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血管介入术后护理领域,具体为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1、脑血管介入手术是从下肢股动脉注入药物或器材,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病变的血管部位,达到检查和治疗目的。术后患者需要保持手术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4-8小时,否则会引起穿刺侧动脉出血,严重会引起出血休克甚至死亡。申请号为202311652762.5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脑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固定装置,通过调节限位带的长短即可限制穿刺下肢的屈膝程度,防止过度屈膝导致穿刺点出血,本方案中当患者处于未穿刺侧侧卧状态时,不影响对穿刺下肢的屈膝限制。
2、上述脑血管介入术后下肢固定装置,可以对患者腿部起到术后固定的作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存在缺陷:1.固定带直接与腿部接触,不利于散热透气;2.通过腰部、大腿、小腿和膝关节多处固定,患者的舒适度较差;3.没有设置与床体连接固定的结构,患者可本能侧向翻身,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该装置设有透气和与床体固定的结构,且仅需固定大腿和小腿,可调高患者舒适度,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包括前后与大腿和小腿配合的可透气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右侧分别与第一支杆左端部转动铆接,第一支杆右端部可滑动插置于左开口的第一套筒中,第一套筒左端部上侧设有第一限位螺栓,第一套筒右侧固定设有与床栏配合的连接件;
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件包括上下相对的弧形固定板,弧形固定板左侧相互铰接,弧形固定板右端部分别固定设有横向的固定块,固定块中从下往上共同穿置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的穿出端设有第一螺母;
5、所述弧形固定板内侧分别间隔设有弧形的夹持板,夹持板外侧面与弧形固定板内表面之间周向间隔设有若干弹簧;
6、所述夹持板内表面还周向间隔设有若干充气柱。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后开口的u形固定架,u形固定架左侧外表面与第一套筒右端部固定连接,u形固定架开口从左向右贯通穿置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的穿出端设有第二螺母。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前侧的固定件的第一螺母下侧的第一螺栓上套设有与穿刺部位配合的压紧件。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紧件包括前后方向的第一压板,第一压板后端部设有与第一螺栓配合的通孔,第一压板前端部向左弯折形成第二压板,整体呈朝左的l形,第二压板左端部底面固定设有硅胶压块,硅胶压块整体呈竖向的圆柱形。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为弹性钢板。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后侧固定件底部的弧形固定板底面还固定设有与床体后端部配合的固定带。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技术通过固定件右侧分别与第一支杆左端部转动铆接,第一支杆右端部可滑动插置于左开口的第一套筒中,第一套筒左端部上侧设有第一限位螺栓,第一套筒右侧固定设有与床栏配合的连接件;后侧第一支杆前侧固定设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前端部可滑动插置于后开口的第二套筒中,第二套筒前端部与前侧第一支杆后侧面固定连接,第二套筒后端部上侧设有第二限位螺栓,使用时,通过固定件可分别对患者大腿和小腿起到包裹固定作用,且具有透气性,利于患者使用的舒适性,且固定件转动铆接可自由调整与腿部固定的角度,增加舒适度,第一支杆和第一套筒可调节左右距离,便于调节连接件与患者之间的左右横向距离,且连接件与床栏固定连接,从而可将患者与床体连为一体,可避免患者本能翻身,利于整体固定的牢固性,进而利于伤口的安全性,且相比
技术介绍
中的固定装置,只需固定大腿和小腿,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14、2.本技术通过固定块中从下往上共同穿置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的穿出端设有第一螺母;弧形固定板内侧分别间隔设有弧形的夹持板,夹持板外侧面与弧形固定板内表面之间周向间隔设有若干弹簧;夹持板内表面还周向间隔设有若干充气柱,使用时,弧形固定板可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固定,夹持板与患者腿部直接接触,弹簧可自由调节大小,适合不同身材的患者,间隔的充气柱使得与患者接触部分形成空隙,利于通风透气。
15、3.本技术通过压紧件包括前后方向的第一压板,第一压板后端部设有与第一螺栓配合的通孔,第一压板前端部向左弯折形成第二压板,整体呈朝左的l形,第二压板左端部底面固定设有硅胶压块,硅胶压块整体呈竖向的圆柱形,使用时,可通过硅胶压块压在穿刺的伤口位置,对伤口起到按压作用,避免术后出血。
16、4.本技术通过后侧固定件底部的弧形固定板底面还粘接设有与床体后端部配合的固定带,使用时,固定带后端部可与床体后端部扎系固定,可对患者小腿进一步起到向后牵拉固定的作用,避免患者下肢弯曲活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与大腿和小腿配合的可透气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右侧分别与第一支杆左端部转动铆接,第一支杆右端部可滑动插置于左开口的第一套筒中,第一套筒左端部上侧设有第一限位螺栓,第一套筒右侧固定设有与床栏配合的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上下相对的弧形固定板,弧形固定板左侧相互铰接,弧形固定板右端部分别固定设有横向的固定块,固定块中从下往上共同穿置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的穿出端设有第一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后开口的U形固定架,U形固定架左侧外表面与第一套筒右端部固定连接,U形固定架开口从左向右贯通穿置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的穿出端设有第二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侧的固定件的第一螺母下侧的第一螺栓上套设有与穿刺部位配合的压紧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包括前后方向的第一压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为弹性钢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后侧固定件底部的弧形固定板底面还固定设有与床体后端部配合的固定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与大腿和小腿配合的可透气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右侧分别与第一支杆左端部转动铆接,第一支杆右端部可滑动插置于左开口的第一套筒中,第一套筒左端部上侧设有第一限位螺栓,第一套筒右侧固定设有与床栏配合的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上下相对的弧形固定板,弧形固定板左侧相互铰接,弧形固定板右端部分别固定设有横向的固定块,固定块中从下往上共同穿置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的穿出端设有第一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后开口的u形固定架,u形固定架左侧外表面与第一套筒右端部固定连接,u形固定架开口从左向右贯通穿置有第二螺栓,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丹,刘瑶,何景萍,郭迎春,叶美娟,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