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冻土毛细-薄膜水赋存演化模型的冻结速度比较方法技术_技高网

基于冻土毛细-薄膜水赋存演化模型的冻结速度比较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94043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7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冻土毛细‑薄膜水赋存演化模型的冻结速度比较方法,步骤1,构建冻结毛细‑薄膜水赋存演化模型,步骤2,演算毛细管临界孔径变化方程,步骤3,构建颗粒表面薄膜水冻结时的赋存演化模型,步骤4,演算薄膜水厚度变化方程,步骤5,毛细‑薄膜水冻结速度比较分析。得出相同负温条件下冻结毛细管的临界孔径变化率为薄膜水厚度变化率的三次方倍,表明毛细水的冻结敏感度远高于薄膜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冻胀融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冻土毛细-薄膜水赋存演化模型的冻结速度比较方法


技术介绍

1、冻胀发育及其控制机理研究涉及热力学、物理化学和力学等多门学科交叉,始终是冻土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难题。冻胀主要包括内部原位水相变成冰引起体积增大9.05%的原位冻胀,与孔隙水和外界补给水不断向冻结锋面迁移、导致体积增大109.05%的分凝冻胀,其中水分迁移是造成冻胀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根据土壤基质的毛管性与吸附性可知,冻土内部主要赋存两种形式未冻水,即:毛细水、薄膜水。其中,毛细水主要赋存在毛细管内体积空间,而薄膜水主要吸附在颗粒表面。但现有冻胀理论仅考虑其中一种未冻水的赋存演化及迁移机制,难以全面、合理揭示土体冻胀现象。为此,开展毛细-薄膜水的赋存演化及迁移机制研究,分析毛细水与薄膜水的赋存比例、冻结相变速度(或冻结速度),揭示毛细水与薄膜水在冻结过程中的演化规律,对完善冻胀理论、指导工程实践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科学意义。

2、由于毛细水的冻结温度与界面曲率成反比,孔径越小、毛细水的冻结温度越低;而薄膜水液层厚度也随温度成反比,温度越低、液层厚度越小;但二者的冻结速度快慢却尚不清晰。当前研究表明介孔毛细管的孔径d≥0.1μm,而微孔薄膜水的孔径d<0.1μm(或单侧薄膜厚度h<50nm),因此可将孔径d=0.1μm作为毛细水与薄膜水的分界线。见表1:

3、表1孔径和孔隙水按大小分类

4、

5、由表1可知,毛细水所在毛细管孔径远大于薄膜水液层厚度,故毛细水迁移的渗透阻力远小于微孔薄膜水迁移的渗透阻力,因此冻结过程中的未冻毛细管为水分迁移的主要通道。

6、构建冻结毛细管模型、冻结薄膜水模型,研究毛细水与薄膜水的冻结演化规律,探讨二者的冻结速度,有助于分析毛细-薄膜水的综合迁移规律、并提出更加有效的冻胀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冻土毛细-薄膜水赋存演化模型的冻结速度比较方法,研究毛细水与薄膜水的冻结演化规律,探讨二者的冻结速度,分析毛细-薄膜水的综合迁移规律、并提出更加有效的冻胀控制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基于冻土毛细-薄膜水赋存演化模型的冻结速度比较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步骤1,构建冻结毛细-薄膜水赋存演化模型,

5、r为有效孔隙半径;d为有效孔隙直径;h为薄膜水厚度;t为温度变量;tf为冻结锋面温度;ts为分凝-冻结温度;γsl为界面张力;pi-w为界面压力,且pi-w=γsl/r;pc为毛细吸力;ps为孔隙冰的实际压力;ps0为孔隙冰在平衡状态下的理论压力;pew为外部水压力;ply为薄膜水在非平衡状态下的实际液压力;plh为薄膜水在平衡状态下的理论液压力;pld为薄膜水迁移驱动力;

6、当孔隙冰形成时,孔隙冰压、毛细吸力与外部水压在弯曲冰-水界面上达到平衡,即:

7、pc+pew=ps                      (1)

8、令曲率:κ1=1/r1+1/r2,其中,r1、r2为主曲率半径;针对理想半球形界面,有:κ1=1/r1+1/r2=2/r,且r1=r2=r,r为孔隙有效半径,可知弯曲冰-水界面的毛细吸力为:

9、

10、毛细管冻结时,在平衡状态下理论冰压为:

11、

12、式中:ps0为平衡状态下的理论冰压;l为水的熔化热,可取3.34×109cm2/s2;vs为冰的比容;ta为纯水的绝对冻结温度,取273.15k,

13、结合方程(1)、(2)、(3)可得:

14、

15、令:t=tf,为毛细管的冻结温度;变换方程(4),得:

16、

17、由方程(5)可知,毛细管冻结温度的负值与曲率成正比关系,即曲率越大,对应的毛细管冻结温度越低,

18、步骤2,演算毛细管临界孔径变化方程,

19、令:r=rgt为任意负温条件下毛细管可冻结的最大孔径,即:临界孔隙半径,根据方程(4),可得:

20、

21、式中:rgt为毛细管冻结的临界孔隙半径,

22、外部水压影响忽略不计,即:pew=0,变化方程(6),可得任意负温条件下的毛细管冻结的临界孔隙半径方程:

23、

24、式中:c1=(2γsl×νs×ta)/l≈0.0558μm·℃为一常数,

25、由方程(7)可知,毛细管的临界孔隙半径rgt与负温的一次方呈反比例关系,即:冻结温度越低,对应被冻毛细管的孔径越小,

26、此外,将方程(3)代入到方程(7),可得:

27、

28、式中:c1=2γsl≈63.54mn/m,为一常数,

29、由方程(8)可知,毛细管的临界孔隙半径与理论冰压的一次方呈反比例关系;表明冰压增高,孔隙冰可侵入的毛细管临界孔隙半径越小,致使毛细水含量随之降低,

30、步骤3,构建颗粒表面薄膜水冻结时的赋存演化模型,

31、根据相热平衡条件可知,冰-水界面上固、液两相化学势相等,即:

32、μl=μs                         (9)

33、式中:μl为薄膜水的化学势;μs为冰的化学势,其中,薄膜水的液相化学势可表示为:

34、μl=μl0-μlσ                  (10)

35、式中:μl0为参考条件为(t0,p0)的体积水化学势;μlσ为表面效应引起的化学势变化,因其主要与颗粒表面距离相关,故可定义为:

36、μlσ=ay-α                    (11)

37、式中:a为常数;y为薄膜水到颗粒表面的距离;α为幂;由于薄膜水化学势的降低将导致液压的增大,可得:

38、μl=μl0+vlpl-sltl-ay-α           (12)

39、式中:p0为参考压力,取标准大气压;t0为参考温度,即标准大气压下的融点;vl为薄膜水比容;pl为相对于参考值pl0的液压;sl为薄膜水的熵;tl为相对于参考值tl0的液层温度;

40、假设:薄膜水的化学势μl始终连续,当薄膜水与体积水接触时有:

41、μl=μl0                     (13)

42、由于薄膜水厚度h非常小,忽略温度沿薄膜水厚度方向上变化,此时:tl=tl0-t0=0,此时联立方程(12)、(13),可得:

43、

44、由方程(14)可知,表面附近化学势降低直接导致薄膜水液压增大,当薄膜水外部相变成冰时,界面上冰的化学势为:

45、μs=μs0+vsps-ssts              (15)

46、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冻土毛细-薄膜水赋存演化模型的冻结速度比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冻土毛细-薄膜水赋存演化模型的冻结速度比较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冻土毛细-薄膜水赋存演化模型的冻结速度比较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冻土毛细-薄膜水赋存演化模型的冻结速度比较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冻土毛细-薄膜水赋存演化模型的冻结速度比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冻土毛细-薄膜水赋存演化模型的冻结速度比较方法,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汉青陈明辉都鹏陈湘生刘明芳王坚吴振元龙桂华胡凯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