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即bc(back contact)电池,不是指代一种电池,是一种电池技术平台,是为了减小正面遮光,直接将所有电池电极整合在电池背面,正负两极金属栅线成指交叉状排列于电池背面。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技术平台,可以与其他电池组合,与异质结电池(hjt电池)组合即为hbc,与隧穿氧化钝化电池(topcon)组合即为tbc等,通过组合,可以有效提高相应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因此对bc电池制作工艺的优化提升对光伏领域、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2、目前bc电池的制作工艺流程繁琐,尤其是对于正负两极金属栅线和电极的制作,如果采用电镀方式制作,需要先在电池片背面制备底电极,然后通过电镀的方式在底电极表面制备保护镀层,之后经过多步逐步制作正负两极金属栅线,这是目前制作bc电池栅线的主流工艺。
3、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制作的金属栅线品质欠佳,栅线与电池片的结合力不足;同时,采用焊带连接时,需要焊带焊接,一般需要相对比较高的温度,可能会影响到电池片内部对温度敏感的部分,导致电池片的效率降低或者部分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艺复杂、产品品质欠佳等缺陷,实现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简化工艺。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硅基底,所述硅基底的背光面设
3、现有技术中,用于图案转移的掩膜一般都会去除,而本专利技术中的绝缘膜最终留在电池片上,既简化了步骤,同时还能起到绝缘和保护(耐候、反光、阻水等)作用,进一步限定了电极高出绝缘膜,能够保证电极的引出以及后续制程中便于定位电极的位置。
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所述绝缘膜为绝缘树脂组合物的固化产物,所述绝缘膜为透明绝缘膜时,在波长400 nm~1200 nm范围内其透光率大于82%;所述绝缘膜为非透明绝缘膜时,在波长400 nm~1200 nm范围内其反射率大于78%。
5、本专利技术所述绝缘树脂组合物包括:20~45重量份环氧树脂,8~10重量份环氧固化剂,2~6重量份固化剂促进剂,以及0~120重量份填料、染料和/或颜料。
6、其中,所述环氧树脂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酚醛型环氧树脂、含有萘环的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以及含硫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7、所述环氧固化剂包括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聚体、氢化苯二亚甲基异氰酸酯三聚体、酚醛树脂固化剂、具有酚醛树脂结构的萘酚系固化剂、含有三嗪骨架的酚系固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8、所述固化促进剂包括咪唑类衍生物、吡啶类化合物、咪唑季铵盐、吡啶季铵盐、脲类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9、优选地,所述绝缘树脂组合物还包括:30~65重量份碱溶性树脂,15~40重量份感光单体和1~5重量份光引发剂。
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所述空开区的宽度为10~100 μm。
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所述电极的宽度为5~100 μm。
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所述p+掺杂层和所述n+掺杂层的厚度均为100~500nm。
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所述n++掺杂层的厚度为15~35nm。
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所述绝缘膜的厚度为5~15 μm。
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所述电极高出所述绝缘膜3~5 μm。
16、上述方案中,同时通过控制绝缘膜与各层的厚度又加强了电池片的结构牢固性,还能起到绝缘和保护(耐候、反光、阻水等)作用。
17、为了保护电极镀层不受水气腐蚀,优选采用一层保护膜全面覆盖保护线路金属。
18、具体地,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膜外表面还设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的水汽透过率≤15 g/m2•day,体积电阻率≥1013ω•m;优选地,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25~ 35 μm。
19、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膜可以采用绝缘膜的配方,也可以通过正规商业渠道获得满足上述水汽透过率和体积电阻率的保护膜。
20、当采用绝缘膜的配方时,所述保护膜的原材料组成包括:20~45重量份环氧树脂,8~10重量份环氧固化剂,2~6重量份固化剂促进剂,以及0~120重量份填料、染料和/或颜料。
21、其中,所述环氧树脂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酚醛型环氧树脂、含有萘环的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以及含硫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22、所述环氧固化剂包括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聚体、氢化苯二亚甲基异氰酸酯三聚体、酚醛树脂固化剂、具有酚醛树脂结构的萘酚系固化剂、含有三嗪骨架的酚系固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23、所述固化促进剂包括咪唑类衍生物、吡啶类化合物、咪唑季铵盐、吡啶季铵盐、脲类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2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所述硅基底的向光面(也可称之为前表面)设有绒面结构和减反层,以增加光的捕获和减少反射。其中绒面结构可以为金字塔绒面结构。
25、优选地,所述绒面结构和所述减反层之间还设有正面钝化层。
2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减反层选自二氧化硅、氧化铝、氮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正面钝化层选自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碳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正面钝化层的厚度优选为80-200nm。
2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的制备方法。
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硅基底背光面设置绝缘膜的步骤,所述设置绝缘膜的步骤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
29、方法一:采用贴膜方式将感光绝缘膜贴敷在电池片背面,然后通过曝光、显影,形成电极图案;
30、对经过上述处理的剩余感光绝缘膜部分进行二次固化,条件为130~150℃,5~15min热固化,定型图案。
31、方法二:采用丝网印刷方式将绝缘树脂组合物印刷在电池片背面,形成绝缘树脂组合物膜层;
32、对绝缘树脂组合物膜层进行130~150℃,5~15min热固化,定型图案。
33、具体地,当绝缘树脂组合物为感光树脂组合物时,可以使用方法一,即采用贴膜、曝光以及显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硅基底,所述硅基底的背光面设有交错排列的P+掺杂层、N+掺杂层、N++掺杂层以及P+掺杂层和N+掺杂层之间的空开区,所述硅基底的背光面还设有绝缘膜,所述绝缘膜覆盖所述空开区、N+掺杂层、部分所述P+掺杂层和部分所述N++掺杂层,所述P+掺杂层和所述N++掺杂层的未覆盖部分均设有电极;所述电极高出所述绝缘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为绝缘树脂组合物的固化产物,所述绝缘膜为透明绝缘膜时,在波长400 nm~1200 nm范围内其透光率大于82%;所述绝缘膜为非透明绝缘膜时,在波长400 nm~1200 nm范围内其反射率大于7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开区的宽度为10~100 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外表面还设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的水汽透过率≤15 g/m2•day,体积电阻率≥1013Ω•m;优选地,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25~ 35 μm。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酚醛型环氧树脂、含有萘环的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以及含硫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硅基底背光面设置绝缘膜的步骤,所述设置绝缘膜的步骤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一中,所述感光绝缘膜的制备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绝缘膜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镀金属选自Ni、Cu、Ag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化学镀金属的厚度为0.5~1.5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硅基底,所述硅基底的背光面设有交错排列的p+掺杂层、n+掺杂层、n++掺杂层以及p+掺杂层和n+掺杂层之间的空开区,所述硅基底的背光面还设有绝缘膜,所述绝缘膜覆盖所述空开区、n+掺杂层、部分所述p+掺杂层和部分所述n++掺杂层,所述p+掺杂层和所述n++掺杂层的未覆盖部分均设有电极;所述电极高出所述绝缘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为绝缘树脂组合物的固化产物,所述绝缘膜为透明绝缘膜时,在波长400 nm~1200 nm范围内其透光率大于82%;所述绝缘膜为非透明绝缘膜时,在波长400 nm~1200 nm范围内其反射率大于7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开区的宽度为10~100 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膜外表面还设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的水汽透过率≤15 g/m2•day,体积电阻率≥1013ω•m;优选地,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25~ 35 μm。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鲍亚童,曹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福斯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