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流滤芯的端部接头、错流滤芯以及错流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1605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22
本技术公开了错流滤芯的端部接头、错流滤芯以及错流过滤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粘接方式连接存在的密封性差、连接强度、容易老化失效的技术问题。端部接头包括:内支撑管,所述内支撑管上端与内滤管端部焊接;外支撑管,所述外支撑管上端与外滤管端部焊接;所述内支撑管和外支撑管同轴放置;内支撑管和外支撑管之间形成与原液腔连通的进料通道或排料通道;内外支撑管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内支撑管底面和外支撑管底面且相互配合的焊接面;内外清液腔连通结构,用于连通内清液腔和外清液腔;所述内外清液腔连通结构包括设于内支撑管下端外部的凸起部以及贯穿内支撑管、外支撑管和凸起部的清液流动通道,所述凸起部外壁和外支撑管内壁适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错流过滤的,具体而言,涉及错流滤芯的端部接头、错流滤芯以及错流过滤器


技术介绍

1、液体过滤分为终端过滤和错流过滤。采用终端过滤时原液(即过滤前的液体)在滤膜表面不产生膜面流动,因此过滤周期内膜面上的滤饼层逐渐增厚,过滤量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反洗周期较短。采用错流过滤时原液会以一定的速度沿膜面流动,此过程中一部分原液靠压差渗透滤膜后成为清液(即过滤后的液体),而未被过滤的液体沿膜面继续流动成为浓缩液并回流至原液池中进行循环,因此过滤周期内膜面仅形成少量滤饼,过滤量随着过滤时间的增加缓慢降低,反洗周期较长。由于终端过滤和错流过滤的过滤方式不同,因此现有的终端过滤器与错流过滤器的结构存在显著区别。

2、但无论是终端过滤器还是错流过滤器,其中的滤芯组件都是实现其过滤的关键设备。中国技术专利cn201643834u公开了用于错流过滤的滤芯组件,滤芯组件的数量为一个,cn201719900u公开了错流过滤用滤芯组件,滤芯组件呈阵列分布,两个方案中的滤芯组件均包括内滤管和外滤管,内滤管和外滤管之间形成原液腔,内滤管内部为内清液腔,外滤管外部为外清液腔,内滤管和外滤管的两端均通过接头固定。接头中内滤管安装部和外滤管安装部为一体式结构,由于操作空间限制,接头与内滤管和外滤管采用粘接方式连接,不仅密封性差,连接强度低,而且容易老化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错流滤芯的端部接头、错流滤芯以及错流过滤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粘接方式连接存在的密封性差、连接强度、容易老化失效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两种错流滤芯的端部接头,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种错流滤芯的端部接头:错流滤芯包括内滤管和外滤管,内滤管和外滤管之间形成原液腔,内滤管内部为内清液腔,外滤管外部为外清液腔;端部接头包括:内支撑管,所述内支撑管上端与内滤管端部焊接;外支撑管,所述外支撑管上端与外滤管端部焊接;所述内支撑管和外支撑管同轴放置;内支撑管和外支撑管之间形成与原液腔连通的进料通道或排料通道;所述内支撑管上端高于外支撑管上端;内外清液腔连通结构,用于连通内清液腔和外清液腔;所述内外清液腔连通结构包括连接内支撑管下端外部和外支撑管下端外部的连接梁以及贯穿内支撑管、外支撑管和连接梁的清液流动通道。

4、作为上述第一种端部接头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支撑管上端比外支撑管上端高40~60mm。

5、作为上述第一种端部接头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支撑管上端外部设有与内滤管端部适配的第一台阶;所述外支撑管上端内部设有与外滤管端部适配的第二台阶。

6、作为上述第一种端部接头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长度为8~15mm。

7、作为上述第一种端部接头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台阶底部与连接梁顶部的间距为10~20mm。

8、作为上述第一种端部接头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外清液腔连通结构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9、作为上述第一种端部接头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液流动通道的断面为长条形。

10、第二种错流滤芯的端部接头:错流滤芯包括内滤管和外滤管,内滤管和外滤管之间形成原液腔,内滤管内部为内清液腔,外滤管外部为外清液腔;端部接头包括:内支撑管,所述内支撑管上端与内滤管端部焊接;外支撑管,所述外支撑管上端与外滤管端部焊接;所述内支撑管和外支撑管同轴放置;内支撑管和外支撑管之间形成与原液腔连通的进料通道或排料通道;内外支撑管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内支撑管底面和外支撑管底面且相互配合的焊接面;内外清液腔连通结构,用于连通内清液腔和外清液腔;所述内外清液腔连通结构包括设于内支撑管下端外部的凸起部以及贯穿内支撑管、外支撑管和凸起部的清液流动通道,所述凸起部外壁和外支撑管内壁适配。

11、作为上述第二种端部接头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支撑管上端外部设有与内滤管端部适配的第一台阶;所述外支撑管上端内部设有与外滤管端部适配的第二台阶。

12、作为上述第二种端部接头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的长度为8~15mm

13、作为上述第二种端部接头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台阶底部与凸起部顶部的间距为10~20mm。

14、作为上述第二种端部接头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外支撑管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内支撑管底面上的圆形凸台以及设于外支撑管底面上的圆环件,圆环件内部与圆形凸台插嵌配合形成圆形的焊接面;圆环件的外径与内支撑外径适配;圆环件与外支撑管之间通过与凸起部适配的梁板连接并形成与原液腔连通的进料口或排料口。

15、作为上述第二种端部接头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焊接面的断面为斜面。

16、作为上述第二种端部接头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外清液腔连通结构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17、作为上述第二种端部接头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液流动通道的断面为长条形,宽度为10~20mm,长度为20~30mm。

1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错流滤芯,技术方案如下:

19、错流滤芯,包括内滤管和外滤管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或两种端部接头。

2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错流过滤器,技术方案如下:

21、错流过滤器,包括一个或多个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错流滤芯。

22、本技术的错流滤芯的端部接头、错流滤芯以及错流过滤器具有以下优点:

23、在第一种端部接头中,内支撑管和外支撑管为一体式结构,通过提升内支撑管上端的高度,使内支撑管上端和外支撑管上端形成高度差,从而扩大内滤管的安装空间,使得内滤管可以通过焊接操作与内支撑管连接。

24、在第二种端部接头中,安装之前的内支撑管和外支撑管为分体式结构,因此可以分别与内滤管和外滤管进行焊接连接操作。

25、可见,本技术的端部接头的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便于加工制造,实现了端部接头与金属材质的内滤管和外滤管的焊接连接,能够显著提升密封性和连接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粘接方式连接存在的密封性差、连接强度、容易老化失效的技术问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错流滤芯的端部接头,错流滤芯包括内滤管(510)和外滤管(520),内滤管(510)和外滤管(520)之间形成原液腔(530),内滤管(510)内部为内清液腔,外滤管(520)外部为外清液腔;其特征在于:端部接头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管(100)上端外部设有与内滤管(510)端部适配的第一台阶(110);所述外支撑管(200)上端内部设有与外滤管(520)端部适配的第二台阶(2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110)和第二台阶(210)的长度为8~15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110)底部与凸起部(330)顶部的间距为10~2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支撑管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内支撑管(100)底面上的圆形凸台(410)以及设于外支撑管(200)底面上的圆环件(420),圆环件(420)内部与圆形凸台(410)插嵌配合形成圆形的焊接面;圆环件(420)的外径与内支撑外径适配;圆环件(420)与外支撑管(200)之间通过与凸起部(330)适配的梁板(430)连接并形成与原液腔(530)连通的进料口或排料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面的断面为斜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清液腔连通结构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液流动通道(320)的断面为长条形,宽度为10~20mm,长度为20~30mm。

9.错流滤芯,包括内滤管(510)和外滤管(5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端部接头。

10.错流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9所述的错流滤芯。

...

【技术特征摘要】

1.错流滤芯的端部接头,错流滤芯包括内滤管(510)和外滤管(520),内滤管(510)和外滤管(520)之间形成原液腔(530),内滤管(510)内部为内清液腔,外滤管(520)外部为外清液腔;其特征在于:端部接头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管(100)上端外部设有与内滤管(510)端部适配的第一台阶(110);所述外支撑管(200)上端内部设有与外滤管(520)端部适配的第二台阶(2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110)和第二台阶(210)的长度为8~15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110)底部与凸起部(330)顶部的间距为10~2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支撑管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内支撑管(100)底面上的圆形凸台(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麟陈慧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