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出料换向机构。
技术介绍
1、从目前的市场看,真空二次套袋的成品出料方式根据动力来源可大致分为:输送式和自重式。顾名思义,输送式需要物料处理平台为皮带之类可提供动力的输送机,成品脱出后物料处理平台即刻就绪,耗时短;但皮带两端为滚筒圆弧面,需要补平,且出料多为同水平高度输送,占地大。自重式则是将物料处理平台转变为斜面,依赖物料自身重量脱出,可上翘或下翻,物料处理平台平面度较好;但物料自重加速后多需要缓冲制动,且成品脱出后物料处理平台需要恢复为平面才能就绪,耗时长。
2、随着真空二次包装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二次真空包装袋采用了带有较长预封边且嵌上塑料手提扣的款式,且包装材质软硬兼而有之,如图一所示。常见的包装设备由于物料走向的原因,其成品出料时手提扣多在前方,经常有手提扣顶靠过渡段或较硬预封边卡入缝隙的现象,造成了不少输送难题。为此,产线上经常额外加设首尾换向机构,需要成品在此启停,严重限制了输送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出料换向机构。
2、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出料换向机构:包括出料输出机,所述出料输出机的输出端上对接有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翻转板,所述翻转板远离出料输出机的一端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翻转板翻转的动力机构,所述翻转板上对应出料输出机的输送方向滑接有接料槽。
3、进一步的,所述换向机构还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转动座,所述翻转板远离出料输出机的一端左右两侧上
4、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气缸支架,所述气缸支架上铰接有翻转气缸,所述转动轴伸出转动座的端部上安装有翻转摆臂,所述翻转摆臂的一端固定于转动轴伸出转动座的端部上并与转动轴伸出转动座的端部同步转动,所述翻转摆臂的另一端与翻转气缸的伸缩端铰接。
5、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槽的槽口朝向翻转板上与出料输出机对接的一端,所述翻转板的下板面中部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接料槽滑移的无杆气缸,所述翻转板的下板面上滑接有滑移支架,所述滑移支架与无杆气缸上的滑块固连,所述滑移支架与接料槽固连。
6、进一步的,所述滑移支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平行于翻转板,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端上设置有连接翼板,所述连接翼板垂直于连接板,所述翻转板上于接料槽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供连接翼板穿过与滑移的滑移导孔,所述无杆气缸上的滑块与连接板的中部固连,所述连接翼板的端部穿过滑移导孔并与接料槽的同侧端部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槽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端上设置有固定挡板,两个固定挡板的其中一侧之间通过连接挡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远离连接挡板一侧滑接于翻转板上板面上,两个固定挡板、连接挡板、支撑板、翻转板围成一个接料空间。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于接料空间内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承载板,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缓冲气缸,所述缓冲气缸的活动端与缓冲承载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与缓冲承载板之间于缓冲气缸周侧设置有辅助弹簧。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翼板上设置有若干垂直于翻转板板面的导向孔,所述连接翼板上设置有若干与导向孔配合的螺钉。
10、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板远离出料输出机的一端的下板面上安装有摆转支架,所述摆转支架包括摆转底板,所述摆转底板平行于翻转板,所述摆转底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摆转翼板,所述转动轴固定于摆转翼板外侧,所述连接板与翻转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摆转底板与翻转板之间的间距。
11、进一步的,所述出料输出机输出口位于转动座之间侧上方,所述出料输出机为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左右两侧上设置有导向挡板,所述导向挡板的一端伸出传送带输出口并向着同侧的转动座方向延伸,形成延伸端,两个延伸端之间连接有与传送带输出口对接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与翻转板对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有益效果:设计合理,以输送式令成品快速脱出,后由翻转板接住物料,翻平后推出,实现了成品快速脱出、输送空间折叠和物料换向功能,几乎不占用输送时间,节约整体生产的时间,方便专业化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料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料输出机,所述出料输出机的输出端上对接有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翻转板,所述翻转板远离出料输出机的一端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翻转板翻转的动力机构,所述翻转板上对应出料输出机的输送方向滑接有接料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还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转动座,所述翻转板远离出料输出机的一端左右两侧上固连有与同侧的转动座配合的转动轴,其一转动轴伸出转动座,伸出端上与动力机构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料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气缸支架,所述气缸支架上铰接有翻转气缸,所述转动轴伸出转动座的端部上安装有翻转摆臂,所述翻转摆臂的一端固定于转动轴伸出转动座的端部上并与转动轴伸出转动座的端部同步转动,所述翻转摆臂的另一端与翻转气缸的伸缩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料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槽的槽口朝向翻转板上与出料输出机对接的一端,所述翻转板的下板面中部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接料槽滑移的无杆气缸,所述翻转板的下板面上滑接有滑移支架,所述滑移支架与无杆气缸上的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料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支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平行于翻转板,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端上设置有连接翼板,所述连接翼板垂直于连接板,所述翻转板上于接料槽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供连接翼板穿过与滑移的滑移导孔,所述无杆气缸上的滑块与连接板的中部固连,所述连接翼板的端部穿过滑移导孔并与接料槽的同侧端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料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槽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端上设置有固定挡板,两个固定挡板的其中一侧之间通过连接挡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远离连接挡板一侧滑接于翻转板上板面上,两个固定挡板、连接挡板、支撑板、翻转板围成一个接料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料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于接料空间内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承载板,所述支撑板上安装有缓冲气缸,所述缓冲气缸的活动端与缓冲承载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与缓冲承载板之间于缓冲气缸周侧设置有辅助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料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翼板上设置有若干垂直于翻转板板面的导向孔,所述连接翼板上设置有若干与导向孔配合的螺钉。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料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远离出料输出机的一端的下板面上安装有摆转支架,所述摆转支架包括摆转底板,所述摆转底板平行于翻转板,所述摆转底板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摆转翼板,所述转动轴固定于摆转翼板外侧,所述连接板与翻转板之间的间距小于摆转底板与翻转板之间的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输出机输出口位于转动座之间侧上方,所述出料输出机为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左右两侧上设置有导向挡板,所述导向挡板的一端伸出传送带输出口并向着同侧的转动座方向延伸,形成延伸端,两个延伸端之间连接有与传送带输出口对接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与翻转板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料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料输出机,所述出料输出机的输出端上对接有换向机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翻转板,所述翻转板远离出料输出机的一端上安装有用于驱动翻转板翻转的动力机构,所述翻转板上对应出料输出机的输送方向滑接有接料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机构还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转动座,所述翻转板远离出料输出机的一端左右两侧上固连有与同侧的转动座配合的转动轴,其一转动轴伸出转动座,伸出端上与动力机构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料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气缸支架,所述气缸支架上铰接有翻转气缸,所述转动轴伸出转动座的端部上安装有翻转摆臂,所述翻转摆臂的一端固定于转动轴伸出转动座的端部上并与转动轴伸出转动座的端部同步转动,所述翻转摆臂的另一端与翻转气缸的伸缩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料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槽的槽口朝向翻转板上与出料输出机对接的一端,所述翻转板的下板面中部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接料槽滑移的无杆气缸,所述翻转板的下板面上滑接有滑移支架,所述滑移支架与无杆气缸上的滑块固连,所述滑移支架与接料槽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料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支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平行于翻转板,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端上设置有连接翼板,所述连接翼板垂直于连接板,所述翻转板上于接料槽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供连接翼板穿过与滑移的滑移导孔,所述无杆气缸上的滑块与连接板的中部固连,所述连接翼板的端部穿过滑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念勋,杨煜原,张忠云,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佳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