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冷器,尤其涉及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的换热计算方法及油冷器。
技术介绍
1、目前,飞行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交通工具,其动力系统需要高效可靠的热管理系统来确保发动机和其他关键部件的正常工作。传统的热交换技术往往难以满足飞行汽车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复杂热管理需求。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2、1.换热效率低下:由于飞行汽车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的固定结构油冷器很难在所有情况下都保持高效的换热性能。
3、2.能耗较高:为了维持油冷器的正常运行,通常需要额外的动力来源,这会增加整体能耗。
4、3.现有的飞行汽车油冷器现有的飞行汽车油冷器在结构强度方面存在问题,容易在飞行过程中因振动等原因导致损坏,且油冷器进口处的冷却介质流体分布不均,导致换热效率低下。
5、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的换热计算方法及油冷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的换热计算方法及油冷器,本专利技术通过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的方法,对油冷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这种方法显著提高了油冷器的换热效率,油冷器在各种工作环境条件下都能实现最优的换热效率,降低了飞行汽车的能源消耗。解决了传统油冷器换热效率不高、能耗较大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的换热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s1:将油冷器的结构参数定义为可调参数,构建油冷
5、步骤s2: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油冷器的三维模型进行仿真;
6、步骤s3:基于仿真结果设计油冷器中散热翅片、端板a、端板b与侧板的具体尺寸结构;
7、步骤s4:在基于步骤s3设计的油冷器结构内部部署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流量计,在油冷器的端板a、端板b上安装声纳传感器和红外成像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声纳传感器和红外成像器获取油冷器的工作环境数据;
8、步骤s5:根据油冷器的工作环境数据构建模拟油冷器工作环境的数字孪生模型;
9、步骤s6:将步骤s5中构建的数字孪生模型集成到油冷器的控制系统中,利用数字孪生模型动态调整油冷器的工作参数。
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油冷器的三维模型进行仿真,包括:
11、步骤s2-1:导入步骤s1中创建的油冷器三维模型到ansys fluent软件中;
12、步骤s2-2:定义边界条件,包括油冷器的入口流速、入口温度、出口压力以及油冷器所处环境温度;
13、步骤s2-3:设定油冷器冷却介质的热导率、比热容与密度;
14、步骤s2-4:使用ansys fluent软件对油冷器的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15、步骤s2-5:在ansys fluent软件中配置物理模型并设置求解器;
16、步骤s2-5-1:配置物理模型,选择单向流模型;
17、步骤s2-5-2:选择压力求解器并设置残差阈值;
18、步骤s2-6:通过ansys fluent软件进行仿真并记录计算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结果数据。
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基于仿真结果设计油冷器中散热翅片、端板a、端板b与侧板的具体尺寸结构包括:
20、步骤s3-1:分析步骤s2-6中得到的中间结果数据;
21、步骤s3-2:确定优化目标;
22、步骤s3-3:选择优化算法;
23、步骤s3-4:定义设计变量。
2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散热翅片、端板a、端板b与侧板的具体尺寸结构包括散热翅片之间的距离、散热翅片的截面形状与厚度、端板a与端板b的形状、端板a和端板b上开设的流道的尺寸及位置、侧板的钣金翻边结构。
2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5中根据油冷器的工作环境数据构建模拟油冷器工作环境的数字孪生模型包括:
26、步骤s5-1:收集油冷器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产生的数据;
27、步骤s5-2: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并进行清洗;
28、步骤s5-3:使用清洗后的数据构建油冷器的数字孪生模型。
29、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包括端板a、端板b与侧板;
30、所述端板a与端板b之间相对设置,所述端板a与端板b之间通过侧板相互连接,在所述端板a与端板b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安装有散热翅片;
31、所述端板a上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接头。
32、进一步的,所述侧板上一体连接有用于增加强度的钣金翻边。
33、进一步的,所述端板b上设置有两个密封法兰,在密封法兰上开设有螺纹孔。
34、进一步的,所述端板a、端板b上均开设有相邻设置的两条流道。
35、进一步的,所述两条流道之间设置有凸出的隔片。
3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3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的换热计算方法,其具有以下优点:
38、1提高换热效率与降低能耗:
39、本专利技术通过仿真分析与优化设计的方法,对油冷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这种方法显著提高了油冷器的换热效率,油冷器在各种工作环境条件下都能实现最优的换热效率,降低了飞行汽车的能源消耗。解决了传统油冷器换热效率不高、能耗较大的问题。
40、2.增强油冷器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41、本专利技术通过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实现了对油冷器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这种方法增强了油冷器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油冷器难以实时监控工作状态,导致故障诊断不及时的问题。
4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具有以下优点:
43、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侧板上一体连接有用于增加强度的钣金翻边,显著提高了油冷器整体的结构强度与耐用性,增强了油冷器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
44、2.本专利技术在端板a、端板b上均开设有相邻设置的两条流道,并在两条流道之间设置有凸出的隔片,通过这种结构改善了冷却介质流体流动特性,使其在进入油冷器时更加均匀地分布,提高了热交换效率,降低了压力损失,解决了传统油冷器中流体分布不均、换热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的换热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的换热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油冷器的三维模型进行仿真,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的换热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基于仿真结果设计油冷器中散热翅片(8)、端板A(1)、端板B(2)与侧板(3)的具体尺寸结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的换热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散热翅片(8)、端板A(1)、端板B(2)与侧板(3)的具体尺寸结构包括散热翅片(8)之间的距离、散热翅片(8)的截面形状与厚度、端板A(1)与端板B(2)的形状、端板A(1)和端板B(2)上开设的流道(7)的尺寸及位置、侧板(3)的钣金翻边(301)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的换热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根据油冷器的工作环境数据构建模拟油冷器工作环境的数字孪生模型包括:
6.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端板A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上一体连接有用于增加强度的钣金翻边(30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B(2)上设置有两个密封法兰(4),在密封法兰(4)上开设有螺纹孔(40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A(1)、端板B(2)上均开设有相邻设置的两条流道(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流道(7)之间设置有凸出的隔片(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的换热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的换热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油冷器的三维模型进行仿真,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的换热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基于仿真结果设计油冷器中散热翅片(8)、端板a(1)、端板b(2)与侧板(3)的具体尺寸结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飞行汽车油冷器的换热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散热翅片(8)、端板a(1)、端板b(2)与侧板(3)的具体尺寸结构包括散热翅片(8)之间的距离、散热翅片(8)的截面形状与厚度、端板a(1)与端板b(2)的形状、端板a(1)和端板b(2)上开设的流道(7)的尺寸及位置、侧板(3)的钣金翻边(301)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亮,穆达,沈群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融天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