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二次电池制造技术_技高网

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673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10 19:56
抑制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的降低。二次电池(1)具备浸渍于电解液的负极(3)和正极(4)以及隔开负极与正极的分隔件(33),负极具有集电体(负极集电体(31))和复层材料部(负极复层材料部(32)),复层材料部具有隔着分隔件与正极相对的主表面(34)和连接在主表面与集电体之间的侧表面(第一侧表面(35)),分隔件以与主表面和侧表面接触的状态至少覆盖负极的复层材料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在此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往的锂二次电池。以往的锂二次电池在负极集电体的露出部分与分隔件之间具备空间保持部件。空间保持部件确保伴随着二次电池的充放电的负极复层材料的膨胀/收缩所需的空间。不妨碍负极复层材料的膨胀/收缩,抑制了伴随着充放电的反复的容量降低。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42262号公报

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者们的研究,发现如果伴随着二次电池的反复充放电而正极复层材料和负极复层材料反复膨胀/收缩,则正极复层材料和负极复层材料中包含的电解液渗出,正极复层材料和负极复层材料中包含的电解液的量减少。如果正极复层材料和负极复层材料中含有的电解液的量减少,则二次电池的容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在此公开的技术抑制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的降低。

2、在此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具备:

3、负极和正极,该负极和正极浸渍于电解液;以及

4、分隔件,该分隔件隔开所述负极与所述正极,

5、所述负极具有集电体和所述集电体上的复层材料部,

6、所述复层材料部具有主表面和侧表面,该主表面隔着所述分隔件与所述正极相对,该侧表面连接在所述主表面与所述集电体之间,

7、所述分隔件以与所述主表面和所述侧表面接触的状态至少覆盖所述负极的所述复层材料部。

8、上述的二次电池的分隔件至少覆盖负极的复层材料部。更详细而言,复层材料部具有主表面和侧表面,分隔件以与主表面和侧表面接触的状态覆盖复层材料部。分隔件抑制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时的、复层材料部的膨胀/收缩。复层材料部的膨胀/收缩的抑制抑制电解液从复层材料部渗出。另外,分隔件抑制从复层材料部渗出的电解液流出。由于复层材料部中包含的电解液的量的减少被抑制,因此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的降低被抑制。

9、另外,分隔件也可以覆盖正极的复层材料部。覆盖正极的复层材料部分隔件抑制复层材料部中包含的电解液的量的减少。一般,在对正极与负极进行比较的情况下,负极的复层材料部的膨胀/收缩的程度较大。电解液的量的减少可能是负极更为显著。分隔件覆盖负极的复层材料部在抑制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的降低这点上是有效的。

10、这里,分隔件例如可以将包含树脂和溶剂的浆料涂布于复层材料部的主表面和侧表面,之后使涂布的浆料干燥来形成。通过溶剂的蒸发,能够实现多孔质体的、且以与复层材料部的主表面和侧表面接触的状覆盖复层材料部的分隔件。

11、另外,分隔件例如可以是包含陶瓷的绝缘材料。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包含陶瓷材料和溶剂的浆料涂布于复层材料部的主表面和侧表面,之后使涂布的浆料干燥来形成。陶瓷材料能够使用氧化铝、勃姆石、芳香族聚酰胺、聚偏二氟乙烯等。使用陶瓷材料的情况下的尺寸例如可以是1.0~5.0μm左右。

12、也可以是,在所述集电体与所述主表面之间的与所述侧表面接触的所述分隔件中,所述集电体侧的厚度比所述主表面侧的厚度厚。

13、在复层材料部的侧表面,分隔件的厚度为集电体侧的厚度相对较厚。复层材料部在集电体侧进一步抑制其膨胀/收缩。在集电体侧抑制复层材料部的膨胀/收缩抑制复层材料部从集电体剥离。使集电体侧的分隔件的厚度相对较厚更有效地抑制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的降低。

14、也可以是,所述负极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复层材料部的所述侧表面隔开间隔地与所述集电体接合,并且与所述侧表面相对。

15、与集电体接合的保持部与覆盖复层材料部的侧表面的分隔件相对,抑制分隔件从复层材料部的侧表面分离。保持部通过与例如由多孔膜构成的分隔件干涉而抑制分隔件从复层材料部的侧表面分离。

16、另外,在通过将浆料涂布于复层材料部来形成分隔件的情况下,保持部抑制涂布于侧表面的浆料沿着集电体的表面从复层材料部流出。保持部在二次电池的制造时抑制分隔件从复层材料部的侧表面分离。

17、分隔件在二次电池的制造时或制造后被保持在与复层材料部接触的状态。

18、也可以是,所述二次电池还具备容器,该容器收容发电元件和所述电解液,该发电元件包含所述负极、所述正极及所述分隔件,

19、所述集电体从所述容器的开口向所述容器的外方突出,

20、所述保持部是封闭所述容器的所述开口的树脂。

21、如果将保持部用于分隔件的保持与容器的封闭双方,则能够降低二次电池的部件数量。

22、也可以是,所述负极的集电体在所述复层材料部与所述保持部之间具有从所述集电体的表面凹陷的凹部。

23、凹部抑制分隔件从复层材料部的侧表面分离。例如由多孔膜构成的分隔件与凹部干涉。抑制分隔件从复层材料部的侧表面分离。

24、另外,在通过将浆料涂布于复层材料部来形成分隔件的情况下,凹部抑制涂布于侧表面的浆料沿着集电体的表面从复层材料部流出。凹部在分隔件的制造时抑制分隔件从复层材料部的侧表面分离。

25、专利技术的效果

26、由于上述的二次电池抑制二次电池的充放电时的、至少负极的复层材料部的膨胀/收缩,因此能够抑制循环特性的降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山将成石川贵瑛梶本贵纪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