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特别是一种模块化自适应施工马道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施工马道包括支腿,踏板等。但是在实际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支腿与踏板连接在一起,踏板长度不能进行调节,难以适应复杂的现场状况;二、施工马道由工人现场制作而成,影响施工进度。
2、基于上述施工马道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自适应施工马道结构,要解决传统的施工马道中支腿与踏板连接在一起,踏板长度不能进行调节,难以适应复杂的现场状况以及施工马道由工人现场制作而成,影响施工进度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模块化自适应施工马道结构,包括有支座、支撑、固定踏步、可伸缩踏步和钢丝网面层;所述支座有至少两组,沿纵向间隔布置;每组支座沿横向间隔设置;在横向相邻的支座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支撑设置在支座的顶部,并且支撑通过u型螺栓与支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包括有支撑管和支撑板;所述u型螺栓焊接连接在支撑管的底部,并且u型螺栓的开口朝下;该u型螺栓套在第一连接杆上,且u型螺栓的下端穿设在支座中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在支撑管的顶部;所述可伸缩踏步有一块,搭设在最前侧的两组支座的顶部,并且该可伸缩踏步纵向长度可调;所述可伸缩踏步与对应的支撑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踏步有一组,一组固定踏步支设在支撑顶部,且相邻固定踏步支架拼接连接;所述固定
4、优选的,所述支座包括有立管和连接板;所述立管的下部、沿环向间隔设置有支脚;每根支脚倾斜设置在立管与地面之间;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立管的顶部,在连接板上、对应u型螺栓的下端开设有穿孔;u型螺栓的下端穿设在穿孔中。
5、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支撑管之间设置有角部支板。
6、优选的,所述固定踏步为矩形网格结构,在固定踏步的顶部、对应支撑的位置处设置有孔洞;所述固定踏步通过穿设在孔洞中的螺栓与支撑连接。
7、优选的,所述可伸缩踏步包括有固定框和伸缩框;所述固定框包括有纵向套管和第一横杆;所述纵向套管有一组,沿横向间隔布置;在每个纵向套管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横杆将相邻的纵向套管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框包括有纵向插管和第二横杆;所述纵向插管有一组,一组纵向插管与一组纵向套管对应设置;每个纵向插管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纵向插管与纵向套管之间通过穿设在通孔中的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横杆连接在相邻的纵向插管之间、且位于远离纵向套管一侧;在可伸缩踏步的顶部、位于四个转角位置分别设置有竖向孔;所述可伸缩踏步通过穿设在竖向孔中的螺栓与支撑固定。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9、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模块化安装和适应不同长度需求的施工马道结构,它通过采用相同规格的可自由拆卸拼装的构件实现模块化安装,通过采用可伸缩踏步适应不同长度的安装需求。本技术提供的施工马道,施工快速、成本低、适用性强,具有施工便捷、效率高等特点;在场地复杂的工程中适用性极强,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10、 2、本技术的马道结构将面层与踏板分离,可伸缩踏板由两种不同截面尺寸的方钢管组成,较小截面的方钢管伸入较大截面的方钢管中,实现伸缩,再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待踏板调节完成后安装钢丝网面层,由此实现施工马道的自适应调节。将支座与踏板分离,踏板分为固定踏板与可伸缩踏板,通过大量使用相同规格的固定踏板实现模块化安装,最后一块踏板采用可伸缩踏板匹配施工马道最后一截所需的长度。
11、 3、本技术的马道结构可以便捷的进行施工马道的安装和长度调节,缩短工期,降低材料浪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自适应施工马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座(1)、支撑(2)、固定踏步(3)、可伸缩踏步(4)和钢丝网面层(5);所述支座(1)有至少两组,沿纵向间隔布置;每组支座(1)沿横向间隔设置;在横向相邻的支座(1)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7);所述支撑(2)设置在支座(1)的顶部,并且支撑(2)通过U型螺栓(6)与支座(1)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2)包括有支撑管(2.1)和支撑板(2.2);所述U型螺栓(6)焊接连接在支撑管(2.1)的底部,并且U型螺栓(6)的开口朝下;该U型螺栓(6)套在第一连接杆(7)上,且U型螺栓(6)的下端穿设在支座(1)中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支撑板(2.2)固定连接在支撑管(2.1)的顶部;所述可伸缩踏步(4)有一块,搭设在最前侧的两组支座(1)的顶部,并且该可伸缩踏步(4)纵向长度可调;所述可伸缩踏步(4)与对应的支撑(2)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踏步(3)有一组,一组固定踏步(3)支设在支撑(2)顶部,且相邻固定踏步(3)支架拼接连接;所述固定踏步(3)与对应的支撑(2)可拆卸连接,最前侧的固定踏步(3)与可伸缩踏步(4)的后端拼接连接;所述钢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自适应施工马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包括有立管(1.1)和连接板(1.2);所述立管(1.1)的下部、沿环向间隔设置有支脚(1.3);每根支脚(1.3)倾斜设置在立管(1.1)与地面之间;所述连接板(1.2)固定连接在立管(1.1)的顶部,在连接板(1.2)上、对应U型螺栓(6)的下端开设有穿孔;U型螺栓(6)的下端穿设在穿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自适应施工马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2)的底部与支撑管(2.1)之间设置有角部支板(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自适应施工马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踏步(3)为矩形网格结构,在固定踏步(3)的顶部、对应支撑(2)的位置处设置有孔洞;所述固定踏步(3)通过穿设在孔洞中的螺栓与支撑(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自适应施工马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踏步(4)包括有固定框(4.1)和伸缩框(4.2);所述固定框(4.1)包括有纵向套管(4.1.1)和第一横杆(4.1.2);所述纵向套管(4.1.1)有一组,沿横向间隔布置;在每个纵向套管(4.1.1)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横杆(4.1.2)将相邻的纵向套管(4.1.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框(4.2)包括有纵向插管(4.2.1)和第二横杆(4.2.2);所述纵向插管(4.2.1)有一组,一组纵向插管(4.2.1)与一组纵向套管(4.1.1)对应设置;每个纵向插管(4.2.1)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纵向插管(4.2.1)与纵向套管(4.1.1)之间通过穿设在通孔中的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横杆(4.2.2)连接在相邻的纵向插管(4.2.1)之间、且位于远离纵向套管(4.1.1)一侧;在可伸缩踏步(4)的顶部、位于四个转角位置分别设置有竖向孔;所述可伸缩踏步(4)通过穿设在竖向孔中的螺栓与支撑(2)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自适应施工马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座(1)、支撑(2)、固定踏步(3)、可伸缩踏步(4)和钢丝网面层(5);所述支座(1)有至少两组,沿纵向间隔布置;每组支座(1)沿横向间隔设置;在横向相邻的支座(1)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7);所述支撑(2)设置在支座(1)的顶部,并且支撑(2)通过u型螺栓(6)与支座(1)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2)包括有支撑管(2.1)和支撑板(2.2);所述u型螺栓(6)焊接连接在支撑管(2.1)的底部,并且u型螺栓(6)的开口朝下;该u型螺栓(6)套在第一连接杆(7)上,且u型螺栓(6)的下端穿设在支座(1)中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支撑板(2.2)固定连接在支撑管(2.1)的顶部;所述可伸缩踏步(4)有一块,搭设在最前侧的两组支座(1)的顶部,并且该可伸缩踏步(4)纵向长度可调;所述可伸缩踏步(4)与对应的支撑(2)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踏步(3)有一组,一组固定踏步(3)支设在支撑(2)顶部,且相邻固定踏步(3)支架拼接连接;所述固定踏步(3)与对应的支撑(2)可拆卸连接,最前侧的固定踏步(3)与可伸缩踏步(4)的后端拼接连接;所述钢丝网面层(5)铺设在可伸缩踏步(4)和一组固定踏步(3)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自适应施工马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包括有立管(1.1)和连接板(1.2);所述立管(1.1)的下部、沿环向间隔设置有支脚(1.3);每根支脚(1.3)倾斜设置在立管(1.1)与地面之间;所述连接板(1.2)固定连接在立管(1.1)的顶部,在连接板(1.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琨云,刘洪良,王健,李孝楠,张健,胡仕利,赵薇,刘家威,杜文斌,廖富奎,邹俊峰,邓旭,朱华敏,马平,王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东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