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疏浚工程,涉及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耐磨衬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疏浚行业里,泥泵作为挖泥船的核心部件,其前后衬板乃是泥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泥泵的前后衬板固定于前后泵盖上,主要起到密封与保护泵体的作用。在泵运行时,会有少量泥沙、小颗粒砾石或珊瑚礁从间隙泄漏,致使衬板边缘部位出现磨损。随着间隙不断增大,磨损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进而导致衬板失效,泵的工作效率随之降低。
2、为提升泥泵前后衬板的使用寿命,目前国内通常采用高铬铸铁整体铸造。然而,高铬铸铁整体铸造造价高昂、浇铸难度大且成品率低,机械加工难度也大。在工作时如果衬板仅边缘位置有严重磨损,其他部位几乎完好,仍需停船更换失效衬板,否则会导致泵盖等其他零部件损坏,因此前后衬板的使用寿命既影响泥泵工作效率,又造成原材料的无效浪费。也有部分衬板采用另外一种衬板铸造方式,即分体式铸造方式,该方式虽解决了整体铸造浇铸难度大的问题,但由于衬板仅通过铸造工艺完成,故衬板分体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大。且衬板分体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在泵盖上,首先无法保证衬板整体平面度,使得衬板装配后与叶轮之间的间隙不均匀,从而导致大量泥沙、小颗粒砾石和珊瑚礁从叶轮与衬板的间隙漏出,衬板磨损量更大。同时,泥沙、小颗粒砾石和珊瑚礁会从衬板分体之间的间隙漏至泵盖位置,致使泵盖磨损,造成更大损失。衬板分体上的螺栓孔对于衬板而言也是薄弱之处,有被泥沙磨穿的风险,将会导致衬板分体脱落与失效,而脱落的衬板会卡死叶轮,致使整个泵系统停止工作。针对上述耐磨衬板制备方法及结构的缺陷,迫切需要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整体铸造的衬板失效时需要整体拆换造成原材料无效浪费以及分体铸造的衬板分体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大且衬板分体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在泵盖上,无法保证衬板整体平面度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的制作方法。
3、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包括圆环形的衬板本体,衬板本体上绕其外缘可拆卸固定有多组增强板,多组增强板绕衬板本体外缘形成呈圆环形的衬板增强结构,每组增强板均包括在衬板本体上绕其外缘依次可拆卸固定的增强外扩板、增强中间板以及增强收缩板,增强外扩板、增强中间板以及增强收缩板均设置为扇环形状,增强外扩板的扇形母线从靠近衬板本体一侧到背离衬板本体一侧沿着其扇环的中心线向外扩张,增强收缩板的扇环母线从靠近衬板本体一侧到背离衬板本体一侧沿着其扇形的中心线向内收缩。
4、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
5、衬板本体上设置有台阶,增强外扩板、增强中间板以及增强收缩板安装在衬板本体上一侧设置有与台阶相互配合的配合台阶,衬板本体与增强外扩板、增强中间板以及增强收缩板通过台阶配合,且配合后增强外扩板、增强中间板以及增强收缩板的外缘与衬板本体的外缘平齐。
6、增强外扩板与衬板本体相互配合的台阶面上预先埋设有铸钢镶嵌件,衬板本体的内缘对应衬板本体与增强外扩板相互配合的台阶面位置处加工有沉头孔,增强外扩板和衬板本体通过内六角螺栓通过沉头孔旋入铸钢镶嵌件内实现可拆卸固定。
7、衬板本体靠近内缘的位置处绕其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泵盖的螺纹孔。
8、以增强外扩板的扇环靠近衬板本体一侧弧线的两端与衬板本体圆心的连线为基准线,增强外扩板扇环两侧的母线从靠近衬板本体一侧到背离衬板本体一侧朝着背离其扇环的中心线的方向偏移,且与对应一侧的基准线夹角为锐角;
9、以增强收缩板的扇环靠近衬板本体一侧弧线的两端与衬板本体圆心的连线为基准线,增强收缩板扇环两侧的母线从靠近衬板本体一侧到背离衬板本体一侧朝着靠近其扇环的中心线的方向偏移,且与对应一侧的基准线夹角为锐角。
10、增强外扩板扇环的母线和对应一侧的基准线夹角为α与增强收缩板扇环的母线和对应一侧的基准线夹角为β,α=β。
11、增强中间板两侧分别与对应一侧的增强收缩板或增强外扩板形状相适应。
12、衬板本体由铸钢浇铸而成,增强外扩板、增强中间板以及增强收缩板由高铬铸铁铸造而成。
13、衬板本体上绕其外缘可拆卸固定有八组增强板,即就是绕衬板本体外缘每45°设置一组增强板。
14、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的制作方法,制作上述的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具体为:
15、铸造衬板本体,并在衬板本体上对应的位置处加工沉头孔以及用于连接泵盖的螺纹孔;
16、根据设定的角度以及大小铸造增强外扩板、增强中间板以及增强收缩板,在铸造增强外扩板时预先埋设铸钢镶嵌件;
17、然后将铸造好的增强外扩板、增强中间板以及增强收缩板安装在衬板本体上。
18、安装增强外扩板、增强中间板以及增强收缩板时,第一组增强板的增强外扩板与衬板本体通过台阶实现相配和,然后再用内六角螺栓完全旋入沉头孔后通过螺纹连接在铸钢镶嵌件内,增强中间板以及增强收缩板通过与衬板本体通过台阶实现相配和,增强中间板以及增强收缩板还与增强外扩板通过配合边相互挤紧;其余七组增强板安装时,先将增强中间板以及增强收缩板装入,在安装固定增强外扩板进行挤紧,在所有八组增强板预装完成后,即增强板与衬板本体平面及台阶面贴合良好,圆周方向尺寸一致,再依次拧紧所有的内六角螺栓,然后再根据泥泵装配要求,将衬板本体通过螺纹孔固定于泵盖上,装配全部完成。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0、(一)相较于传统的耐磨衬板,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局部增强耐磨衬板的优势在于衬板本体为普通铸钢浇铸,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而增强板则由耐磨性能更好高铬铸铁铸造而成,当增强板磨损严重只需更换对应组的增强板,有效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
21、(二)与传统耐磨衬板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耐磨衬板的优势在于衬板本体与增强板之间通过台阶配合,配合后衬板本体与增强板外缘平齐,能够确保整个衬板的平面度,装配后与叶轮配合间隙小且均匀,工作时不易出现磨损,从而显著提高了衬板的使用寿命。
22、(三)相较于传统的耐磨衬板,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耐磨衬板的优点在于安装和拆卸极为简单,当需要更换时,只需松开对应位置的内六角螺栓,整体抽出该组增强板,更换已磨损的增强板即可,操作简便,节省维修时间,降低了泥泵的维护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环形的衬板本体(1),所述衬板本体(1)上绕其外缘可拆卸固定有多组增强板(2),多组增强板(2)绕所述衬板本体(1)外缘形成呈圆环形的衬板增强结构,每组增强板(2)均包括在衬板本体(1)上绕其外缘依次可拆卸固定的增强外扩板(2.1)、增强中间板(2.2)以及增强收缩板(2.3),增强外扩板(2.1)、增强中间板(2.2)以及增强收缩板(2.3)均设置为扇环形状,所述增强外扩板(2.1)的扇形母线从靠近衬板本体(1)一侧到背离衬板本体(1)一侧沿着其扇环的中心线向外扩张,所述增强收缩板(2.3)的扇环母线从靠近衬板本体(1)一侧到背离衬板本体(1)一侧沿着其扇形的中心线向内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本体(1)上设置有台阶,所述增强外扩板(2.1)、增强中间板(2.2)以及增强收缩板(2.3)安装在衬板本体(1)上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台阶相互配合的配合台阶,所述衬板本体(1)与增强外扩板(2.1)、增强中间板(2.2)以及增强收缩板(2.3)通过台阶配合,且配合后增强外扩板(2.1)、增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外扩板(2.1)与衬板本体(1)相互配合的台阶面上预先埋设有铸钢镶嵌件,所述衬板本体(1)的内缘对应衬板本体(1)与增强外扩板(2.1)相互配合的台阶面位置处加工有沉头孔(1.1),所述增强外扩板(2.1)和衬板本体(1)通过内六角螺栓(3)通过沉头孔(1.1)旋入铸钢镶嵌件内实现可拆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本体(1)靠近内缘的位置处绕其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泵盖的螺纹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增强外扩板(2.1)的扇环靠近衬板本体(1)一侧弧线的两端与衬板本体(1)圆心的连线为基准线,所述增强外扩板(2.1)扇环两侧的母线从靠近衬板本体(1)一侧到背离衬板本体(1)一侧朝着背离其扇环的中心线的方向偏移,且与对应一侧的基准线夹角为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外扩板(2.1)扇环的母线和对应一侧的基准线夹角为α与增强收缩板(2.3)扇环的母线和对应一侧的基准线夹角为β,α=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本体(1)由铸钢浇铸而成,所述增强外扩板(2.1)、增强中间板(2.2)以及增强收缩板(2.3)由高铬铸铁铸造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本体(1)上绕其外缘可拆卸固定有八组增强板(2),即就是绕衬板本体(1)外缘每45°设置一组增强板(2)。
9.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具体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增强外扩板(2.1)、增强中间板(2.2)以及增强收缩板(2.3)时,第一组增强板(2)的增强外扩板(2.1)与衬板本体(1)通过台阶实现相配和,然后再用内六角螺栓(3)完全旋入沉头孔(1.1)后通过螺纹连接在铸钢镶嵌件内,增强中间板(2.2)以及增强收缩板(2.3)通过与衬板本体(1)通过台阶实现相配和,增强中间板(2.2)以及增强收缩板(2.3)还与增强外扩板(2.1)通过配合边相互挤紧;其余七组增强板(2)安装时,先将增强中间板(2.2)以及增强收缩板(2.3)装入,在安装固定增强外扩板(2.1)进行挤紧,在所有八组增强板(2)预装完成后,即增强板(2)与衬板本体(1)平面及台阶面贴合良好,圆周方向尺寸一致,再依次拧紧所有的内六角螺栓(3),然后再根据泥泵装配要求,将衬板本体(1)通过螺纹孔(1.2)固定于泵盖上,装配全部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环形的衬板本体(1),所述衬板本体(1)上绕其外缘可拆卸固定有多组增强板(2),多组增强板(2)绕所述衬板本体(1)外缘形成呈圆环形的衬板增强结构,每组增强板(2)均包括在衬板本体(1)上绕其外缘依次可拆卸固定的增强外扩板(2.1)、增强中间板(2.2)以及增强收缩板(2.3),增强外扩板(2.1)、增强中间板(2.2)以及增强收缩板(2.3)均设置为扇环形状,所述增强外扩板(2.1)的扇形母线从靠近衬板本体(1)一侧到背离衬板本体(1)一侧沿着其扇环的中心线向外扩张,所述增强收缩板(2.3)的扇环母线从靠近衬板本体(1)一侧到背离衬板本体(1)一侧沿着其扇形的中心线向内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本体(1)上设置有台阶,所述增强外扩板(2.1)、增强中间板(2.2)以及增强收缩板(2.3)安装在衬板本体(1)上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台阶相互配合的配合台阶,所述衬板本体(1)与增强外扩板(2.1)、增强中间板(2.2)以及增强收缩板(2.3)通过台阶配合,且配合后增强外扩板(2.1)、增强中间板(2.2)以及增强收缩板(2.3)的外缘与所述衬板本体(1)的外缘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外扩板(2.1)与衬板本体(1)相互配合的台阶面上预先埋设有铸钢镶嵌件,所述衬板本体(1)的内缘对应衬板本体(1)与增强外扩板(2.1)相互配合的台阶面位置处加工有沉头孔(1.1),所述增强外扩板(2.1)和衬板本体(1)通过内六角螺栓(3)通过沉头孔(1.1)旋入铸钢镶嵌件内实现可拆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板本体(1)靠近内缘的位置处绕其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泵盖的螺纹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泥泵的耐磨衬板,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增强外扩板(2.1)的扇环靠近衬板本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芸,魏昂,盖泽,刘春溪,张先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