滑动间隙内,检测柱为柱体结构,检测柱的一端与滑台连接,承压板设置于检测柱的另一端;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红外测距头,第一弹簧套设于检测柱上,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承压板和滑台连接,红外测距头设置于滑台上,且红外测距头对准承压板。上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检测组件以及缓冲组件,便于各个组件在检测时能够协同作用,提升检测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上述底座用于与地面连接,从而将整个碰撞检测装置固定在地面,从而提升检测的稳定性。上述立柱用于承载检测组件的升降,便于适应不同的高度的运输类机器人的碰撞力测定,从而极大的提升适用性。上述检测组件用于通过承压板承接机器人运动速度下的碰撞力,承压板在承接到碰撞力后向滑台靠拢,从而挤压检测柱获取该机器人在该运动速率下的碰撞力。上述缓冲组件用于同时实现碰撞力的检测以及缓解机器人与承压板的刚性碰撞,能有效的降低检测碰撞力时对机器人以及检测设备的损伤。上述第一弹簧在承压板受到碰撞力时发生压缩,然后红外测距头检测承压板靠近滑台的距离,从而计算得出缓冲组件所吸收缓解的压力,通过缓冲组件和检测组件二者所获取的碰撞力之和,则为机器人在当前运动速率下所获取的碰撞力,从而便于生产开发者设定机器人的最大运输速率,在保证运输的情况下避免人为碰撞产生安全事故,极大的提升使用的安全性。
11、因此,该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可有效的获取机器人在各个运行速度下的碰撞力,便于出厂时运行速率的设定,提升机器人作业时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连杆(8)、滑块(9)、第二弹簧(10)和导向杆(11),所述滑台(3)靠近所述承压板(5)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导向杆(11)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9)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导向杆(11)穿设于所述滑块(9)上,所述第二弹簧(10)套设于所述导向杆(11)上,所述连杆(8)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承压板(5)和所述滑台(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柱(4)包括限位筒(401)、伸缩杆(402)和压力传感器(403),所述限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顶板(12),所述顶板(1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滑台(3)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丝杆(13)和驱动件(14),所述丝杆(13)转动设置于所述顶板(12)和所述底座(1)之间,且所述丝杆(1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板(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4)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丝杆(13)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和所述顶板(12)之间倾斜设置有加强杆(1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用于穿设螺钉的锁止孔(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连杆(8)、滑块(9)、第二弹簧(10)和导向杆(11),所述滑台(3)靠近所述承压板(5)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导向杆(11)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9)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导向杆(11)穿设于所述滑块(9)上,所述第二弹簧(10)套设于所述导向杆(11)上,所述连杆(8)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承压板(5)和所述滑台(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柱(4)包括限位筒(401)、伸缩杆(402)和压力传感器(403),所述限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碰撞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端设置有顶板(12),所述顶板(1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勋,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耀德诺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