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烹饪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1、目前煮火锅用的锅具通常是整体加热的结构,加热时,整个锅体内腔中的水都会被加热。诸如鸳鸯锅、四宫格锅、九宫格锅等将锅体内腔分成多个区域的锅具,也仅仅是通过隔板隔出不同区域,不同的区域之间并不隔热,加热时所有区域都会被加热,导致用户使用不方便,且耗电量较大,并且,现有的火锅锅底通常是平面,放置在电磁炉上使用,容易出现锅体移位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能够将锅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加热腔室,且两个加热腔室之间隔热,且锅体不易出现移位的情况。
2、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加热底座,所述锅体底部设有朝上延伸的环形隔热部,所述隔热部将所述锅体的内腔分隔成内侧腔室和外侧腔室,所述外侧腔室环绕于所述内侧腔室外侧,所述锅体底面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加热底座顶面设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以限制所述锅体相对所述加热底座平移。
3、本申请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环形的隔热部,使得锅体的内腔被分隔成内侧腔室和外侧腔室,从而内侧腔室和外侧腔室可以分别独立加热,内侧腔室和外侧腔室可以用于烹饪不同的食物,使用灵活方便,且节省电能。并且,由于锅体底面设有第一定位部,加热底座顶面设有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定位配合以限制锅体相对加热底座平移,从而锅体可以稳定地放置于加热底座上,不会像现有技术中锅体放置在电磁炉上加热容易出现锅体移位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侧腔室的底壁与外侧腔室的底壁之间具有高度落差,以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
5、如此,通过内侧腔室的底壁与外侧腔室的底壁之间的高度落差直接形成第一定位部,不额外增加结构,使得烹饪器具的结构非常简单。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内侧腔室的底壁低于所述外侧腔室的底壁,所述内侧腔室凸出于所述外侧腔室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对应设置于所述加热底座顶面的凹槽。
7、如此,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定位效果好,且结构简单,容易生产加工。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内侧腔室的底壁高于所述外侧腔室的底壁,所述内侧腔室的底壁与所述外侧腔室的侧壁合围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对应设置于所述加热底座顶面的凸起。
9、如此,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定位效果好,且结构简单,容易生产加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底座设有发热盘,所述第二定位部形成于所述发热盘上。
11、如此,发热盘不仅能够加热锅体,还对锅体起到定位作用,结构简单,且发热盘还有均匀温度的效果,使得锅体底部受热均匀。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底座设置有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对应所述内侧腔室设置,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对应所述外侧腔室设置。
13、如此,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可以分别独立加热内侧腔室和外侧腔室,从而用户只需使用内侧腔室或外侧腔室时,只需开启对应的第一加热单元或第二加热单元即可,使用非常方便。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处于所述内侧腔室的垂直投影内,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处于所述外侧腔室的垂直投影内。
15、如此,第一加热单元和第二加热单元可以更具针对性及更加高效地加热内侧腔室和外侧腔室,从而提高加热效率。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单元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均为发热管,所述第一加热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定位部内或所述第二定位部下方。
17、如此,发热管可以实现快速升温,而发热盘可使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有利于内侧腔室底壁和外侧腔室底壁均匀受热,从而可提高内侧腔室和外侧腔室的温升效率。第一加热单元设于第二定位部内或第二定位部下方,则第一加热单元距离内侧腔室较近,从而第一加热单元可以高效地加热内侧腔室。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部底面设有隔热槽,所述隔热槽将所述内侧腔室的底壁和所述外侧腔室的底壁间隔开。
19、如此,设置隔热槽可以避免内侧腔室的底壁和外侧腔室的底壁接触,从而可使内侧腔室和外侧腔室之间有效隔热,从而可提高内侧腔室和外侧腔室各自受热的温升效率。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部包括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形成所述内侧腔室的侧壁,所述外侧板形成所述外侧腔室的侧壁,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之间形成所述隔热槽。
21、如此,结构简单,容易加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0)以及加热底座(20),所述锅体(10)底部设有朝上延伸的环形隔热部(11),所述隔热部(11)将所述锅体(10)的内腔分隔成内侧腔室(102)和外侧腔室(103),所述外侧腔室(103)环绕于所述内侧腔室(102)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腔室(102)的底壁与外侧腔室(103)的底壁之间具有高度落差,以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内侧腔室(102)的底壁低于所述外侧腔室(103)的底壁,所述内侧腔室(102)凸出于所述外侧腔室(103)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105),所述第二定位部(25)为对应设置于所述加热底座(20)顶面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内侧腔室(102)的底壁高于所述外侧腔室(103)的底壁,所述内侧腔室(102)的底壁与所述外侧腔室(103)的侧壁合围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105),所述第二定位部(25)为对应设置于所述加热底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底座(20)设有发热盘(23),所述第二定位部(25)形成于所述发热盘(2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底座(20)设置有第一加热单元(21)和第二加热单元(22),所述第一加热单元(21)对应所述内侧腔室(102)设置,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2)对应所述外侧腔室(103)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21)处于所述内侧腔室(102)的垂直投影内,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2)处于所述外侧腔室(103)的垂直投影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单元(21)和所述第二加热单元(22)均为发热管,所述第一加热单元(21)设于所述第二定位部(25)内或所述第二定位部(25)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11)底面设有隔热槽(111),所述隔热槽(111)将所述内侧腔室(102)的底壁和所述外侧腔室(103)的底壁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11)包括内侧板(112)和外侧板(113),所述内侧板(112)形成所述内侧腔室(102)的侧壁,所述外侧板(113)形成所述外侧腔室(103)的侧壁,所述内侧板(112)和所述外侧板(113)之间形成所述隔热槽(1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0)以及加热底座(20),所述锅体(10)底部设有朝上延伸的环形隔热部(11),所述隔热部(11)将所述锅体(10)的内腔分隔成内侧腔室(102)和外侧腔室(103),所述外侧腔室(103)环绕于所述内侧腔室(102)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腔室(102)的底壁与外侧腔室(103)的底壁之间具有高度落差,以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1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内侧腔室(102)的底壁低于所述外侧腔室(103)的底壁,所述内侧腔室(102)凸出于所述外侧腔室(103)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105),所述第二定位部(25)为对应设置于所述加热底座(20)顶面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所述内侧腔室(102)的底壁高于所述外侧腔室(103)的底壁,所述内侧腔室(102)的底壁与所述外侧腔室(103)的侧壁合围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105),所述第二定位部(25)为对应设置于所述加热底座(20)顶面的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底座(20)设有发热盘(23),所述第二定位部(25)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有军,张超,余溧帅,晏红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