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252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涉及小型电源系统工具技术领域,包含框体,框体为内部中空的矩形框体;框体内部设置有整流模块、监控模块、分流器、交流输入端子和直流输出端子;通信电源从交流输入端子进入电源负荷转移箱通过整流模块和分流器之后从直流输出端子输出;通信电源从进入到输出的整个过程由监控模块监测;框体内部还设置有电池组。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考虑一体化简约设计思想,方便工作人员进行配电扩展设计,由整流模块,监控模块,分流器,交流输入模块、直流输出模块和所需的结构组件构成,同时配置一路电池组作为后备,具有结构简单,配电扩展方便,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小型电源系统工具,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


技术介绍

1、通信电源是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通信网络中,48v直流电源是广泛使用的标准电压,为各种通信设备提供电力支持。然而,在通信电源的日常维护和检修过程中,如何确保在更换或检修电源时不影响通信负载的正常运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传统的通信电源检修方式往往需要在停电状态下进行,导致通信系统中断,影响通信业务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通信节点,如电力中心机房,通信中断可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3、现有的通信电源维护方式存在诸多不便,如离线放电测试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此外,离线放电测试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如电池组间电压差大、并联恢复困难等。

4、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电源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目前,通信电源已经历了从工频变压器电源到开关电源,再到智能电源的发展历程。智能电源具有智能监控、无人值守、电池自动管理、节能环保、高可靠性等优点,是通信电源的发展方向。然而,在智能电源的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在不停电情况下进行检修和更换等。

5、负荷转移技术是一种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用于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将负载从一个电源转移到另一个电源。在通信电源领域,负荷转移技术可以用于实现通信电源检修和更换时的负载不间断供电。通过接取正常交流220v以及直流220v电源,再经过模块处理,最终输出稳定的直流48v电源,确保通信负载在检修过程中正常可靠运行。

6、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一种能够在不停电情况下进行电源检修和更换的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新的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这个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结构完善、功能齐全,能够在不停电情况下进行电源的检修和更换,解决了现有的通信电源维护方式存在诸多不便以及如何在不停电情况下进行检修和更换通信电源的问题,提高维护效率与安全性。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为:

3、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其特征在于,包含框体,所述框体为内部中空的矩形框体;

4、其特征在于,

5、所述框体内部设置有整流模块、监控模块、分流器、交流输入端子和直流输出端子;

6、通信电源从交流输入端子进入电源负荷转移箱通过所述整流模块和分流器之后从所述直流输出端子输出;

7、通信电源从进入到输出的整个过程由所述监控模块监测;

8、所述框体内部还设置有电池组;

9、所述电池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流器的输出端;

10、所述框体包含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相对设置;

11、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第三固定框、第四固定框、第五固定框和固定孔;

12、所述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第四固定框和第五固定框为矩形框,所述第三固定框为“l”型框体;

13、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通风孔、预制孔和限位孔;

14、所述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和第三固定框固定有从框体内伸出的监控模块;

15、所述第四固定框固定有从框体内伸出的整流模块;

16、所述第五固定框固定有从框体内伸出的交流输入开关、单向交流防雷器和

17、

18、直流输出开关;

19、所述限位孔的位置和所述直流输出端子在所述框体内的位置相对应;

20、所述预制孔的位置和所述交流输入端子在所述框体内的位置相对应;

21、所述预制孔和所述限位孔均嵌套有耐磨垫;

22、所述框体侧部设置有文字标识。

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整流模块包含第二壳体;

24、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四固定框伸出于所述框体;

25、所述第二壳体伸出于所述框体的一侧设置有交流供电指示灯、限流指示灯、故障指示灯、模块拉手、通气孔和模块锁扣;

26、所述第二壳体另一侧设置有信号端口引脚、模块输出引脚和模块输入引脚。

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信号端口引脚包含1号引脚、2号引脚、3号引脚、4号引脚、5号引脚和6号引脚;

28、所述1号引脚的信号定义为can+,

29、所述2号引脚的信号定义为vcc+,

30、所述3号引脚为第一预留引脚,

31、所述4号引脚的信号定义为can-,

32、所述5号引脚的信号定义为vcc-,

33、所述6号引脚为第二预留引脚;

34、所述模块输出引脚包含7号引脚、8号引脚和9号引脚;

35、所述7号引脚的信号定义为vout+,

36、所述8号引脚的信号定义为vout-,

37、所述9号引脚的信号定义为hot_plug;

38、所述模块输入引脚包含10号引脚、11号引脚和12号引脚;

39、所述11号引脚的信号定义为pe,

40、所述12号引脚的信号定义为单相电n或直流输入负,

41、所述13号引脚的信号定义为单相电l或直流输入正。

4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监控模块包含第一壳体;

43、所述壳体侧部设置有电源指示灯、故障指示灯、显示屏、操作按键、北向rs485接口、南向rs485接口、tcp/ip接口、告警干接口、备用干接口和电池温度传感器接口;

44、所述操作按键内设置有背光灯;

45、所述电源指示灯和故障指示灯通过第一固定框伸出于所述框体,

46、所述显示屏通过第二固定框伸出于所述框体,

47、所述操作按键通过固定孔伸出于所述框体,

48、所述北向rs485接口、南向rs485接口、tcp/ip接口、告警干接口、备用干接口和电池温度传感器接口均通过所述第三固定框伸出于所述框体。

4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南向rs485接口设置有两组;

50、所述告警干接口设置有三组;

51、所述备用干接口设置有三组;

52、所述操作按键包含向上键、向下键、返回键和确认键。

5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直流输出端子设置有十个;

54、所述直流输出开关设置有十个。

5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直流输出端子外侧覆盖有耐磨件;

56、所述耐磨件设置有连接孔;

57、所述连接孔位置和所述直流输出端子位置相对应。

5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耐磨件采用橡胶材质。

5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包含框体(1),所述框体(1)为内部中空的矩形框体(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2)包含第二壳体(2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口引脚(28)包含1号引脚(211)、2号引脚(212)、3号引脚(213)、4号引脚(214)、5号引脚(215)和6号引脚(21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模块(3)包含第一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向RS485接口(37)设置有两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输出端子(4)设置有十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输出端子(4)外侧覆盖有耐磨件(4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件(41)采用橡胶材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均连接有固定板;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21)的尺寸为125mm×41mm×301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包含框体(1),所述框体(1)为内部中空的矩形框体(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2)包含第二壳体(2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口引脚(28)包含1号引脚(211)、2号引脚(212)、3号引脚(213)、4号引脚(214)、5号引脚(215)和6号引脚(21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模块(3)包含第一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信电源负荷转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向r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彪郭安宁马宇春罗帅冯国卿努尔麦麦提·阿卜杜米吉提布威麦尔耶姆·麦麦提萨力颜航樊树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和田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