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阻尼器防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抗震阻尼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1、抗震阻尼器是一种用于减轻建筑物、桥梁、船舶等结构在地震、风、水流等外部力作下的振动的装置。抗震阻尼器通过消耗结构的动能来阻尼震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液体阻尼器、摩擦阻尼器以及调节质量阻尼器等。抗震阻尼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和安全性。为了防护抗震阻尼器不受外部物体的破坏和损伤,在抗震阻尼器的周围安装有防护装置,防护装置通常为一种金属框架。
2、金属框架虽然能够将抗震阻尼器防护在内部,但是在受到地震或其它外力冲击时,金属框架不能自适应的变形,金属框架很容易受到损坏,需要及时更换,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阻尼器防护装置,解决现有防护装置不能自适应变形,容易受到损坏的问题。
2、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抗震阻尼器防护装置,包括上固定架和下固定架,上固定架上设有上遮挡框,下固定架上设有下遮挡框,下遮挡框的端部延伸至上遮挡框内;上遮挡框包括四张相互独立的上遮挡片,每张上遮挡片的端部分别与上固定架可拆卸连接,下遮挡框包括四张相互独立的下遮挡片,每张下遮挡片的端部分别与下固定架可拆卸连接,下遮挡片的端部延伸至上遮挡片的内部。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进行了以下改进:
5、进一步,上遮挡片的内侧的底部设有橡胶密封条,下遮挡片的外侧的
6、进一步,相邻两个上遮挡片之间连接有第一弹力绷带,第一弹力绷带位于上遮挡片的外侧,相邻两个下遮挡片之间连接有第二弹力绷带,第二弹力绷带位于下遮挡片的内侧。能够快速的将相邻两个上遮挡片或下遮挡片复原闭合,降低外部空气对内部抗震阻尼器的影响。
7、进一步,上遮挡片的内侧以及下遮挡片的外侧均设有隔音层。减小噪音。
8、进一步,上遮挡片和下遮挡片均为镀锌钢片制成。提高遮挡片的防腐性。
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上遮挡框和下遮挡框共同将抗震阻尼器包裹住,起到防护作用,每张上遮挡片或下遮挡片均相互独立,出现地震时,随着墙体的震动方向,该方向上的上遮挡片和下遮挡片能够沿着震动方向弯曲,可以随着震动方向的改变自适应的变形,能够避免防护装置损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阻尼器防护装置,包括上固定架(3)和下固定架(4),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阻尼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遮挡片(7)的内侧的底部设有橡胶密封条(9),所述下遮挡片(8)的外侧的顶部设有橡胶密封条(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阻尼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上遮挡片(7)之间连接有第一弹力绷带(10),所述第一弹力绷带(10)位于所述上遮挡片(7)的外侧,相邻两个所述下遮挡片(8)之间连接有第二弹力绷带(11),所述第二弹力绷带(11)位于所述下遮挡片(8)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震阻尼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遮挡片(7)的内侧以及所述下遮挡片(8)的外侧均设有隔音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震阻尼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遮挡片(7)和所述下遮挡片(8)均为镀锌钢片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阻尼器防护装置,包括上固定架(3)和下固定架(4),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阻尼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遮挡片(7)的内侧的底部设有橡胶密封条(9),所述下遮挡片(8)的外侧的顶部设有橡胶密封条(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震阻尼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上遮挡片(7)之间连接有第一弹力绷带(10),所述第一弹力绷带(10)位...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