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缝纫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8004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不仅能够在拉线器不妨碍缝制作业的情况下进行顺利的缝制作业,而且安全性高、外观良好、使用方便。该缝纫机具备:压脚(1),对针板(18)上的布料进行按压;压脚腿(8),支承压脚(1);拉线器(3),具有供缝线上下贯通的线孔(14)且可自由旋转;拉线器驱动机构(4),驱动拉线器(3)旋转;往复运动转换机构(5),将上轴(7)的旋转转换为直线往复运动;连杆机构(6),将由往复运动转换机构(5)产生的往复运动传递至拉线器驱动机构(4)。拉线器(3)和拉线器驱动机构均设置在压脚上。连杆机构(6)设置在压脚腿(8)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布料的上表面形成装饰线迹的缝纫机


技术介绍

1、以往,为了能够进行布料的上表面装饰缝,已知设置于缝纫机的左右一对拉线器及其驱动机构(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在该结构中,为了使左右拉线器对称动作,将驱动轴的驱动力分配到各拉线器。

2、即,支承一方拉线器的第一支承臂通过固定设置于驱动轴而被驱动轴直接驱动。支承另一方拉线器的第二支承臂经由与第一支承臂连接的连杆机构被驱动轴驱动。

3、另外,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如下结构:在压脚上组装带状拉线器,能够避免从外部接触拉线器,并能够附设于复合机(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在该结构中,以针杆的动作为驱动源并将该驱动力向拉线器传递的连杆机构设置在远离支承压脚的压脚杆的位置。

4、另外,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拉线器妨碍缝制并确保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具有能够拆装拉线器驱动装置的机构的缝纫机(参照下述专利文献3)。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4-102368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20864号公报

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6998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2、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在左右拉线器中动力传递路径不同,因此存在以下不良情况:由于可动部分的间隙、磨损,左右拉线器不能对称动作。

3、另外,根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结构,在压脚的后方露出包括带状拉线器的动力传递构造,因此在进行缝制作业时可能会与作业者的手指接触,在外观上也较差。

4、另外,根据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结构,在不进行上表面装饰缝的情况下,可能会丢失拆下的拉线器。而且,拉线器的拆卸和安装作业繁琐,使用不便。

5、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不仅能够在拉线器不妨碍缝制作业的情况下进行顺利的缝制作业,而且安全性高、外观良好、使用方便。

6、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7、为了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用于在布料的上表面形成装饰线迹,其特征在于,具备:压脚,其与上下移动的缝针相邻地对针板上的布料进行按压;压脚腿,其支承该压脚;拉线器,其具有供缝线上下贯通的线孔且可自由旋转;拉线器驱动机构,其驱动该拉线器旋转;往复运动转换机构,其位于所述针板的上方,将上轴的旋转转换为前后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以及连杆机构,其将由所述往复运动转换机构产生的往复运动传递至所述拉线器驱动机构,所述拉线器和所述拉线器驱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压脚上,所述连杆机构设置在所述压脚腿上。

8、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拉线器和拉线器驱动机构设置在压脚上,连杆机构设置在压脚腿上,因此能够抑制旋转的拉线器与缝制时的作业者的手指等接触,能够顺利且安全地进行缝制作业。而且,例如,也能够最小限度地露出从往复运动转换机构经由连杆机构到拉线器驱动机构的动力传递部件,因此能够形成为简洁的外观。

9、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压脚具备枢轴,该枢轴位于比所述缝针更靠后方的位置并上下延伸,所述拉线器具备:主体部,其由所述枢轴支承;凸轮槽,其形成在该主体部上并沿着旋转轨道弯曲;以及臂部,其从所述主体部向前方延伸设置并形成有所述线孔,所述拉线器驱动机构具备:滑块,其通过从所述往复运动转换机构经由所述连杆机构传递的往复运动而朝向所述枢轴进退移动;以及凸轮从动件,其设置在该滑块上,随着该滑块的移动而沿着所述拉线器的凸轮槽滑动,从而使所述拉线器旋转。

10、此时,优选地,所述线孔形成为长孔形状,该长孔形状为随着远离所述枢轴侧而逐渐扩开的形状。即,线孔形成为在枢轴侧较小,随着远离枢轴而变大。

11、在将线穿在缝针上并形成线迹时,装饰线穿过形成于拉线器的臂部的线孔而被张紧。此时,如果线孔形成为在枢轴侧较小,则能够减小装饰线张紧的位置的变化,能够抑制跳针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线孔形成为在远离枢轴侧的位置较大,因此能够使装饰线容易地穿过。

12、另外,优选地,构成为:所述拉线器由具备所述主体部、所述凸轮槽和所述臂部的左右对称形状的一对旋转部件构成,两个旋转部件均由所述枢轴支承为可自由旋转,通过所述凸轮从动件随着所述滑块的进退而移动,两个部件的线孔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移动。

13、由此,向构成拉线器的一对旋转部件的动力传递路径左右相同,因此即使存在可动部分的间隙、磨损,构成拉线器的两个旋转部件也能够进行对称动作。而且,能够使驱动机构极其小型化,即使是如压脚那样的比较小的空间中也能够搭载。

14、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压脚具备:压布部件,其与针板上的布料抵接;以及连结部件,其设置在该压布部件的上表面侧并与所述压脚腿连结,所述拉线器和所述拉线器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压布部件与所述连结部件之间。

15、通过使拉线器小型化,能够将拉线器和拉线器驱动机构设置在压布部件与连结部件之间。由此,拉线器驱动机构被收纳在压布部件与连结部件之间,能够防止在进行缝制作业时与作业者的手指等接触。

16、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具备:连杆部件,其沿着所述压脚腿在上下方向上较长;以及摆动支承部,其在该连杆部件的上端与下端之间设置在所述压脚腿上,以将该连杆部件支承为可自由摆动,从所述连杆部件的上端部输入所述往复运动转换机构的往复运动,从所述连杆部件的下端部朝向所述拉线器驱动机构输出往复运动。

17、此时,优选地,所述压脚腿具备:连杆机构收纳部,其收纳所述连杆机构;以及罩部件,其可自由拆装地密封该连杆机构收纳部,从而将收纳在连杆机构收纳部内的所述连杆机构隐藏。

18、由此,将连杆机构收纳在压脚腿的连杆机构收纳部内,而且通过罩部件将收纳在连杆机构收纳部内的连杆机构隐藏,因此,能够不露出可动部件而维持安全性,也能够提高外观。

19、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往复运动转换机构具备:凸轮,其通过上轴而旋转;轭,其将该凸轮的旋转转换为直线往复运动;传递销,其将该轭的往复运动传递至所述连杆机构;以及压脚高度检测体,其用于将该传递销与所述连杆机构的支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恒定,所述压脚高度检测体由缝纫机的框架支承为可自由上下移动,并将支承所述压脚腿的压脚杆与所述轭连结。

20、在进行缝制作业时布料厚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需要相应地调节轭的高度。当无法调节轭的高度时,无法将传递销与连杆机构的支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为恒定,拉线器的摆动角和范围会发生变化。因此,存在无法稳定地形成美观的线迹的不良情况。与此相对,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使具备传递销的轭与压脚杆一体地上下移动,因此,即使布料厚度发生变化,也能够稳定地形成美观的线迹。

21、另外,可以通过下述方式构成:所述轭具备:基部,其设置有所述传递销;以及两个壁部,其隔着所述凸轮的旋转轴位于对置方向,并与该凸轮接触,所述基部具备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将两个壁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纫机,用于在布料的上表面形成装饰线迹,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缝纫机,用于在布料的上表面形成装饰线迹,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久间徹佐藤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