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楼顶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建楼顶结构。
技术介绍
1、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屋顶又被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对建筑的形体和立面形象具有较大的影响,屋顶的形式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形象。
2、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8220010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教学楼楼顶结构,包括楼顶层,楼顶层从上到下依次为滤水层、找平层和砾石层、空心隔热储水砖层、防水透气层、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层、防火层,防水透气层为防水颗粒透气层,防水颗粒透气层由防水透气颗粒铺设而成,防水透气颗粒包括石英砂和包覆石英砂的疏水树脂膜.
3、但是,上述专利中的楼顶四周并无遮挡结构,教学楼一般楼高至少数十米,当有人员在屋顶进行活动时,有从屋顶坠落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屋顶人员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房建楼顶结构,能够便于降低屋顶人员的安全风险。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房建楼顶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房建楼顶结构,包括楼顶层,所述楼顶层上设置有多个防护柱,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柱之间设置有多个防护栏杆,所述防护栏杆的两端均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防护柱上,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防护栏杆的一端,所述防护柱的一侧壁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套筒能够插接于所述连接槽的内壁,所述套筒上滑动设置有多个限位块,所述连接槽的内壁开设有多个限位槽,多个所述限位块与多个所述限位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
4、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护栏杆的一端,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多个连杆,多个所述连杆与多个所述限位块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限位块,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所述套筒转动设置于所述防护栏杆的外侧壁。
5、优选的,所述套筒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套筒相对于所述转动杆进行转动的转动件。
6、优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扭力簧,所述扭力簧套设于所述转动杆上,所述扭力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杆,所述扭力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的内壁。
7、优选的,所述套筒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限位块进行阻挡的阻挡部件。
8、优选的,所述阻挡部件包括阻挡块,所述套筒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滑动槽,多个所述滑动槽与多个所述限位块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的内壁,所述滑动槽的内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阻挡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的内壁,所述阻挡块能够抵接于所述导向槽的内壁,所述阻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块的一侧。
9、优选的,所述防护柱的顶端安装有警示灯,所述防护柱的顶端安装有亮度感应器,所述亮度感应器与所述警示灯电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楼顶层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结构梁。
1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2、1.当有屋顶有人员进行活动时,通过多个防护柱以及防护栏杆的设置,能够便于对屋顶上的人员进行阻挡,从而能够便于降低屋顶人员的安全风险;由于屋顶处于完全暴露在室外环境下且并无遮拦,当防护栏杆长时间处于风吹日晒后,有可能会发生损坏,此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多个限位块朝远离其对应的限位槽方向移动,当限位块与限位槽分离时,此时能够便于操作人员驱动套筒与连接槽分离,从而能够便于将损坏的防护拦板取出,然后驱动新的防护栏杆移动至相邻两个防护柱之间,并驱动防护栏杆两端的套筒插接于其对应的连接槽内,再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多个限位块插接于其对应的限位槽内,从而能够便于对防护栏杆进行更换,进而能够便于进一步提高防护栏杆对人员的防护效果;
13、2.当需要驱动多个限位块移动时,操作人员可手动驱动防护栏杆相对于套筒转动,防护栏杆驱动转动杆相对于套筒转动,此时在连杆的配合作用下,从而能够便于驱动多个限位块移动;
14、3.通过扭力簧的设置,当需要驱动转动杆相对于套筒转动时,通过扭力簧的弹力作用,从而能够便于驱动转动杆相对于套筒转动,同时在扭力簧的弹力作用下,能够便于降低由于转动杆被人员误触从而导致限位块与限位槽分离的可能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建楼顶结构,包括楼顶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顶层(1)上设置有多个防护柱(11),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柱(11)之间设置有多个防护栏杆(12),所述防护栏杆(12)的两端均通过连接机构(2)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防护柱(11)上,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套筒(211),所述套筒(211)套设于所述防护栏杆(12)的一端,所述防护柱(11)的一侧壁开设有连接槽(212),所述套筒(211)能够插接于所述连接槽(212)的内壁,所述套筒(211)上滑动设置有多个限位块(213),所述连接槽(212)的内壁开设有多个限位槽(214),多个所述限位块(213)与多个所述限位槽(214)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块(213)能够插接于所述限位槽(214)的内壁,所述套筒(21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多个所述限位块(213)移动的驱动组件(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楼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2)包括转动杆(221),所述转动杆(221)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护栏杆(12)的一端,所述转动杆(221)上设置有多个连杆(222),多个所述连杆(222)与多个所述限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建楼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1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套筒(211)相对于所述转动杆(221)进行转动的转动件(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房建楼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23)包括扭力簧(231),所述扭力簧(231)套设于所述转动杆(221)上,所述扭力簧(2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杆(221),所述扭力簧(2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211)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建楼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11)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限位块(213)进行阻挡的阻挡部件(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房建楼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件(24)包括阻挡块(241),所述套筒(211)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滑动槽(242),多个所述滑动槽(242)与多个所述限位块(21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块(213)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242)的内壁,所述滑动槽(242)的内壁开设有导向槽(243),所述阻挡块(241)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槽(243)的内壁,所述阻挡块(241)能够抵接于所述导向槽(243)的内壁,所述阻挡块(241)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块(213)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楼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柱(11)的顶端安装有警示灯(13),所述防护柱(11)的顶端安装有亮度感应器(14),所述亮度感应器(14)与所述警示灯(13)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楼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顶层(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结构梁(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建楼顶结构,包括楼顶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顶层(1)上设置有多个防护柱(11),相邻两个所述防护柱(11)之间设置有多个防护栏杆(12),所述防护栏杆(12)的两端均通过连接机构(2)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防护柱(11)上,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套筒(211),所述套筒(211)套设于所述防护栏杆(12)的一端,所述防护柱(11)的一侧壁开设有连接槽(212),所述套筒(211)能够插接于所述连接槽(212)的内壁,所述套筒(211)上滑动设置有多个限位块(213),所述连接槽(212)的内壁开设有多个限位槽(214),多个所述限位块(213)与多个所述限位槽(214)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限位块(213)能够插接于所述限位槽(214)的内壁,所述套筒(21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多个所述限位块(213)移动的驱动组件(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楼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2)包括转动杆(221),所述转动杆(221)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护栏杆(12)的一端,所述转动杆(221)上设置有多个连杆(222),多个所述连杆(222)与多个所述限位块(21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杆(222)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限位块(213),所述连杆(222)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转动杆(221)的外侧壁,所述套筒(211)转动设置于所述防护栏杆(12)的外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建楼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1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套筒(211)相对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成杰,陈克剑,慕晓娟,鲍方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惠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