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害虫捕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途径李树害虫诱捕装置。
技术介绍
1、天牛为多食亚目天牛科昆虫的总称,其种类繁多,在我国分布有约2200种,其中对林木、果园危害较大的天牛主要有星天牛、桑天牛、松墨天牛和桃红颈天牛等。天牛为植食性昆虫,主要危害林木和果树的树干,且树龄越大、枝干越粗,其危害程度越严重。天牛成虫将卵产于粗糙的树皮缝隙或成虫在树干上咬出的安装部内,幼虫孵化后即进入树干韧皮部下层取食,待虫龄增大后进入树干木质部取食,天牛在树干内啃食后留下大量虫道,造成树干水分和养分运输障碍,致使树势衰弱,甚至引起树体死亡。
2、现有的诱捕器大部分采用使用性信息素来吸引天牛,诱使它们进入陷阱。这些性信息素通常模拟天牛性激素,吸引雄性天牛进入陷阱,而诱捕天牛常采用无毒的诱饵和陷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危害非目标生物,且天牛诱捕器能够精准地吸引和捕捉目标天牛,降低了对其他昆虫的捕捉风险。
3、但现有的诱捕器在针对桃红颈天牛时,由于桃红颈天牛的活动范围在树高1.5 m处,则现有的诱捕器缺乏伸缩装置,以便调节诱捕器的悬挂高度,无法调节高度则可能导致部分目标昆虫无法被有效吸引和捕获,降低诱捕器的效率,同时会限制诱捕器的适用范围和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途径李树害虫诱捕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诱捕器在针对桃红颈天牛时,由于桃红颈天牛的活动范围在树高1.5 m处,则现有的诱捕器缺乏伸缩装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
3、进一步地,所述拼接组件包括隔板和固定环,所述隔板外壁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环内部,所述固定环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顶盖底部。
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盖,所述底盖底部螺纹连接有收集瓶。
5、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外壁固定连接有上下对称的卡块,所述固定环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
6、进一步地,所述滑块顶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夹块,所述滑块外壁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
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内部固定连接有异形块二,所述固定环内部固定连接有异形块一。
8、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外壁与所述异形块一外壁相贴合,所述立柱外壁与所述异形块二外壁相贴合。
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内部设置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内部,所述弹簧二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环内壁。
1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1、本技术中,首先由转动把手通过转动轴驱动收纳卷进行转动,则收纳卷会对绳索进行收取和放出,同时由的作用力控制棘爪压紧棘轮,则可以使收纳卷锁定,从而控制该装置的悬挂高度,解决了高度不对不便对桃红颈天牛进行诱捕的问题,提高了该装置使用的适用性。
12、2、本技术中,首先通过卡块插入固定环内部,从而推动滑块缩入固定环内部,从而使滑块顶部的夹块夹持固定住卡块内部,再由转动杆上的立柱卡入异形块二,从而使隔板与固定环固定,解决了该装置不便拼装的问题,提高了该装置拼装的便捷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途径李树害虫诱捕装置,包括顶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3),所述转动轴(12)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棘轮(13),所述转动轴(12)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纳卷(14),所述固定柱(2)内部一侧转动连接有棘爪(11),所述棘爪(11)与所述棘轮(13)相啮合,所述固定柱(2)内部设置有弹簧一(10),所述弹簧一(10)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棘爪(11)外壁一侧,所述弹簧一(10)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柱(2)内壁,所述收纳卷(14)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绳索(4),所述绳索(4)顶端固定连接有挂钩(5),所述顶盖(1)底部设置有拼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途径李树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组件包括隔板(6)和固定环(7),所述隔板(6)外壁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环(7)内部,所述固定环(7)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顶盖(1)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途径李树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7)底部固定连接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途径李树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外壁固定连接有上下对称的卡块(15),所述固定环(7)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途径李树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7)顶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夹块(16),所述滑块(17)外壁一侧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8)。
6.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一种多途径李树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7)内部固定连接有异形块二(22),所述固定环(7)内部固定连接有异形块一(2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途径李树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8)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柱(19),所述立柱(19)外壁与异形块一(21)外壁相贴合,所述立柱(19)外壁与异形块二(22)外壁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途径李树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7)内部设置有弹簧二(20),所述弹簧二(20)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17)内部,所述弹簧二(20)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环(7)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途径李树害虫诱捕装置,包括顶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2),所述转动轴(12)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3),所述转动轴(12)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棘轮(13),所述转动轴(12)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纳卷(14),所述固定柱(2)内部一侧转动连接有棘爪(11),所述棘爪(11)与所述棘轮(13)相啮合,所述固定柱(2)内部设置有弹簧一(10),所述弹簧一(10)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棘爪(11)外壁一侧,所述弹簧一(10)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柱(2)内壁,所述收纳卷(14)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绳索(4),所述绳索(4)顶端固定连接有挂钩(5),所述顶盖(1)底部设置有拼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途径李树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组件包括隔板(6)和固定环(7),所述隔板(6)外壁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环(7)内部,所述固定环(7)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顶盖(1)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途径李树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7)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盖(8),所述底盖(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雨萌,杨华,李广旭,戴启东,张广仁,周晏起,赵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