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晶硅,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结构及新型硅粉干燥罐。
技术介绍
1、在多晶硅冷氢化系统中,硅粉干燥罐用于加热、干燥硅粉。参见图1,公司使用的上一代硅粉干燥罐的电加热管为竖向设置的盲管,盲管一共36支,采用三圈按6支(最内圈)+12支(中间圈)+18支(最外圈)的布局方式,所有电加热管同步地启停,存在加热不均匀、能耗高、干燥效果不好等问题,影响了冷氢化系统的正常生产及转化效率。
2、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加热结构及新型硅粉干燥罐,旨在解决现有设备存在加热不均匀、能耗高、干燥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加热结构,设置在硅粉干燥罐内,包括:
4、多个加热圈层,各所述加热圈层包括均匀分布的多个加热管;
5、多个加热分区,各所述加热分区包括至少一个加热管,各所述加热分区的加热管数量相同或不同,且各所述加热分区的加热管不重合;
6、控制系统,用于独立控制各所述加热分区中加热管的工作状态;
7、其中,所述加热管的总数量大于36支,所述加热圈层的数量大于三。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为电加热管。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一共6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加热圈层同轴设置。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圈层有四个。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从内向外各所述加热圈层的加热管数量分别为6支、12支、18支、24支。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加热分区均包括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加热圈层的至少两个所述加热管。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分区有十个。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最里侧的两个所述加热圈层共同组成四个所述加热分区,最外侧的两个所述加热圈层共同组成六个所述加热分区。
1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硅粉干燥罐,包括:罐体和上述的加热结构;所述罐体上具有硅粉进口和硅粉出口。
17、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8、一、一方面增加了加热管的总数量,另一方面将罐体内部空间划分为多个可以独立控制的加热分区,从而提供了更灵活的加热操作方式,这既能够解决加热不均的问题,也能够达到节能的效果(根据各加热分区内硅粉的的含水率,来确定各加热分区内加热管的工作状态)。
19、二、新型硅粉干燥罐对硅粉的干燥效果更好,硅粉的含水率更低。
20、三、新型硅粉干燥罐能够一次性处理大量的硅粉,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21、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明显,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结构,设置在硅粉干燥罐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为电加热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一共60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加热圈层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圈层有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从内向外各所述加热圈层的加热管数量分别为6支、12支、18支、24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热分区均包括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加热圈层的至少两个所述加热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分区有十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最里侧的两个所述加热圈层共同组成四个所述加热分区,最外侧的两个所述加热圈层共同组成六个所述加热分区。
10.一种新型硅粉干燥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结构;所述罐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结构,设置在硅粉干燥罐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为电加热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一共60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加热圈层同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圈层有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从内向外各所述加热圈层的加热管数量分别为6支、12支、18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亮,马彪,周凯,李宏,吴学峰,程茂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永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