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全混高粘卧式反应釜。
技术介绍
1、本体聚合是聚合物生产的常用方法,许多高分子产品如通用聚苯乙烯、高抗冲聚苯乙烯、聚酯、聚酰胺等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生产的,由于聚合反应后期体系的粘度很高,使得搅拌、传热和混合都变得十分困难。
2、针对上述物料的特性,现有技术中有采用螺带式搅拌机构进行高粘性物料的搅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专利号cn98110857.1公开了用于本体聚合的反应器,该反应器首先通过双螺带与异型锚两种搅拌桨的组合使反应物料在各种液位及粘度条件下都能得到充分的混合,其次在异型锚与反应器底部的间隙处设置了内冷盘管,以提高传热能力。以及专利号cn200810222743.8公开了卧式混合釜,其结构包括包括釜体,釜体内设有中心轴,所述釜体的两端为椭圆形封头,所述釜体内设有与釜壁保持等距离间隙的搅拌总成,搅拌总成由固定在中心轴两端的锚式搅拌架和内、外两个螺旋方向相反的螺带组成,所述釜体左端设有滚动轴承自润滑结构,右端设有法兰,法兰上固定有集装式机械密封,该专利技术卧式混合釜釜体两端为椭圆形封头,并设有集装式机械密封,使混合釜能承受高压,性能可靠,寿命长,釜体内搅拌,使物料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均匀的混合,搅拌效果好。
3、但是上述专利虽然相较于传统反应釜,对于高粘物料的搅拌混合特性更好,但仍然有其不足之处,例如现有技术中均采用了中心轴的设计,物料很容易粘附在中心轴的表面以及中心轴与螺带的连接处,存在搅拌死角;另外上述两件专利均采用了锚式搅拌器对釜体内两端的搅拌死角进行搅拌,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混高粘卧式反应釜,能够实现物料的全方位高效率混合,适合高粘物料反应体系,同时留有测温空间,便于对反应釜内部温度进行精准监控。
2、一种全混高粘卧式反应釜,包括卧式的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外螺带、内螺带以及设置于釜体两端的轴体,两所述轴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若干沿釜体内侧周向间隔均布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方括号形结构,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轴体上;所述外螺带设有螺旋方向相反的两组,且两组外螺带均设置于连接组件的外侧,所述外螺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组件的外侧两端;所述内螺带设有螺旋方向相反的两组,且两组内螺带均设置于连接组件的内侧,所述内螺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组件的内侧两端;所述釜体两端分别设置有机械密封装置,两所述轴体分别通过机械密封装置与釜体旋转连接,其中一所述轴体伸出机械密封装置外,并与驱动机构连接。
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主动联轴器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从动联轴器与所述轴体连接。
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机械密封装置为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相较于普通机械密封装置,密封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能够承受高速旋转。
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一与轴体相互平行的杆体,所述杆体两端呈90°折弯,使连接杆呈方括号形结构。
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各所述连接杆的折弯处与轴体之间分别连接有弧形的搅拌片,且搅拌片的弧度与釜体两端内侧弧度相同,所述搅拌片的两端分别焊接在连接杆和轴体上,所述搅拌片的中心处断开,且断开处留有供温度监测仪器置入的间隙,通过设置搅拌片可以对釜体两端内侧和轴体处的物料进行搅拌,有效避免了搅拌死角,同时留出供温度监测仪器插入的空隙,在实际全方位搅拌的同时,不影响温度监测仪器的使用。
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釜体两端设置有温度监测仪器插口、进料口和出料口。
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杆设有8个,有效保证了两轴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0、1、采用内外不同螺旋方向的螺带作为主要的搅拌结构,实现对物料快速的来回推流搅拌混合,对于高粘物料的混合,具有很好的传热和混合效果,通过内、外螺带以及相反螺旋结构的设置,可以大幅度提高搅拌速度和均匀度。
11、2、采用多个方括号形结构的连接杆代替中心轴的形式,不仅起到了动力传动作用,同时连接杆也参与了搅拌混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充当了搅拌组件的作用,有效避免了传统自转的中心轴附近物料不参与混合,存在混合死角的问题。
12、3、通过设置搅拌片,并留有一定空隙,实现对釜体两端内侧物料搅拌的同时,在转动过程中,搅拌片的空隙会形成环形的空腔,可以方便温度监测仪器的置入,便于对反应体系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满足反应釜对混合、温控等高标准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混高粘卧式反应釜,包括卧式的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外螺带、内螺带以及设置于釜体两端的轴体,两所述轴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若干沿釜体内侧周向间隔均布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方括号形结构,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轴体上;所述外螺带设有螺旋方向相反的两组,且两组外螺带均设置于连接组件的外侧,所述外螺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组件的外侧两端;所述内螺带设有螺旋方向相反的两组,且两组内螺带均设置于连接组件的内侧,所述内螺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组件的内侧两端;所述釜体两端分别设置有机械密封装置,两所述轴体分别通过机械密封装置与釜体旋转连接,其中一所述轴体伸出机械密封装置外,并与驱动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混高粘卧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主动联轴器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从动联轴器与所述轴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混高粘卧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密封装置为双端面机械密封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全混高粘卧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接杆的折弯处与轴体之间分别连接有弧形的搅拌片,且搅拌片的弧度与釜体两端内侧弧度相同,所述搅拌片的两端分别焊接在连接杆和轴体上,所述搅拌片的中心处断开,且断开处留有供温度监测仪器置入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混高粘卧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两端设置有温度监测仪器插口、进料口和出料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混高粘卧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设有8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混高粘卧式反应釜,包括卧式的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外螺带、内螺带以及设置于釜体两端的轴体,两所述轴体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若干沿釜体内侧周向间隔均布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方括号形结构,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轴体上;所述外螺带设有螺旋方向相反的两组,且两组外螺带均设置于连接组件的外侧,所述外螺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组件的外侧两端;所述内螺带设有螺旋方向相反的两组,且两组内螺带均设置于连接组件的内侧,所述内螺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组件的内侧两端;所述釜体两端分别设置有机械密封装置,两所述轴体分别通过机械密封装置与釜体旋转连接,其中一所述轴体伸出机械密封装置外,并与驱动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混高粘卧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主动联轴器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华,胡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胜开尔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