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以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使用电池单体连接器的储能器、特别是用于汽车领域的储能器。
技术介绍
1、开发电驱动的运输工具、例如电动车辆的核心点是储能器。为此需要具有高功率和能量密度的储能器。储能器通常由多个彼此电连接的单个储能器电池单体(例如锂离子蓄电池电池单体)组成。储能器通常需要温度管理以确保其在优化的温度范围内运行。储能器电池单体通常具有窄的工作温度范围(例如在+15℃和+45℃之间)。储能器电池单体的功能安全性、使用寿命和循环稳定性以及因此还有整个储能器的功能安全性基本上取决于储能器电池单体不离开该范围。如果温度超过临界水平,则发生所谓的“热失控”。热失控引发无法阻止的连锁反应。在此温度在毫秒内极度升高,并且储存在储能器电池单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因此可产生超过1000℃的温度。储能器电池单体的内容物变成气态,并且发生使用常规手段难以熄灭的火灾。热失控的风险从一特定温度(例如60℃)开始并且从另一温度阈值(例如100℃)变得极其临界。由此在储能器、特别是用于电动车辆的储能器中使用储能器管理系统,利用该储能器管理系统不仅控制或调节储能器电池单体的充电和放电行为,而且在热失控的情况下采取关于温度管理和紧急管理的措施。为了确保在热失控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排出气体,气密密封的储能器电池单体可以具有除气开口。除气开口例如可以实施为额定断裂点,其从一特定内部压力使来自储能器电池单体的内部的气体逸出到环境中。排出的气体可能含有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氟酸的电解质
2、为了将储能器电池单体电连接,储能器具有所谓的电池单体连接器,所述电池单体连接器根据电路类型将两个或更多个储能器电池单体的两个或更多个极彼此电连接。在串联连接中例如分别一个储能器电池单体的阳极与另一个储能器电池单体的阴极连接。为了能够监控和调节每个储能器电池单体的充电状态,每个电池单体连接器可以与储能器的控制和/或调节电子器件电连接。由此可以测量各单个储能器电池单体的电池单体电压并且经由电池单体电压导出相应的储能器电池单体的充电状态。此外也可以设置传感器、例如用于监测储能器电池单体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其与控制和/或调节电子器件连接。在目前的解决方案中,控制和/或调节电子器件位于独立的组件中。
3、现有技术文献
4、de102007063178a1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其具有用于对蓄电池进行调温的导热板。所述蓄电池包括多个彼此连接的单电池单体。导热板在单电池单体的极的区域中具有孔和/或切口,单电池单体的极通过所述孔和/或切口伸入或伸出。导热板布置在单电池单体与放置在极上的触通元件之间。作为触通元件设有逐极布置的电气的电池单体连接器和/或电池单体连接器板以用于电连接单电池单体的极。此外,弹性元件和/或触通元件可以位于导热板的上侧上。这些单个层的序列必须在安装时经由螺钉与单电池单体夹紧。因此安装是复杂的。
5、de102009046385a1公开了一种具有除气系统的蓄电池。除气系统位于与蓄电池电池单体的极相对置的一侧上。在那里存在专门为此设置的基板,该基板具有用于除气开口的穿通部和用于收集来自蓄电池电池单体的气体的收集槽。
6、de102012219784a1公开了一种电池模块,其具有气体通道、电路板和接收多个蓄电池电池单体的电池模块壳体。气体通道由具有通向蓄电池电池单体的除气开口的贯通开口的u形型材和在背离除气开口的一侧封闭u形型材的电路板形成。电路板因此形成气体通道的壁并且在气体从蓄电池电池单体的气体排出开口排出时能够与气体直接接触。在安装时,电路板直接固定到汇流条上。u形型材不与汇流条直接连接。这种布置结构的缺点在于,排出的气体可破坏未被保护的板。在这种情况下,对电池模块的控制和/或调节不再得到保证。此外,不设置对蓄电池电池单体表面或电池单体连接器的主动调温。
7、ep3316384a1公开了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板布置结构。设有用于控制和/或调节电子器件的刚性板,在所述刚性板上直接面状地安置用于连接储能器电池单体的电池单体连接器。通过电池单体连接器与控制和/或调节电子器件的这种直接连接,发生从储能器电池单体的电接头到控制和/或调节电子器件的直接热传递。这样的布置结构导致在测量电压和温度时不可避免的测量偏差。此外,承载温度传感器元件的c形的柔性电路板固定在刚性板上。柔性电路板延伸穿过刚性板中的缝隙形贯通开口。无论从各单部件的制造还是最终安装来看,该构造都是复杂且昂贵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任务
2、上述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调温的用于储能器的电池单体连接器。
3、任务的解决方案
4、上述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以及权利要求22的全部教导来解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本专利技术的符合目的的设计方案。
5、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储能器的电池单体连接器,用于电触通储能器、特别是用于车辆的储能器的第一储能器电池单体的第一极触点和第二储能器电池单体的第二极触点,该电池单体连接器包括导电的基体,所述基体优选由具有恒定层厚度的扁平材料、特别是由板材构成,具有用于电触通第一极触点的第一接触面和用于电触通第二极触点的第二接触面。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体在子区域中设置有增大电池单体连接器的表面的温度调节结构,优选地被该调节结构包封注塑。由此确保了电池单体连接器的特别良好的调温。
6、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储能器的电池单体连接器,用于电触通储能器、特别是用于车辆的储能器的第一或最后一个储能器电池单体的极触点,该电池单体连接器包括导电的基体以及电流分接头,所述基体优选由具有恒定层厚度的扁平材料、特别是由板材构成,具有用于电触通极触点的接触面。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体在子区域中设置有增大电池单体连接器的表面的温度调节结构,优选地被该调节结构包封注塑。由此确保了电池单体连接器的特别良好的调温。
7、有利地,基体可以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并且调温结构可以沿着第一侧的整个长度延伸。如果电池单体连接器不具有电流分接头,则这种设计方案是有利的。
8、符合目的地,基体可以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并且调温结构可以仅沿着第一侧的长度在第一接触面的区域中延伸。如果电池单体连接器具有电流分接头,则这种设计方案是有利的。
9、基体的第一侧在储能器电池单体的触通方向上延伸。
10、此外,第一和第二接触面可以通过至少一个空隙部彼此分开。如果电池单体连接器不具有电流分接头,则这种设计方案是有利的。电池单体连接器可以由于该空隙部而具有一定的弹性。在第一和第二接触面与储能器电池单体连接时,借此可以补偿储能器电池单体彼此间的相对运动。此外,电流可以通过空隙部朝被包封注塑的子区域的方向移动。
11、在符合目的的设计方案中,调温结构可以包括多个调温肋、调温凸块、调温销和/或调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储能器(3)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用于电触通储能器(3)、特别是用于车辆的储能器的第一储能器电池单体(2a)的第一极触点(22a)和第二储能器电池单体(2b)的第二极触点(22b),该电池单体连接器包括导电的基体(110),所述基体具有用于电触通第一极触点(22a)的第一接触面(112a)和用于电触通第二极触点(22b)的第二接触面(112b),其特征在于,基体(110)在子区域(110a)中设置有增大电池单体连接器(11a)的表面的调温结构(12),优选地被所述调温结构包封注塑。
2.用于储能器(3)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b),用于电触通储能器(3)、特别是用于车辆的储能器的储能器电池单体(2a、2z)的极触点(22a、22b),该电池单体连接器包括导电的基体(113)以及电流分接头(110d),所述基体具有用于电触通极触点(22a、22b)的接触面(112a),其特征在于,基体(113)在子区域(110a)中设置有增大电池单体连接器(11b)的表面的调温结构(12),优选地被所述调温结构包封注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b),其特征在于,基体(113)具有第一侧(S1’)和第二侧(S2’),并且调温结构(12)仅沿着第一侧(S1)的长度(L2)在第一接触面(112a)的区域中延伸。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基体(110、113)的第一侧(S1、S1’)在储能器电池单体(2a、2b、2z)的触通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3或5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接触面(112a、112b)通过至少一个空隙部(114)彼此分开。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调温结构(12)包括多个调温肋(124a)、特别是波纹状的调温肋(124b)、调温凸块(124c)、调温销(124d)和/或调温接片(124e)。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调温肋(124a)、调温凸块(124c)、调温销(124d)和/或调温接片(124e)彼此成排地、彼此平行地和/或彼此等距地布置。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调温结构(12)由导热的、电绝缘的材料、特别是导热的、电绝缘的塑料构成。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设有接触元件(121a、121b、121c),所述接触元件具有用于触通储能器电池单体(2a、2b、2z)的表面的接触面(122a、122b、122c),并且接触元件(121a、121b、121c)与调温结构(12)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接触元件(121a)是调温结构(12)的组成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接触元件(121b、121c)是接触板,优选由板材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在接触元件(121b、121c)和基体(110、113)之间存在间隙(129a、129b),并且调温结构(12)将基体(110、113)和接触元件(121b、121c)在间隙(129a、129b)的区域中彼此结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第一和/或第二接触面(112a、112b)和接触元件(121a、121b、121c)的接触面(122a、122b、122c)彼此间高度偏移地定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0或12至14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高度偏移由接触元件(121b、121c)的至少一个弯折部(127a、127b)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弯折部(127a、127b)设置在所述调温结构的两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0或12至15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基体(110、113)和接触元件(1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用于储能器(3)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用于电触通储能器(3)、特别是用于车辆的储能器的第一储能器电池单体(2a)的第一极触点(22a)和第二储能器电池单体(2b)的第二极触点(22b),该电池单体连接器包括导电的基体(110),所述基体具有用于电触通第一极触点(22a)的第一接触面(112a)和用于电触通第二极触点(22b)的第二接触面(112b),其特征在于,基体(110)在子区域(110a)中设置有增大电池单体连接器(11a)的表面的调温结构(12),优选地被所述调温结构包封注塑。
2.用于储能器(3)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b),用于电触通储能器(3)、特别是用于车辆的储能器的储能器电池单体(2a、2z)的极触点(22a、22b),该电池单体连接器包括导电的基体(113)以及电流分接头(110d),所述基体具有用于电触通极触点(22a、22b)的接触面(112a),其特征在于,基体(113)在子区域(110a)中设置有增大电池单体连接器(11b)的表面的调温结构(12),优选地被所述调温结构包封注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其特征在于,基体(110)具有第一侧(s1)和第二侧(s2),并且调温结构(12)沿着第一侧(s1)的整个长度(l1)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b),其特征在于,基体(113)具有第一侧(s1’)和第二侧(s2’),并且调温结构(12)仅沿着第一侧(s1)的长度(l2)在第一接触面(112a)的区域中延伸。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基体(110、113)的第一侧(s1、s1’)在储能器电池单体(2a、2b、2z)的触通方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3或5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接触面(112a、112b)通过至少一个空隙部(114)彼此分开。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调温结构(12)包括多个调温肋(124a)、特别是波纹状的调温肋(124b)、调温凸块(124c)、调温销(124d)和/或调温接片(124e)。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调温肋(124a)、调温凸块(124c)、调温销(124d)和/或调温接片(124e)彼此成排地、彼此平行地和/或彼此等距地布置。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调温结构(12)由导热的、电绝缘的材料、特别是导热的、电绝缘的塑料构成。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连接器(11a、11b),其特征在于,设有接触元件(121a、121b、121c),所述接触元件具有用于触通储能器电池单体(2a、2b、2z)的表面的接触面(122a、122b、122c),并且接触元件(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I·韦伯,T·H·纳瓦萨里瓦拉,M·科勒,M·库尔皮尔,A·迪克,K·马赫迪尔,S·爱博雷德,A·舒茨,D·杰格尔,B·卢茨,
申请(专利权)人:代傲先进机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