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旭龙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建筑自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428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33
本技术属于预制房板生产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模具脱模不便、人力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基于此,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自动模具,包括内模具和外模具以及设置在两者下方的轨道组件;所述内模具包括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所述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同一水平高度组合成长方体结构;所述外模具包括依次顺时针对应设置在内模具四个竖向外侧面的第一外模板、第二外模板、第三外模板和第四外模板。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式建筑自动模具具有自动化脱模、人工劳动量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预制房板生产,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自动模具


技术介绍

1、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随之产生各种工程施工新工艺,预制墙板就是其中的一种。采用预制墙板建造装配式建筑,可以提高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少现场湿作业,节约现场用工,克服季节影响,缩短建筑施工周期。目前国家推行装配式建筑形式,发展产业化建筑模式,因此催生了大量的预制墙板技术,现行的施工方法主要为采用木模或钢模现浇混凝土,经过一定的养护时间,脱模后形成预制墙板。

2、现有方法存在的缺点及不足:

3、1、现有的预制墙板模具结构单一固定,无法满足多种尺寸需求的拼装,并且自动化生产程度不高,墙板预制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增大了人工投入。

4、2、现在的预制墙板模具自动化程度低,脱模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辅助,影响整体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自动模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模具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投入大且脱模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自动模具,包括内模具和外模具以及设置在两者下方的轨道组件;所述内模具包括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所述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同一水平高度组合成长方体结构;所述外模具包括依次顺时针对应设置在内模具四个竖向外侧面的第一外模板、第二外模板、第三外模板和第四外模板;

3、所述轨道组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纵向轨道、设置在两根第一纵向轨道之间的第二纵向轨道和第三纵向轨道以及至少两根横向轨道,所述第二纵向轨道和第三纵向轨道数量相同并对称设置在横向轨道上且均与第一纵向轨道平行设置,所述横向轨道和第一纵向轨道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纵向轨道、第二纵向轨道和第三纵向轨道均滑动设置在横向轨道上,所述第一外模板和第三外模板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纵向轨道上且均沿其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外模板设置在第二纵向轨道和第三纵向轨道的其中一端,所述第四外模板设置在第二纵向轨道和第三纵向轨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内模块和第二内模块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二纵向轨道上,所述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三纵向轨道上;

4、所述内模具内部设有用于驱动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沿着第二纵向轨道滑动和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沿第三纵向轨道水平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纵向轨道和第三纵向轨道沿横向轨道水平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外模具处设有用于驱动两个第一纵向轨道沿着横向轨道水平移动的第三驱动装置以及驱动第二外模板和第四外模板沿第二纵向轨道和第三纵向轨道水平移动的第四驱动装置。

5、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6、在生产预制墙板时,可以将混凝土以及其他预制材料填充进内模具和外模具之间进行加工生产,在进行使用时,通过第三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带动第一外模板、第二外模板、第三外模板以及第四外模板向外移动,实现外模具的展开,同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带动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沿着第二纵向轨道滑动和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展开,从而便于脱模或者对其进行维护保养,并最终将内模具和外模具收拢,全程自动化进行,减少人力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均呈内部空心且大小相同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相紧贴的侧面处均未设置侧壁。

8、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的内部为空心便于减轻重量,节约制造成本,同时方便在其内部安装其他配件,便于拓展功能。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模板、第二外模板、第三外模板和第四外模板均可水平分离为左部和右部,且所述第一外模板、第二外模板、第三外模板和第四外模板中任意一个水平分离的左部和右部结构和大小相同,相分离的所述左部和右部之间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外模板的左部和右部以及第三外模板的左部和右部均在各自所在的第一纵向轨道上滑动设置,所述第一外模板的左部与第一内模块之间以及第三外模板的左部与第三内模块之间均连接有用于带动相互连接者同步水平移动的伸缩同步杆,所述第一外模板的右部与第二内模块之间以及第三外模板的右部与第四内模块之间均连接有用于带动相互连接者同步水平移动的伸缩同步杆,所述伸缩同步杆与第一纵向轨道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外模板和第四外模板的左部滑动设置在第三纵向轨道上,所述第二外模板和第四外模板的右部滑动设置在第二纵向轨道上。

10、伸缩同步杆包括连接管和滑动套设在连接管内的连接杆,连接管和连接杆的套设,既不影响第一外模板和第三外模板跟随第一纵向轨道向外水平移动,同时也便于使得第一外模板和第三外模板的左部分别跟随第一内模块和第三内模块移动,也便于第一外模板和第三外模板的右部分别跟随第二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移动。

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导轨,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分别设置在相分离的左部和右部上,所述导轨滑动套设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

12、通过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导轨的设置,便于左部和右部在分离或者合拢时,能够保持稳定,对其起到限位作用,不会出现错位现象。

13、进一步的,还包括无线遥控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均为双向驱动直线推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铰接有四个顶拉杆,四个所述顶拉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一根铰接杆,四根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上。

14、通过第一驱动装置中驱动电机带动转盘旋转,从而通过顶拉杆和铰接杆带动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沿着第二纵向轨道和第三纵向轨道同步向外移动或者向内收拢,同时由于顶拉杆铰接的设置,在第二纵向轨道和第三纵向轨道在第二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沿着横向轨道移动时,也不会对两者的移动造成影响和限制;无线遥控器和控制器的设置,有利于远程控制内模具和外模具的尺寸改变,自动化程度更高,使用更加方便。

1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6、本技术通过在生产预制墙板时,可以将混凝土以及其他预制材料填充进内模具和外模具之间进行加工生产,在进行使用时,通过第三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带动第一外模板、第二外模板、第三外模板以及第四外模板向外移动,实现外模具的展开,同时,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带动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沿着第二纵向轨道滑动和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展开,从而便于脱模或者对其进行维护保养,并最终将内模具和外模具收拢,全程自动化进行,减少人力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防止出现模板材料的大量浪费,节约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自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具和外模具以及设置在两者下方的轨道组件;所述内模具包括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所述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同一水平高度组合成长方体结构;所述外模具包括依次顺时针对应设置在内模具四个竖向外侧面的第一外模板、第二外模板、第三外模板和第四外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自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均呈内部空心且大小相同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相紧贴的侧面处均未设置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自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模板、第二外模板、第三外模板和第四外模板均可水平分离为左部和右部,且所述第一外模板、第二外模板、第三外模板和第四外模板中任意一个水平分离的左部和右部结构和大小相同,相分离的所述左部和右部之间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外模板的左部和右部以及第三外模板的左部和右部均在各自所在的第一纵向轨道上滑动设置,所述第一外模板的左部与第一内模块之间以及第三外模板的左部与第三内模块之间均连接有用于带动相互连接者同步水平移动的伸缩同步杆,所述第一外模板的右部与第二内模块之间以及第三外模板的右部与第四内模块之间均连接有用于带动相互连接者同步水平移动的伸缩同步杆,所述伸缩同步杆与第一纵向轨道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外模板和第四外模板的左部滑动设置在第三纵向轨道上,所述第二外模板和第四外模板的右部滑动设置在第二纵向轨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自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导轨,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分别设置在相分离的左部和右部上,所述导轨滑动套设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自动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遥控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和第四驱动装置均为双向驱动直线推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铰接有四个顶拉杆,四个所述顶拉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一根铰接杆,四根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自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具和外模具以及设置在两者下方的轨道组件;所述内模具包括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所述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同一水平高度组合成长方体结构;所述外模具包括依次顺时针对应设置在内模具四个竖向外侧面的第一外模板、第二外模板、第三外模板和第四外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自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均呈内部空心且大小相同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内模块、第二内模块、第三内模块和第四内模块相紧贴的侧面处均未设置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自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模板、第二外模板、第三外模板和第四外模板均可水平分离为左部和右部,且所述第一外模板、第二外模板、第三外模板和第四外模板中任意一个水平分离的左部和右部结构和大小相同,相分离的所述左部和右部之间均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连接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外模板的左部和右部以及第三外模板的左部和右部均在各自所在的第一纵向轨道上滑动设置,所述第一外模板的左部与第一内模块之间以及第三外模板的左部与第三内模块之间均连接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旭龙
申请(专利权)人:贾旭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