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特别是涉及一种捻接装置。
技术介绍
1、纺纱络筒工序的任务是把环锭纺管纱加工成规定形状筒纱,络筒过程中存在清除纱线疵点的工作,即将纱线剪断然后再通过捻接的方式将剪断的纱线尾端重新连接在一起的过程。接头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纱线的质量,以及直接影响织造工序的可行性和布面特征,其中主要包含的指标有接头的强力、粗细、长度、回弹性(弹力纱)等。
2、现今市场上络筒机采用的捻接方式主要有气捻、气雾捻、搓捻等,针对于不同的纱线品种采用最合理的捻接方式。随着纱线品种的不断多样化,捻接器的适应性也受到不断的挑战。对于一些含有特殊纤维的单纱、具有高回弹的包芯纱等等,其捻接的难度较大,例如莱赛尔纤维制成的高支纱线其气捻的强力低;含有多根粗旦的氨纶包芯纱氨纶丝回弹较大,多用搓捻捻接,但捻接的接头长度长,搓捻机械摩擦损耗大;另外有些会普通回弹的包芯纱品种,即使使用了气雾捻,仍然存在氨纶回弹导致的空接或者结头强力不高的情况。
3、因此,如何改善高回弹、高弹性模量纤维或者长丝制备的纱线捻接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捻接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对高弹纱线的捻接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捻接装置,包括捻接器、第一v型槽块、第二v型槽块、第一夹持器和第二夹持器;所述捻接器具有第一捻接通道和第二捻接通道;所述第一捻接通道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捻接通道的轴线位于
4、优选的,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v型槽和所述第二v型槽的高度一致,且所述第一夹持口与所述第二夹持口的高度一致;所述第一捻接通道和所述第二捻接通道的轴线高度高于所述第一v型槽的高度,且所述第一v型槽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夹持口的高度。
5、优选的,所述捻接器具有上开口,所述上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捻接通道和所述第二捻接通道的上方,且所述上开口与所述第一捻接通道和所述第二捻接通道均连通。
6、优选的,所述上开口包括上开v型槽和竖向槽;所述上开v型槽下端与所述竖向槽的上端连通,所述竖向槽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捻接通道和所述第二捻接通道均连通。
7、优选的,所述捻接器具有第一气流腔和第二气流腔;所述第一气流腔与所述第一捻接通道的连通结构与所述第二气流腔与所述第二捻接通道连通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捻接通道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气流孔和第二气流孔,所述第一气流孔和所述第二气流孔的出口气流旋向相同,所述第一气流孔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气流孔的横截面积,以形成流速相对较高的拖持气流层和流速相对较低的推动气流层,所述拖持气流层位于所述推动气流层靠近所述第二捻接通道轴线的一侧,且所述拖持气流层和所述推动气流层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旋向气流。
8、优选的,所述第二气流孔靠近所述第一气流腔的一端设置有锥形扩口,所述锥形扩口的大口端靠近所述第一气流腔。
9、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器包括第一导纱片和第一压纱爪;所述第二夹持器包括第二导纱片和第二压纱爪;所述第一导纱片上设置有第一导纱v槽,所述第一压纱爪位于所述第一导纱v槽的开口处,且所述第一压纱爪与所述第一导纱v槽共同形成所述第一夹持口;所述第二导纱片上设置有第二导纱v槽,所述第二压纱爪位于所述第二导纱v槽的开口处,且所述第二压纱爪与所述第二导纱v槽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夹持口;所述第一压纱爪与一连接轴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压纱爪与所述连接轴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杆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压纱爪和所述第二压纱爪绕所述连接轴杆的轴线转动并对应完成所述第一夹持口和所述第二夹持口大小的变化。
10、优选的,所述第一v型槽和所述第二v型槽的上开口边缘处作倒圆角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第一v型槽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平直面和第二平直面;所述第一平直面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平直面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纱v槽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导纱弧形面和第二导纱弧形面;所述第一导纱弧形面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导纱弧形面的下端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捻接器包括捻接块和捻接底座;所述捻结块上具有所述第一捻接通道和所述第二捻接通道;所述捻结块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槽和第二气体通道槽;所述捻接底座具有u型安装槽,所述u型安装槽底部设置有通气通道;所述捻结块固定设置在所述u型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气体通道槽及所述第二气体通道槽分别和所述捻接底座对应一侧的部分侧壁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气流腔和所述第二气流腔;所述第一气流腔和所述第二气流腔的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气流腔和所述第二气流腔均与所述通气通道连通。
13、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捻接装置,通过采用两个纵截面具有部分重叠的第一捻接通道和第二捻接通道,搭配各自外侧设置的v型槽块和夹持器,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在捻接时,其各自端部会被对应的机械剪刀剪断,且对应的断开处会由相应一侧的退捻管进行退捻处理,即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断开处均呈蓬松的纤维束状,之后,以第一纱线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纱线在第二捻接通道内的部分会受第二旋向气流进行加捻动作,而第一纱线在第一捻接通道内的部分在受第一旋向气流作用下会产生两个动作,即对位于第二捻接通道内一侧的第一纱线继续加强其加捻动作,而对处于第一捻接通道内的第一纱线部分,基于该侧被第一夹持口已夹持固定,则产生解捻运动,同理,第二纱线位于第一捻接通道和第二捻接通道内的动作相反,即第一纱线在第二捻接通道内是加捻动作,而第二纱线在第二捻接通道内是解捻动作,此时在第二旋向气流的作用下,第一纱线松散的纤维束交错包缠在已呈解捻状态下的第二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捻接器、第一V型槽块、第二V型槽块、第一夹持器和第二夹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V型槽和所述第二V型槽的高度一致,且所述第一夹持口与所述第二夹持口的高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捻接器具有上开口,所述上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捻接通道和所述第二捻接通道的上方,且所述上开口与所述第一捻接通道和所述第二捻接通道均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口包括上开V型槽和竖向槽;所述上开V型槽下端与所述竖向槽的上端连通,所述竖向槽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捻接通道和所述第二捻接通道均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捻接器具有第一气流腔和第二气流腔;所述第一气流腔与所述第一捻接通道的连通结构与所述第二气流腔与所述第二捻接通道连通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孔靠近所述第一气流腔的一端设置有锥形扩口,所述锥形扩口的大口端靠近所述第一气流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捻接器、第一v型槽块、第二v型槽块、第一夹持器和第二夹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v型槽和所述第二v型槽的高度一致,且所述第一夹持口与所述第二夹持口的高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捻接器具有上开口,所述上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捻接通道和所述第二捻接通道的上方,且所述上开口与所述第一捻接通道和所述第二捻接通道均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开口包括上开v型槽和竖向槽;所述上开v型槽下端与所述竖向槽的上端连通,所述竖向槽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捻接通道和所述第二捻接通道均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捻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捻接器具有第一气流腔和第二气流腔;所述第一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友常,路东,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时代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