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燃油四分流型燃烧室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燃油四分流型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4230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四分流型燃烧室,涉及直喷式柴油发动机燃烧室,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凹坑、分流壁和回流区,所述分流壁上设置有多个分流脊,所述分流脊上设有分流点,以沿所述分流脊向下与凹坑形成第一分流区、沿所述分流脊向上与回流区形成第二分流区、沿所述分流脊两侧与分流壁分别形成的第三分流区和第四分流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流脊使燃油四向分流的原理,能实现对燃烧室内局部燃油流向特定区域的主动引导,实现了将燃烧室内燃油均匀分散继而击破的燃烧组织理念,燃烧室内空气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使得燃油能够充分与空气混合,进而改善整个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燃料消耗率和碳烟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柴油机燃烧室,具体涉及一种燃油四分流型燃烧室


技术介绍

1、现代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特性主要取决于燃烧室内的油气混合质量,油气的混合质量会影响油耗和碳烟颗粒的排放。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国六b排放法规,从燃烧室本体结构入手,对现有燃烧室结构进行创新改良,使得在相同的喷油参数下,能获得更好的油气混合情况是必要的。通过对燃烧室结构的改进,燃油在燃烧室缸内分布更广,卷吸空气越多,与空气混合的更快,进一步降低柴油机的油耗和改善碳烟颗粒的排放。因此,优化燃烧室结构是改善混合气质量、优化燃烧过程、降低柴油机油耗和碳烟颗粒排放的重要手段。

2、目前柴油发动机上运用的主流燃烧室为ω型燃烧室,ω型燃烧室因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而被广泛应用。但ω型燃烧室其挤流区和碗唇部位的油气混合速率较慢,导致燃烧室顶部空间的空气利用率不足。燃油喷雾在燃烧室内未能得到充分地引导,以致燃烧室内空气与燃油喷雾未能充分均匀混合,最后导致发动机热效率低和排气污染物含量高的问题。现有技术公开的大部分柴油机燃烧室,并未能充分解决上述的问题,燃油在燃烧室内的分布情况和对空气的利用率仍有进步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于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的小排量、高压缩比的燃油四分流型燃烧室,以达到扩大燃油径向和周向的分布范围、提高柴油机燃烧室缸内空间的空气利用率,更好的促进油气混合进而达到提高动力及排放性能的目的,以有效解决柴油发动机在对燃烧室缸内油气混合不均导致排放提高的关键性问题。

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燃油四分流型柴油机燃烧室,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凹坑、分流壁和回流区,所述分流壁上设置有多个分流脊,所述分流脊上设有分流点,以沿所述分流脊向下与凹坑形成第一分流区、沿所述分流脊向上与回流区形成第二分流区、沿所述分流脊两侧与分流壁分别形成的第三分流区和第四分流区。

3、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分流脊的一端往回流区方向延伸,在所述回流区的一侧形成阻流部,以将所述第二分流区分为位于气缸盖与阻流部之间的第二卷流区以及位于回流区中并与阻流部位置相对应的第三卷流区。

4、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分流脊的宽高比为:d1/h1=0.682*n-0.628;其中,d1为分流脊的宽度,h1为分流脊的凸起高度,n为分流脊的数量。

5、进一步的,所述分流脊的宽度d1为3.8~5.4mm;所述分流脊的凸起高度h1为0.9~1.1mm。

6、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分流脊和分流壁的圆弧半径r1一致,为9.2~10.0mm。

7、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分流脊和分流壁的圆弧长度l1一致,为8.3~9.0mm。

8、作进一步的改进,燃烧室上方设有喷油器,所述喷油器上开设有多个喷油孔,多个所述喷油孔与多个分流脊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喷油孔的喷孔中心线朝向相对的分流脊尖端,且两者相交的点作为分流点。

9、进一步的,所述喷油器的喷油角度θ1为10~25度。

10、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凹坑的内部设有中间凸块,所述中间凸块的平滑坡度θ2为11~16度。

11、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回流区的深度h2为3.2~4.0mm,宽度d2为9.0~12.0mm。

12、有益效果

13、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燃油四分流型燃烧室,在分流壁结构上设置均匀分布的分流脊,能使油束撞击分流脊上的分流点后形成四向分流,不仅能在径向上扩大油束分布的范围,也能在周向上扩大油束的分布范围,分流脊的四向导流使得燃油喷雾快速均匀分布于燃烧室内。同时,周向扩散在分流壁上的油束碰撞后还能向燃烧室缸内卷吸,更易充分与缸内空气混合,使得缸内空气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油四分流型柴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凹坑(6)、分流壁(4)和回流区(5),所述分流壁(4)上设置有多个分流脊(3),所述分流脊(3)上设有分流点(10),以沿所述分流脊(3)向下与凹坑(6)形成第一分流区(11)、沿所述分流脊(3)向上与回流区(5)形成第二分流区(12)、沿所述分流脊(3)两侧与分流壁(4)分别形成的第三分流区(13)和第四分流区(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四分流型柴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脊(3)的一端往回流区(5)方向延伸,在所述回流区(5)的一侧形成阻流部(15),以将所述第二分流区(12)分为位于气缸盖(8)与阻流部(15)之间的第二卷流区(121)以及位于回流区(5)中并与阻流部(15)位置相对应的第三卷流区(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四分流型柴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脊(3)的宽高比为:d1/h1=0.682*N-0.628;其中,d1为分流脊(3)的宽度,h1为分流脊(3)的凸起高度,N为分流脊(3)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油四分流型柴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脊(3)的宽度d1为3.8~5.4mm;所述分流脊(3)的凸起高度h1为0.9~1.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四分流型柴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脊(3)和分流壁(4)的圆弧半径R1一致,为9.2~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四分流型柴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脊(3)和分流壁(4)的圆弧长度L1一致,为8.3~9.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四分流型柴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燃烧室上方设有喷油器(2),所述喷油器(2)上开设有多个喷油孔,多个所述喷油孔与多个分流脊(3)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喷油孔的喷孔中心线朝向相对的分流脊(3)尖端,且两者相交的点作为分流点(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燃油四分流型柴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器(2)的喷油角度θ1为10~25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四分流型柴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6)的内部设有中间凸块(16),所述中间凸块(16)的平滑坡度θ2为11~16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四分流型柴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区(5)的深度h2为3.2~4.0mm,宽度d2为9.0~12.0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四分流型柴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凹坑(6)、分流壁(4)和回流区(5),所述分流壁(4)上设置有多个分流脊(3),所述分流脊(3)上设有分流点(10),以沿所述分流脊(3)向下与凹坑(6)形成第一分流区(11)、沿所述分流脊(3)向上与回流区(5)形成第二分流区(12)、沿所述分流脊(3)两侧与分流壁(4)分别形成的第三分流区(13)和第四分流区(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四分流型柴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脊(3)的一端往回流区(5)方向延伸,在所述回流区(5)的一侧形成阻流部(15),以将所述第二分流区(12)分为位于气缸盖(8)与阻流部(15)之间的第二卷流区(121)以及位于回流区(5)中并与阻流部(15)位置相对应的第三卷流区(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油四分流型柴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脊(3)的宽高比为:d1/h1=0.682*n-0.628;其中,d1为分流脊(3)的宽度,h1为分流脊(3)的凸起高度,n为分流脊(3)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油四分流型柴油机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脊(3)的宽度d1为3.8~5.4mm;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可楠张韦欧锦聪陈朝辉赵逸群李泽宏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