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发电,具体为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高空风能是相对于目前的地面塔架式风能而言的概念,后者只能利用离地面300米以内的风能,而高空风能指的是离地面300米以上的中、高空风能,其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等特点,其利用气球升至空中,并通过主绳与发电机相连接进行发电,现有技术中,空中发电设备进行回收时是通过单抛绳器将绳抛出,通过与地面的卷扬机相连接进行回收,但是这种单抛绳的方式容易受到现场恶劣天气、异常工况等外界因素影响,使得难以顺利回收气球附属空中设备,使得回收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单抛绳的方式容易受到现场恶劣天气、异常工况等外界因素影响,使得难以顺利回收气球附属空中设备,使得回收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包括双抛空中装置和地面回收装置;
5、所述双抛空中装置包括主绳,所述主绳顶端固定连接有气球,所述主绳上固定连接有附属设备、第一主抛绳器、第一辅抛绳器、第一7米平衡伞、第二7米平衡伞、第二主抛绳器以及第二辅抛绳器;
6、所述地面回收装置包括充气卷扬机和辅助卷扬机。
7、优选的,所述附属设备与第一主抛绳器以及第一辅抛绳器依次设置在气球与第一7米平衡伞6之间,所述附属设备与气球
8、优选的,所述第一7米平衡伞和第二7米平衡伞构成平衡伞组,所述第一7米平衡伞与第二7米平衡伞之间的距离为16米,使得平衡伞组能够有效保持双抛空中装置的平衡。
9、优选的,所述第二主抛绳器和第二辅抛绳器设置在第二7米平衡伞底部,且所述第二主抛绳器和第二辅抛绳器与第二7米平衡伞之间的距离为10米,使得第二主抛绳器和第二辅抛绳器能够对气球进行降高回收,从而能够降低高度提高稳定性,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
10、优选的,所述第一主抛绳器和第一辅抛绳器与充气卷扬机相匹配,所述辅助卷扬机与第二主抛绳器和第二辅抛绳器相匹配,使得充气卷扬机能够配合第一主抛绳器和第一辅抛绳器进行整体回收,辅助卷扬机能够配合第二主抛绳器和第二辅抛绳器对气球起到降高作用。
11、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步骤一、装配:将第一主抛绳器、第一辅抛绳器、第二主抛绳器和第二辅抛绳器安装在主绳上;
13、步骤二、主绳回收:使用主绳将气球回收至一定高度;
14、步骤三、降高回收:使用第二主抛绳器回收至合适位置,并且当第二主抛绳器故障时使用第二辅抛绳器;
15、步骤四、总回收:使用第一主抛绳器回收至充气平台,并且当第一主抛绳器故障时使用第一辅抛绳器。
16、优选的,所述步骤三具体为:使用第二主抛绳器将缆绳抛出,并与地面的辅助卷扬机相连接,利用辅助卷扬机将气球回收至合适位置,并且当第二主抛绳器故障时使用第二辅抛绳器,能够保证降高回收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发生故障时无法进行回收作业。
17、优选的,所述步骤四具体为:使用第一主抛绳器将缆绳抛出,并与地面的充气卷扬机相连接,利用充气卷扬机将气球回收至充气平台,并且当第一主抛绳器故障时使用第一辅抛绳器,能够保证总体回收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发生故障时无法进行回收作业。
18、优选的,所述步骤一具体为:将第一主抛绳器和第一辅抛绳器安装在主绳上附属设备与第一7米平衡伞之间的位置,并将第二主抛绳器和第二辅抛绳器安装在主绳上第二7米平衡伞底部位置,使得第一主抛绳器和第一辅抛绳器能够将气球进行总体回收,第二主抛绳器和第二辅抛绳器能够对气球起到降高作用。
19、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第一主抛绳器和第一辅抛绳器的安装高度保持一致,保证第一主抛绳器和第一辅抛绳器的使用高度相同,所述步骤一中第二主抛绳器和第二辅抛绳器的安装高度保持一致,保证第二主抛绳器和第二辅抛绳器的使用高度相同。
20、(三)有益效果
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该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主绳将气球回收至一定的高度,然后第二主抛绳器抛出缆绳与辅助卷扬机连接,将气球回收至合适位置,第一主抛绳器抛出缆绳与充气卷扬机连接,开始回收气球,将气球回收至充气平台处,双抛分段式回收能够有效提高回收过程的稳定性,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回收作业的顺利进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抛空中装置和地面回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属设备(3)与第一主抛绳器(4)以及第一辅抛绳器(5)依次设置在气球(2)与第一7米平衡伞(6)之间,所述附属设备(3)与气球(2)之间的距离为3米,所述附属设备(3)与第一主抛绳器(4)和第一辅抛绳器(5)之间的距离为0.5米,所述第一主抛绳器(4)和第一辅抛绳器(5)与第一7米平衡伞(6)之间的距离为16.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7米平衡伞(6)和第二7米平衡伞(7)构成平衡伞组,所述第一7米平衡伞(6)与第二7米平衡伞(7)之间的距离为16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抛绳器(8)和第二辅抛绳器(9)设置在第二7米平衡伞(7)底部,且所述第二主抛绳器(8)和第二辅抛绳器(9)与第二7米平衡伞(7)之间的距离为10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及其
6.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具体为:使用第二主抛绳器(8)将缆绳抛出,并与地面的辅助卷扬机(10)相连接,利用辅助卷扬机(10)将气球(2)回收至合适位置,并且当第二主抛绳器(8)故障时使用第二辅抛绳器(9)。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具体为:使用第一主抛绳器(4)将缆绳抛出,并与地面的充气卷扬机(11)相连接,利用充气卷扬机(11)将气球回收至充气平台,并且当第一主抛绳器(4)故障时使用第一辅抛绳器(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为:将第一主抛绳器(4)和第一辅抛绳器(5)安装在主绳(1)上附属设备(3)与第一7米平衡伞(6)之间的位置,并将第二主抛绳器(8)和第二辅抛绳器(9)安装在主绳(1)上第二7米平衡伞(7)底部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第一主抛绳器(4)和第一辅抛绳器(5)的安装高度保持一致,所述步骤一中第二主抛绳器(8)和第二辅抛绳器(9)的安装高度保持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抛空中装置和地面回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属设备(3)与第一主抛绳器(4)以及第一辅抛绳器(5)依次设置在气球(2)与第一7米平衡伞(6)之间,所述附属设备(3)与气球(2)之间的距离为3米,所述附属设备(3)与第一主抛绳器(4)和第一辅抛绳器(5)之间的距离为0.5米,所述第一主抛绳器(4)和第一辅抛绳器(5)与第一7米平衡伞(6)之间的距离为16.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7米平衡伞(6)和第二7米平衡伞(7)构成平衡伞组,所述第一7米平衡伞(6)与第二7米平衡伞(7)之间的距离为16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抛绳器(8)和第二辅抛绳器(9)设置在第二7米平衡伞(7)底部,且所述第二主抛绳器(8)和第二辅抛绳器(9)与第二7米平衡伞(7)之间的距离为10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抛气球控制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抛绳器(4)和第一辅抛绳器(5)与充气卷扬机(11)相匹配,所述辅助卷扬机(10)与第二主抛绳器(8)和第二辅抛绳器(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勇,景行,陈文博,郭利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