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饮料杯,尤其是涉及利用复合材料实现底部热传导效果的饮料杯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1、一次性引料杯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于盛装各类饮料的一次性用品,被广泛应用于饮品行业,在饮品行业中,一次性饮料杯主要分为纸质杯和塑料杯两种,纸质杯的内层采用食品级的膜类隔水材料制作,外层采用纸质材料制作,纸质材料具备一定的隔热效果,使得该类纸质杯广泛用于咖啡等热饮中;塑料杯则采用食品级塑料通过模具一体成型,一般为食品级的pp材料制作,该类材料制作成本低,被广泛地应用于水果茶、奶茶等冷饮或者温饮中。
2、然而,随着饮品行业更为智能化地发展,在营业状态下,许多用户都可以通过相应的app或者小程序随时随地进行线上点单,而这种现象将越来越多地出现饮品制作好之后会等待顾客拿取的情况,一些热饮或者温饮在等待的时间过长后将导致温度变化较大,影响口感,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当中,这种现象将普遍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饮品店会采用微波炉进行加热,还有一些门店会制作一张发热膜,将制作好的热饮直接放置在发热膜上进行保温,然后通过发热膜进行保温,这种通过发热膜进行保温的方式将能够使员工无需进行额外加热的操作,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饮料杯本身没有往这方面进行设置,导致发热膜对引料杯的保温效果不明显,从而不能被广泛地普及,对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应用在发热膜上进行高效保温的饮料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2、利用复合材
3、其中,软质耐温体的底面呈低出于硬质支撑体下端的弧面状结构,使杯体在放置时,软质耐温体的底面受力产生柔性形变至齐平于硬质支撑体的下端。
4、优选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硬质过渡体上的第一波浪段和设置在硬质支撑体上的第二波浪段,硬质过渡体和硬质支撑体之间抵紧配合,使第一波浪段和第二波浪段卡接配合以实现硬质过渡体和硬质支撑体的固定配合。
5、优选地,第二波浪段设置在硬质支撑体的内侧。
6、优选地,软质耐温体、硬质过渡体和硬质支撑体的上端均向外回弯成型有固定法兰,硬质过渡体和硬质支撑体通过固定法兰进行抵紧配合。
7、优选地,饮料杯还包括盖合在杯体上的杯盖,被盖的边缘具有配合于固定法兰的卡接圈,使杯盖通过卡接圈与固定法兰的卡接配合来固定盖合在杯体上。
8、优选地,软质耐温体采用硅胶材料制作,硬质支撑体和硬质过渡体采用pp材料制作。
9、优选地,软质耐温体采用硅胶材料制作,硬质支撑体和硬质过渡体采用pla材料制作,且在硬质支撑体的下端附着有一圈耐高温胶垫,耐高温胶垫采用硅胶材料制作。
10、一种饮料杯的制作工艺,用于制作上述所述的利用复合材料实现底部热传导效果的饮料杯,包括如下步骤:
11、步骤1,原料准备,选用符合食品接触安全标准的食品级硅胶作为制作软质耐温体的原料,选用食品级安全性的pp或者pla作为制作硬质支撑体和硬质过渡体的原料;
12、步骤2,硅胶混炼,将准备的硅胶原料与硫化剂在专门的混炼设备中进行混炼,使硅胶与硫化剂进行均匀混合,确保硅胶制品在后续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性能均匀一致;
13、步骤3,成型软质耐温体,根据软质耐温体的设计形状和尺寸,制作相应的模具,将混炼好的硅胶原料按照一定的量放入模具中,然后将模具放入压制设备中,在120℃-140℃下进行硫化成型,硫化成型后制成软质耐温体;
14、步骤4,成型硬质支撑体和硬质过渡体,根据硬质支撑体和硬质过渡体的设计形状和尺寸,制作相应的模具,将pp或者pla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后注入模具中,其中,pp原料熔融状态的温度控制在200℃-230℃,pla原料熔融状态的温度控制在180℃-230℃,注入后冷却固化,成型后进行脱模,得到硬质支撑体和硬质过渡体;
15、步骤5,在软质耐温体外部粘结硬质过渡体,根据软质耐温体的结构设置相应的输送治具,将成型好的软质耐温体倒立套设在输送治具上,通过输送线将输送治具移送到预先设置好的涂覆机上对软质耐温体的上半部分涂刷耐温胶水,涂覆好耐温胶水后移送到成型硬质过渡体的模具旁,通过机械手或者人工将成型后的硬质过渡体套设在涂覆有胶水的软质耐温体外侧,然后再移送到烘干机中进行烘干烤胶,使软质耐温体和硬质过渡体粘结在一起;
16、步骤6,杯体组装,通过模具在硬质支撑体和硬质过渡体的一段上成型波浪状的固定结构,将软质耐温体和硬质支撑体粘结后初成品再套设硬质支撑体,使硬质支撑体和软质耐温体通过波浪状的固定结构进行卡接固定,制成杯体。
17、优选地,若硬质支撑体采用pla材料制作,则在硬质支撑体的下端涂覆一圈厚度在0.8mm-1.3mm的耐高温胶垫。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9、软质耐温体的底面呈低出于硬质支撑体下端的弧面状结构,使杯体在放置时,软质耐温体的底面受力产生柔性形变至齐平于硬质支撑体的下端;该结构的设置,使得盛装好饮料的杯体在放置于发热膜上后,其软质耐温体的底面能够与发热膜进行紧密接触,从而提高了杯体底部的热传导效果,使发热膜能够高效地将热量传递给杯体中的饮料;
20、通过采用三层结构来形成外部为硬质结构、底部为软质结构的杯体,使得该杯体既具有传统一次性饮料杯的结构特征,又具有能够与放置面进行紧密接触的功能,该杯体内部采用耐高温材料制作,能够盛装热饮和温饮,并且顾客在未及时取饮料时,将其放置在发热膜上,能够最有效地对饮料进行保温;
21、通过硬质过渡层的设置,能够起到良好的过渡作用,使得该杯体能够形成上部仅具有硬质结构,而下部能够同时具备硬质结构和软质结构,达到杯体的稳定放置以及与发热膜的紧密接触;该硬质过渡层的设置,能够简化加工难度,能够将硬质支撑体与软质耐温体之间进行精准地配合,提高产品良率;
22、采用硬质过渡体能够使杯体上半部分的强度提高,从而能够牢固地将其进行握持,以及与杯盖进行盖合后能够具有足够的强度来维持盖合的密封度,硬质支撑体可以无需考虑这两点,从而能够在厚度上做到更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用料,降低该杯体的材料成本。
23、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利用复合材料实现底部热传导效果的饮料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10),杯体(10)具有软质耐温体(11)、硬质支撑体(12)和硬质过渡体(13),软质耐温体(11)为带有开口的杯状容器结构,硬质过渡体(13)和硬质支撑体(12)均为套状结构,硬质过渡体(13)粘结在软质耐温体(11)的外侧,且硬质过渡体(13)的上端与软质耐温体(11)的开口相对齐,硬质过渡体(13)的下端高出于软质耐温体(11),硬质支撑体(12)套设在硬质过渡体(13)的外侧,在硬质支撑体(12)和硬质过渡体(13)之间设置有固定结构,硬质过渡体(13)和硬质支撑体(12)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固定配合,硬质支撑体(12)的下端用于支撑杯体(10)保持立式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复合材料实现底部热传导效果的饮料杯,其特征在于,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硬质过渡体(13)上的第一波浪段(14)和设置在硬质支撑体(12)上的第二波浪段(15),硬质过渡体(13)和硬质支撑体(12)之间抵紧配合,使第一波浪段(14)和第二波浪段(15)卡接配合以实现硬质过渡体(13)和硬质支撑体(12)的固定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复合材料实现底部热传导效果的饮料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10),杯体(10)具有软质耐温体(11)、硬质支撑体(12)和硬质过渡体(13),软质耐温体(11)为带有开口的杯状容器结构,硬质过渡体(13)和硬质支撑体(12)均为套状结构,硬质过渡体(13)粘结在软质耐温体(11)的外侧,且硬质过渡体(13)的上端与软质耐温体(11)的开口相对齐,硬质过渡体(13)的下端高出于软质耐温体(11),硬质支撑体(12)套设在硬质过渡体(13)的外侧,在硬质支撑体(12)和硬质过渡体(13)之间设置有固定结构,硬质过渡体(13)和硬质支撑体(12)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固定配合,硬质支撑体(12)的下端用于支撑杯体(10)保持立式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复合材料实现底部热传导效果的饮料杯,其特征在于,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硬质过渡体(13)上的第一波浪段(14)和设置在硬质支撑体(12)上的第二波浪段(15),硬质过渡体(13)和硬质支撑体(12)之间抵紧配合,使第一波浪段(14)和第二波浪段(15)卡接配合以实现硬质过渡体(13)和硬质支撑体(12)的固定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复合材料实现底部热传导效果的饮料杯,其特征在于,第二波浪段(15)设置在硬质支撑体(12)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复合材料实现底部热传导效果的饮料杯,其特征在于,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明灿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