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9517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38
本技术适用于机器人散热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包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通过散热结构、除尘结构、散热框架和主体的配合,从而在进行除尘的时候,可以将扫落的灰尘吹离散热框架,从而避免灰尘被吸入散热框架中,导致需要进行拆开清理的情况出现,减少了清理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器人散热,尤其涉及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1、人形机器人一般指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的机器人,尤其特指具有和人类相似肌体的机器人种类。

2、而人形机器人在工作的时候,为了避免内部温度过高,会设置散热装置,以将内部的热量排出,从而避免内部温度过高,导致内部零件发生熔毁的现象发生,而在专利号为cn201921093673.0的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通过设置的防护框、滑轮、滑槽和散热口,伴随着的负压风机内嵌安装完成后,该装置手动控制牵引着防护框通过滑轮沿着滑槽内部设有的轨迹进行滑动,直至防护框在横截面积差的设置配合下,滑动到覆盖于散热口正前方的状态,该装置借助这一覆盖结构来从散热口的正前方进行遮挡、隔离的作用时,可有效地减缓外界因素对整个散热操作造成的干扰;

3、然而在使用的时候,灰尘会通过开口,进入防护框内部,随后附着在网罩上,影响到了散热效果,继而导致需要定期清理,而由于网罩设置在防护框内部,从而导致在进行清理的时候,需要将防护框拆开,才可以对网罩进行取出清理,并不方便。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2、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包括;

3、主体;

4、散热框架,所述散热框架设置在主体的背部;

>5、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固定安装在散热框架的表面,并活动安装在主体的表面;

6、开口,所述开口阵列开设在散热框架的表面,并设置有滤网;

7、风扇,所述风扇阵列设置在散热框架的内部;

8、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主体和散热框架上,进行散热;

9、除尘结构,所述除尘结构设置在风扇的表面,并与滤网的表面相贴设置;

10、吹扫结构,所述吹扫结构设置在散热框架的表面,减少滤网表面灰尘的残留;

11、封堵结构,所述封堵结构设置在散热框架的下端,控制空气的流通。

12、优选地,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有放置槽和隔板,所述放置槽开设在主体的内部,所述放置槽的内部放置有零件板,所述主体的背部阵列开设有通气槽,并与散热框架连通,所述隔板固定安装在散热框架的底部,所述隔板的内部开设有滤孔,并与吹扫结构连通,所述封堵结构设置在滤孔的中部,控制吹扫结构与滤孔连通,所述主体下端的前侧开设有出气槽,并与滤孔连通,所述隔板顶端的前侧开设有开口。

13、优选地,所述除尘结构包括有定位杆和弹簧,所述风扇的前端设置有清洁杆,所述清洁杆的前端贯穿滤网的表面,并与之外端相贴,所述清洁杆的内部开设有伸缩槽,所述定位杆固定安装在风扇前端的中部,并活动插接在伸缩槽的内部,所述弹簧固定安装在伸缩槽的前端,并与定位杆的表面活动抵接,所述风扇表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顶块,所述清洁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顶块,并与第一顶块活动抵接。

14、优选地,所述吹扫结构包括有吹风管、吹风口和输气管,所述吹风管阵列设置在散热框架的表面,并与开口的位置相对应设置,所述输气管固定安装在散热框架前端的中部,所述输气管的侧面阵列开设有通孔,并与吹风管连通,所述输气管的下端与开口连通,所述吹风口圆周阵列对称设置在吹风管的内侧。

15、优选地,所述封堵结构包括有伸缩杆和堵块,所述伸缩杆固定安装在滤孔的顶部,所述堵块固定安装在伸缩杆的底部。

16、优选地,所述通气槽的中部活动插接有清洁杆,所述放置槽的截面大小大于零件板的截面大小。

17、优选地,所述风扇正转时,第一顶块与第二顶块的顶端接触,所述风扇反转时,第一顶块与第二顶块的底端接触。

18、优选地,所述第二顶块的顶端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顶块的底端设置为平面。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通过散热结构、除尘结构、散热框架和主体等结构的配合,从而在进行除尘的时候,可以将扫落的灰尘吹离散热框架,从而避免灰尘被吸入散热框架中,导致需要进行拆开清理的情况出现,减少了清理难度。

20、同时,通过散热结构,从而在进行散热的时候,可以将外界的空气经过过滤,吸进散热框架中,然后通过通气槽进入到放置槽中,对零件板进行散热,并从出气槽喷出,然后从滤孔喷出,从而对机器人产生了向上的推力,减少了机器人的重量和地面的摩擦。从而方便机器人的移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有放置槽(4)和隔板(16),所述放置槽(4)开设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放置槽(4)的内部放置有零件板(5),所述主体(1)的背部阵列开设有通气槽(6),并与散热框架(3)连通,所述隔板(16)固定安装在散热框架(3)的底部,所述隔板(16)的内部开设有滤孔(17),并与吹扫结构连通,所述封堵结构设置在滤孔(17)的中部,控制吹扫结构与滤孔(17)连通,所述主体(1)下端的前侧开设有出气槽(8),并与滤孔(17)连通,所述隔板(16)顶端的前侧开设有开口(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结构包括有定位杆(23)和弹簧(24),所述风扇(7)的前端设置有清洁杆(14),所述清洁杆(14)的前端贯穿滤网(15)的表面,并与之外端相贴,所述清洁杆(14)的内部开设有伸缩槽(22),所述定位杆(23)固定安装在风扇(7)前端的中部,并活动插接在伸缩槽(22)的内部,所述弹簧(24)固定安装在伸缩槽(22)的前端,并与定位杆(23)的表面活动抵接,所述风扇(7)表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顶块(20),所述清洁杆(1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顶块(21),并与第一顶块(20)活动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扫结构包括有吹风管(11)、吹风口(12)和输气管(10),所述吹风管(11)阵列设置在散热框架(3)的表面,并与开口(9)的位置相对应设置,所述输气管(10)固定安装在散热框架(3)前端的中部,所述输气管(10)的侧面阵列开设有通孔(13),并与吹风管(11)连通,所述输气管(10)的下端与开口(9)连通,所述吹风口(12)圆周阵列对称设置在吹风管(11)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结构包括有伸缩杆(18)和堵块(19),所述伸缩杆(18)固定安装在滤孔(17)的顶部,所述堵块(19)固定安装在伸缩杆(18)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槽(6)的中部活动插接有清洁杆(14),所述放置槽(4)的截面大小大于零件板(5)的截面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7)正转时,第一顶块(20)与第二顶块(21)的顶端接触,所述风扇(7)反转时,第一顶块(20)与第二顶块(21)的底端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块(21)的顶端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顶块(21)的底端设置为平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有放置槽(4)和隔板(16),所述放置槽(4)开设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放置槽(4)的内部放置有零件板(5),所述主体(1)的背部阵列开设有通气槽(6),并与散热框架(3)连通,所述隔板(16)固定安装在散热框架(3)的底部,所述隔板(16)的内部开设有滤孔(17),并与吹扫结构连通,所述封堵结构设置在滤孔(17)的中部,控制吹扫结构与滤孔(17)连通,所述主体(1)下端的前侧开设有出气槽(8),并与滤孔(17)连通,所述隔板(16)顶端的前侧开设有开口(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形机器人用通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结构包括有定位杆(23)和弹簧(24),所述风扇(7)的前端设置有清洁杆(14),所述清洁杆(14)的前端贯穿滤网(15)的表面,并与之外端相贴,所述清洁杆(14)的内部开设有伸缩槽(22),所述定位杆(23)固定安装在风扇(7)前端的中部,并活动插接在伸缩槽(22)的内部,所述弹簧(24)固定安装在伸缩槽(22)的前端,并与定位杆(23)的表面活动抵接,所述风扇(7)表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顶块(20),所述清洁杆(1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顶块(21),并与第一顶块(20)活动抵接。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武苏婷妹葛鹭陈磊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驰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