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95317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3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包括外壳、基底板、微针、活塞和推杆柄,外壳为槽体形,其槽口朝下,基底板安装在外壳的槽口处,基底板上均布有嵌装孔,每个嵌装孔处嵌装有一根微针,且微针的针尖朝下,活塞竖向滑动设置在外壳内,其下端均布有多根顶针,且多根顶针与多个嵌装孔一一对应,每根顶针与对应嵌装孔对齐,推杆柄竖向设置并贯穿外壳的上端,推杆柄的下端与活塞的上端连接,向下推挤推杆柄以带动活塞向下移动,并由多根顶针将多根微针挤压至向下射出,其结构简单,如此可人为通过推杆柄向下推送活塞,并使得活塞下端的多根顶针将基底板上的多根微针挤压至向下击发射出至皮肤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


技术介绍

1、病理性瘢痕是各种原因(外伤、手术、毛囊炎症、烧伤、电击、蚊虫叮咬等)所引起皮肤完整性破坏后异常愈合的结果,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病理性瘢痕在皮肤表面呈瘤状增生,常伴瘙痒或有刺痛灼热感,在功能部位可导致功能障碍、甚至畸形,影响患者外表和生活质量。在目前常用的疤痕治疗方法中,常见有手术切除、放疗或者局部用药。相比于手术治疗创伤大、恢复期慢、费用高和放射治疗副作用大的缺点,瘢痕内局部注射用药,因效果确切创伤小,为患者较为接受的方式,但瘢痕内注射具有疼痛明显、深度难以控制、药物扩散不均衡缺点,且病理性瘢痕具有复发的特性,因而常常需多次给药,治疗周期长。针对局部用药治疗病理性瘢痕,开发一种利于患者自行给药的方式,实现患者长期自我瘢痕治疗管理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虽然目前有无针注射技术,由于瘢痕组织质地坚硬,无针注射难以实现在瘢痕内刺透以及在瘢痕内药物均匀扩散,且无针注射器价格昂贵,这些缺点限制了无针注射器在瘢痕治疗的运用。

2、微针是一种新型的微创的经皮给药方式,可有效刺透皮肤角质层而产生数百个可逆性微孔道,有效促进药物渗透到角质层下达到治疗目的,微针可分为涂层微针、中空微针、可溶性微针等,其中可溶性微针以高分子化合物为载体能有效携载治疗药物,降解后也不产生有毒物质,因此在微针中广泛使用。然而,微针的穿刺深度与微针高和所用压力相关,用手直接按压很难使微针贴片均匀受力,微针难以均匀插入皮肤且微针容易折断,同时微针也只停留在皮肤浅层,并不能到达瘢痕内部,使微针在病理性瘢痕治疗中效果有限,且不利于给药的无菌要求。另外若微针长度过高,即使均匀受力,其仍容易折断。可促进在现有技术中,通过一些精度很高的机械工具实现对微针均衡压力的控制,但实施起来设备复杂,成本高,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不适合患者在瘢痕治疗时自我给药的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

2、为了实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包括外壳、基底板、微针、活塞和推杆柄,所述外壳为槽体形,其槽口朝下,所述基底板安装在所述外壳的槽口处,所述基底板上均布有嵌装孔,每个所述嵌装孔处嵌装有一根微针,且所述微针的针尖朝下,所述活塞竖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其下端均布有多根顶针,且多根所述顶针与多个所述嵌装孔一一对应,每根所述顶针与对应所述嵌装孔对齐,所述推杆柄竖向设置并贯穿所述外壳的上端,所述推杆柄的下端与所述活塞的上端连接,向下推挤所述推杆柄以带动所述活塞向下移动,并由多根所述顶针将多根所述微针挤压至向下射出。

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如此可人为通过推杆柄向下推送活塞,并使得活塞下端的多根顶针将所述基底板上的多根微针挤压至向下击发射出至皮肤内。

4、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喇叭形的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的开口较小端与所述外壳的敞口端对接。

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在使用时将承载座的开口较大端抵接在皮肤上,而瘢痕处位于承载座内,此时使得医护人员在操作该微针击发装置更为方便。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承载座为透明材质件。

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便捷的观察到承载座内的情况。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的内壁上竖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活塞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伸入到所述滑槽内的滑齿。

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避免活塞在所述外壳内旋转而导致顶针与对应的微针错位。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齿和滑槽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滑齿和多个所述滑槽分别环向间隔分布,且多个所述滑齿和多个所述滑槽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滑齿伸入到对应所述滑槽内。

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活塞在外壳内上下滑移时稳定性更佳。

12、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和触发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且所述推杆柄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活塞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驱动所述活塞趋于向下移动,所述活塞的侧壁上具有限位槽,所述触发件具有位于所述外壳内并伸入到所述限位槽内的限位齿,所述触发件还具有位于所述外壳外的触发部,人为触发所述触发部以将所述限位齿从所述限位槽内拔出,所述活塞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向下滑移。

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活塞向下滑移是由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进行击发,且第一弹性件向下的击发力度是可由通过调节推杆柄的高度来进行调节,推杆柄向下推挤时,第一弹性件的压缩量增大,此时活塞被击发时的力度更大,而若推杆柄向上拉拽时,第一弹性件的压缩量减小,此时活塞被击发时的力度减小,其中,触发件在所述外壳上用以对所述活塞的位置进行限位,在推杆柄的位置调节好后,即可通过触发件来解除对活塞的限位,此时活塞能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下快速的向下的击发。

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触发件和限位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相对的设置在所述活塞的侧壁上,两个所述触发件相对于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两个所述触发件和两个限位槽一一对应,每个所述限位齿伸入到对应所述限位槽内。

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两个触发件能对称的对所述活塞进行限位,其限位效果佳。

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限位槽对齐的通孔,所述触发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竖向设置且其中部与所述外壳摆转连接的摆转板,所述摆转板靠近对应所述通孔,所述摆转板上端或下端经所述通孔弯折至伸入到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摆转板的弯折端构成所述限位齿,所述摆转板的另一端构成所述触发部,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外壳和触发部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用以驱动所述触发部摆转至远离所述外壳,以将所述限位齿伸入至所述限位槽内。

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触发件的结构简单,且其在触发时,仅需摁压触发部即可使得限位齿从限位槽内退出。

1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推杆柄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外壳内的膨大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竖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挡位孔,且多个所述挡位孔均位于所述触发件的上方,所述膨大部处嵌装有弹性销,所述弹性销的销端水平朝外,所述推杆柄上下滑移时所述弹性销的销端可与任意一个所述挡位孔对齐并伸入至对应所述挡位孔内以对所述推杆柄进行竖向限位。

1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将推杆柄并推动至其上的弹性销与任意一个挡位孔对齐,这样实现推杆柄的高度调节,在推杆柄的高度调节到位后,即可通过触发件来将活塞释放至向下滑移。

2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销为弹性限位珠。

2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基底板(2)、微针(3)、活塞(4)和推杆柄(5),所述外壳(1)为槽体形,其槽口朝下,所述基底板(2)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槽口处,所述基底板(2)上均布有嵌装孔(21),每个所述嵌装孔(21)处嵌装有一根微针(3),且所述微针(3)的针尖朝下,所述活塞(4)竖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其下端均布有多根顶针(41),且多根所述顶针(41)与多个所述嵌装孔(21)一一对应,每根所述顶针(41)与对应所述嵌装孔(21)对齐,所述推杆柄(5)竖向设置并贯穿所述外壳(1)的上端,所述推杆柄(5)的下端与所述活塞(4)的上端连接,向下推挤所述推杆柄(5)以带动所述活塞(4)向下移动,并由多根所述顶针(41)将多根所述微针(3)击发至向下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喇叭形的承载座(6),所述承载座(6)的开口较小端与所述外壳(1)的敞口端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6)为透明材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竖向设置有滑槽(11),所述活塞(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伸入到所述滑槽(11)内的滑齿(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齿(42)和滑槽(11)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滑齿(42)和多个所述滑槽(11)分别环向间隔分布,且多个所述滑齿(42)和多个所述滑槽(11)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滑齿(42)伸入到对应所述滑槽(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7)和触发件(8),所述第一弹性件(7)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且所述推杆柄(5)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7)与所述活塞(4)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7)的弹力驱动所述活塞(4)趋于向下移动,所述活塞(4)的侧壁上具有限位槽(43),所述触发件(8)具有位于所述外壳(1)内并伸入到所述限位槽(43)内的限位齿(821),所述触发件(8)还具有位于所述外壳(1)外的触发部(822),人为触发所述触发部(822)以将所述限位齿(821)从所述限位槽(43)内拔出,所述活塞(4)在所述第一弹性件(7)的弹力作用向下滑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8)和限位槽(4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43)相对的设置在所述活塞(4)的侧壁上,两个所述触发件(8)相对于的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侧壁上,两个所述触发件(8)和两个限位槽(43)一一对应,每个所述限位齿(821)伸入到对应所述限位槽(4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侧壁上设置有所述限位槽(43)对齐的通孔(12),所述触发件(8)包括第二弹性件(81)和竖向设置且其中部与所述外壳(1)摆转连接的摆转板(82),所述摆转板(82)靠近对应所述通孔(12),所述摆转板(82)上端或下端经所述通孔(12)弯折至伸入到所述限位槽(43)内,所述摆转板(82)的弯折端构成所述限位齿(821),所述摆转板(82)的另一端构成所述触发部(822),所述第二弹性件(81)设置在所述外壳(1)和触发部(822)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81)的弹力用以驱动所述触发部(822)摆转至远离所述外壳(1),以将所述限位齿(821)伸入至所述限位槽(43)内。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柄(5)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外壳(1)内的膨大部(51),所述外壳(1)的侧壁上竖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挡位孔(13),且多个所述挡位孔(13)均位于所述触发件(8)的上方,所述膨大部(51)处嵌装有弹性销(52),所述弹性销(52)的销端水平朝外,所述推杆柄(5)上下滑移时所述弹性销(52)的销端可与任意一个所述挡位孔(13)对齐并伸入至对应所述挡位孔(13)内以对所述推杆柄(5)进行竖向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销(52)为弹性限位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基底板(2)、微针(3)、活塞(4)和推杆柄(5),所述外壳(1)为槽体形,其槽口朝下,所述基底板(2)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槽口处,所述基底板(2)上均布有嵌装孔(21),每个所述嵌装孔(21)处嵌装有一根微针(3),且所述微针(3)的针尖朝下,所述活塞(4)竖向滑动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其下端均布有多根顶针(41),且多根所述顶针(41)与多个所述嵌装孔(21)一一对应,每根所述顶针(41)与对应所述嵌装孔(21)对齐,所述推杆柄(5)竖向设置并贯穿所述外壳(1)的上端,所述推杆柄(5)的下端与所述活塞(4)的上端连接,向下推挤所述推杆柄(5)以带动所述活塞(4)向下移动,并由多根所述顶针(41)将多根所述微针(3)击发至向下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喇叭形的承载座(6),所述承载座(6)的开口较小端与所述外壳(1)的敞口端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6)为透明材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竖向设置有滑槽(11),所述活塞(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伸入到所述滑槽(11)内的滑齿(4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齿(42)和滑槽(11)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滑齿(42)和多个所述滑槽(11)分别环向间隔分布,且多个所述滑齿(42)和多个所述滑槽(11)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滑齿(42)伸入到对应所述滑槽(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微针击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7)和触发件(8),所述第一弹性件(7)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且所述推杆柄(5)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7)与所述活塞(4)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7)的弹力驱动所述活塞(4)趋于向下移动,所述活塞(4)的侧壁上具有限位槽(43),所述触发件(8)具有位于所述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聪潘博王志国孙鹏飞王长琛张泽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