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置流道板结构、液压悬置及车辆,本技术的悬置流道板结构包括结构本体和调节部,其中,结构本体内设有惯性通道。而调节部包括设于结构本体上的调节件,调节件具有伸入惯性通道内的引导部分,引导部分能够引导惯性通道内的部分阻尼液反向流动。本技术所述的悬置流道板结构,通过在结构本体上设置调节件,并在调节件上设置伸入惯性通道内的引导部分,由此,可使得引导部分引导惯性通道内的部分阻尼液反向流动,从而反向流动的阻尼液可与正常流动的阻尼液产生对向冲击力,而减缓阻尼液流速,进而能够调节阻尼角大小,而优化、提高悬置流道板结构的阻尼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悬置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悬置流道板结构,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悬置流道板结构的液压悬置,以及设有该液压悬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1、悬置流道板主要用于液压悬置装置中,其设计旨在控制阻尼液的流动,从而调节液压悬置装置的动刚度和阻尼特性。其中,悬置流道板一般包括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且液压悬置的解耦膜安装在下流道板的安装槽内,上流道板设于下流道板顶部,能够阻挡解耦膜脱出安装槽。另外,在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之间围构形成有惯性通道,该惯性通道供阻尼液在液压悬置的上液室和下液室之间往复流动。虽然,随着技术发展,悬置流道板进行了多方向的改进,但是,现有的悬置流道板仍存在阻尼特性差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悬置流道板结构,以提高其阻尼性能。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悬置流道板结构,包括结构本体和调节部,所述结构本体内设有惯性通道,所述调节部包括设于所述结构本体上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具有伸入所述惯性通道内的引导部分,所述引导部分能够引导所述惯性通道内的部分阻尼液反向流动。
4、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件可拆卸设于所述结构本体上。
5、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件插设于所述惯性通道的侧壁上;
6、所述调节件具有与所述惯性通道连通的引导槽,所述引导部分设于所述引导槽的槽口处。
7、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为弧形槽,所述引导部分为与所述引导槽圆滑相接的弧形;和/或,
8、所述调节件上设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惯性通道内的部分阻尼液进入所述引导槽。
9、进一步的,所述结构本体包括扣合相连的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所述惯性通道由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围构形成;
10、所述调节件插设在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上设有对应布置的豁口,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豁口处;
12、所述调节件的至少一端设有插块,所述调节件通过所述插块插设在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上。
13、进一步的,所述上流道板和所述下流道板围构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用于安装解耦膜,所述惯性通道环绕所述安装腔设置;
14、所述上流道板和/或所述下流道板上设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对应于所述安装腔设置,并用于限制所述解耦膜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
15、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件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引导部分,且两端的所述引导部分分别向所述调节件的相对侧延伸。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7、本技术所述的悬置流道板结构,通过在结构本体上设置调节件,并在调节件上设置伸入惯性通道内的引导部分,由此,可使得引导部分引导惯性通道内的部分阻尼液反向流动,从而反向流动的阻尼液可与正常流动的阻尼液产生对向冲击力,而减缓阻尼液流速,进而能够调节阻尼角大小,而优化、提高悬置流道板结构的阻尼特性。
18、另外,通过将调节件可拆卸设于结构本体上,可仅通过更换不同尺寸、不同结构的调节件,进一步调节悬置流道板结构的阻尼特性,能够使悬置流道板结构在生产出后仍能够满足不同阻尼特性需求。在调节件上设置引导槽,并将引导部分设于引导槽的槽口处,可利于较多的阻尼液进入引导槽内,并在引导部分的引导下反向流动,利于增大对向冲击力,从而可更好地减缓阻尼液的流速,而优化阻尼特性。
19、其次,将引导槽设为弧形槽,且引导部分为与引导槽圆滑相接的弧形,可减小阻尼液的流动阻力,利于阻尼液平顺流动,而引导面的设置,而利于阻尼液进入引导槽内。将调节件插设在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之间,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安装。通过设置豁口,便于布置调节件,而在调节件的至少一端设置插块,则便于将调节件插设在上流道板和下流道板上,并可具有较好的设置稳定性。
20、此外,通过在上流道板和/或下流道板上设有限位筋,能够限制解耦膜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可降低解耦膜与上流道板和/或下流道板撞击,而产生的异响。通过在调节件的两端均设有引导部分,且两端的引导部分分别向调节件的相对侧延伸,能够使得阻尼液从上液室流向下液室,以及从下液室流向上液室时,均能够减缓阻尼液流速,而调节阻尼角大小。
21、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压悬置,所述液压悬置具有如上所述的悬置流道板结构。
22、此外,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有如上所述的液压悬置。
23、本技术的车辆及液压悬置,具有上述悬置流道板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9.一种液压悬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流道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李占钊,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