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代社会的电子装置已经迈入了全新的阶段。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日常使用的电子产品,如智能型手机或数字相机,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照相和录像功能。这些功能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的摄影设备,而是变得越来越普及,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这些电子装置在设计上也愈发注重便利性和轻薄化,力求在提供丰富功能的同时,也能保持轻巧的外观和携带的便捷性。
2、在这些具备照相或录像功能的电子装置中,镜头驱动装置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负责驱动镜头中的光学组件进行精准移动,进而实现自动对焦和光学防手震的功能。当按下快门或录像按钮时,光线通过镜头的光学组件,最终聚焦在感光组件上,形成清晰、稳定的图像。
3、前述具有照相或录影功能的电子装置通常设有驱动机构,以驱动光学元件(例如为镜头)沿着光轴进行移动,进而达到自动对焦(auto focus,af)或光学防手震(opticalimage stablization,ois)的功能。目前市面上马达外盖基本采用拉深工艺由一块平面金属拉伸而成,内壁四面直接与活动件(框架)撞击,无缓冲部件,会在碰撞过程中产生噪音。在马达未通电的情况下,手机发生震动会导致马达发生急剧的晃动,内部动件与外盖在四个侧面剧烈碰撞发出异响,会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也会降低马达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减小异响的防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3、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4、壳体,其内形成有中空腔体;所述壳体内设有ois驱动线圈;
5、活动组件,活动的设于所述中空腔体;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框架及框架内套设的镜头载体;所述框架设置在中空腔体内可垂直于光轴方向运动;所述框架上设有若干驱动磁石;所述镜头载体设置在中空腔体内可沿光轴方向运动;所述镜头载体外侧设有af驱动线圈;
6、所述壳体与活动组件之间设有缓冲件。
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与底座;所述外壳底部开口与底座固定连接以在内部形成中空腔体。
8、进一步的,所述镜头载体顶部与壳体的内顶壁之间设有上弹片;所述上弹片外侧与框架连接,内侧与镜头载体连接;所述上弹片通过连接件与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在底座上。
9、进一步的,所述上弹片包括数片独立的上弹支片组成;每片上弹支片内侧连接镜头载体,外侧连接框架;每片上弹支片的端部通过连接件与电路板相连。
10、进一步的,所述ois驱动线圈设置在底座上端面上。
11、进一步的,所述镜头载体与底座之间设有下弹片;所述下弹片分别连接框架和镜头载体。
1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一顶面以及由该顶面的边缘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缓冲件设置在顶面和/或侧壁上。
13、进一步的,所示缓冲件设置在外壳的内侧面;所述缓冲件为软胶片或注塑件。
14、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有若干注塑孔;所述注塑孔包括凹槽及凹槽中部形成的贯通孔;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注塑孔内并在外壳的内侧面形成缓冲部。
15、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有若干注塑部;所述注塑部包括若干细孔;所述细孔的孔径沿外壳外侧向外壳内侧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注塑部内并在外壳的内侧面形成缓冲部。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壳体与活动组件之间设缓冲件,通过所述缓冲件能够避免框架和/或镜头载体在马达未通电时运动与外壳碰撞发出异响,从而提升马达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外壳(120)与底座(110);所述外壳(120)底部开口与底座(110)固定连接以在内部形成中空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载体(300)顶部与壳体(100)的内顶壁之间设有上弹片(400);所述上弹片(400)外侧与框架(200)连接,内侧与镜头载体(300)连接;所述上弹片(400)通过连接件(420)与设置在壳体(100)内的电路板(111)电连接;所述电路板(111)设置在底座(1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片(400)包括数片独立的上弹支片(410)组成;每片上弹支片(410)内侧连接镜头载体(300),外侧连接框架(200);每片上弹支片(410)的端部通过连接件(420)与电路板(11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OIS驱动线圈(22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载体(300)与底座(110)之间设有下弹片(430);所述下弹片(430)分别连接框架(200)和镜头载体(300)。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所述的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0)包括一顶面(121)以及由该顶面(121)的边缘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延伸形成的侧壁(122);所述缓冲件(500)设置在顶面(121)和/或侧壁(12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示缓冲件(500)设置在外壳(120)的内侧面;所述缓冲件(500)为软胶片或注塑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0)上设有若干注塑孔(1201);所述注塑孔(1201)包括凹槽(1202)及凹槽(1202)中部形成的贯通孔(1203);所述缓冲件(500)设置在所述注塑孔(1201)内并在外壳(120)的内侧面形成缓冲部(51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0)上设有若干注塑部(1204);所述注塑部(1204)包括若干细孔(1205);所述细孔(1205)的孔径沿外壳(120)外侧向外壳(120)内侧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缓冲件(500)设置在所述注塑部(1204)内并在外壳(120)的内侧面形成缓冲部(5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外壳(120)与底座(110);所述外壳(120)底部开口与底座(110)固定连接以在内部形成中空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载体(300)顶部与壳体(100)的内顶壁之间设有上弹片(400);所述上弹片(400)外侧与框架(200)连接,内侧与镜头载体(300)连接;所述上弹片(400)通过连接件(420)与设置在壳体(100)内的电路板(111)电连接;所述电路板(111)设置在底座(1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片(400)包括数片独立的上弹支片(410)组成;每片上弹支片(410)内侧连接镜头载体(300),外侧连接框架(200);每片上弹支片(410)的端部通过连接件(420)与电路板(111)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ois驱动线圈(220)设置在底座(110)上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小异响的防手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载体(300)与底座(110)之间设有下弹片(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诏钧,许辉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众惠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