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应急救援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
技术介绍
1、在高空作业和救援过程中,高空舱作为一种重要的设备,能够提供安全稳定的平台。然而,现有高空舱普遍依赖外部能源来维持浮力和稳定性,由于现有高空舱对外部能源高度依赖,这就导致在恶劣环境等紧急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能源不足或供应中断,稳定性难以保证,而且维护复杂度高。
2、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无需外部能源、依靠自然风力提供升力和稳定性的应急救援高空舱。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空舱普遍依赖外部能源来维持浮力和稳定性,在紧急情况下可能面临能源不足或供应中断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包括:
4、高空舱,具有舱体;
5、风激励升力设备,所述风激励升力设备包括一根轴体,轴体的顶部设有风杯受力机构,轴体的底部设有桨叶动力机构;
6、拉索连接机构,被配置为将所述风激励升力设备连接于高空舱上。
7、进一步地,所述轴体上设有轴承,所述拉索连接机构与轴承连接;所述轴承包括上轴承和下轴承,上轴承位于高空舱的上方,下轴承位于高空舱的下方。
8、进一步地,在所述舱体中心设置一个风激励升力设备。
9、进一步地,所述拉索连接机构包括上拉索和下拉索,上拉索的第一端与上轴承连
10、进一步地,所述上拉索的第一端与上轴承的外圈铰接,所述下拉索的第一端与下轴承的外圈铰接;所述舱体上还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环,所述上拉索的第二端、下拉索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固定环铰接。
11、进一步地,在所述舱体外围均匀设置多个风激励升力设备。
12、进一步地,多个风激励升力设备的轴体均与舱体的轴线平行,且对称布置。
13、进一步地,所述拉索连接机构包括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上横拉索和下横拉索,所述轴体通过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与所述舱体连接;其中,所述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为刚性杆,所述上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上轴承连接,所述下支撑杆的第一端与下轴承连接;所述上横拉索的两端部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上轴承上,所述下横拉索的两端部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下轴承上。
14、进一步地,所述风杯受力机构包括多个风杯,多个风杯均匀分布在轴体的顶部。
15、进一步地,所述风杯受力机构和桨叶动力机构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
16、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采用差速器,所述差速器设置在所述轴体的中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18、a)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无需外部能源供应,完全依靠自然风力提供稳定的升力和浮力,适用于无法依赖外部能源的紧急救援场景,从而在应急救援中提供稳定、高效的高空救援服务。
19、b)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无需设置额外动力设备,结构简单,维护方便,无需考虑续航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c)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通过拉索和轴承连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1、d)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风激励升力设备的模块化设计使其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进行灵活配置,进一步增强了设备的适应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上设有轴承,所述拉索连接机构与轴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舱体中心设置一个风激励升力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连接机构包括上拉索和下拉索,上拉索的第一端与上轴承连接,下拉索的第一端与下轴承连接,上拉索的第二端和下拉索的第二端均匀舱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索的第一端与上轴承的外圈铰接,所述下拉索的第一端与下轴承的外圈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舱体外围均匀设置多个风激励升力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其特征在于,多个风激励升力设备的轴体均与舱体的轴线平行,且对称布置。
8.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杯受力机构包括多个风杯,多个风杯均匀分布在轴体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杯受力机构和桨叶动力机构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上设有轴承,所述拉索连接机构与轴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舱体中心设置一个风激励升力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连接机构包括上拉索和下拉索,上拉索的第一端与上轴承连接,下拉索的第一端与下轴承连接,上拉索的第二端和下拉索的第二端均匀舱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索的第一端与上轴承的外圈铰接,所述下拉索的第一端与下轴承的外圈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风激励升力设备的应急救援高空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舱体外围均匀设置多个风激励升力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杰,庄宝潼,谭逸飞,侯晨新,卫赵斌,江培华,柳锋,孟韬,张强强,冯得海,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