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冷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冷却器。
技术介绍
1、传统的液冷系统分为液冷内冷系统(以下简称内冷系统)和液冷外冷系统(以下简称外冷系统),布置于建筑内部的系统设备一般划分为内冷系统,布置于建筑外部的系统设备一般划分为外冷系统。外冷系统常用的设备为制冷机组、冷却塔、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空冷器)三种。空冷器和冷却塔在环境温度低的情况下(如夜晚、冬季),换热能效高于制冷机组,而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空冷器与冷却塔相比,具有节约水资源的特性。但现有技术中的模块化空冷器散热量在500kw左右,且在各独立模块系统并联运行后存在流量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冷却器,集成度高,结构紧凑的同时,能够大幅提高散热效果。
2、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冷却器,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分为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的侧面封堵,所述第一层内布置有若干散热风扇,所述第二层的侧面敞开,所述第二层内布置有若干组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内布置有若干用于冷却介质流动换热的管件,所述框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分发的进入管以及用于冷却介质汇集的流出管,一部分的所述管件对接所述进入管,一部分的所述管件对接所述流出管,所述管件沿所述框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相邻所述管件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冷却器,所述管件的一端从所述框体的一端朝向所述框体的另一端延伸,除与所述流出管或所述进入管相
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冷却器,所述换热管束设置至少两组,两组所述换热管束呈v形设置。
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冷却器,所述换热管束的顶部抵住所述框体的侧面靠近所述第一层的位置,两组所述换热管束的顶部相聚于所述框体的下部中心。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冷却器,所述管件的直径为25.4mm、19.05mm或15.88。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冷却器,相邻两件所述管件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设为l,其中,1mm≤l≤5mm。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冷却器,所述框体包括第一矩形架、第二矩形架以及若干根支柱,所述第一矩形架和所述第二矩形架的各角之间通过所述支柱连接,以形成矩形的所述框体。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冷却器,所述第一矩形架和所述第二矩形架之间设置第三矩形架,所述第三矩形架与所述第一矩形架之间的侧面设置围挡,以将所述框体分隔成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所述散热风扇固定于所述第三矩形架。
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冷却器,所述第三矩形架与所述第二矩形架之间面积较大的侧面阵列设置有加强柱。
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冷却器,所述换热管束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管件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加强柱之间设置有加强肋。
12、上述空气冷却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简化框体的设置,并将框体分为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位于第二层的上方,第一层的侧面围蔽且内设置有若干散热风扇,设置于第二层的换热管束通过进入管和流出管对接内冷系统管路,通过换热管束的管件实现对内冷系统内的冷却介质热量传导至外界环境中,且管件沿长度方向延伸能够提高管件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相邻各管件之间存在间隙能够避免热量的聚集,避免局部过热的现象,也利于空气的流通进而带动热量的散发,启动时,散热风扇启动后,因第一层的侧面封闭,第一层相当于一个集风口,能够有效带动第二层内各管件之间的空气流动,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相较于以往的反复弯折管件以提高管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设计,本申请很好的解决了管件之间空气流通不便的情况,使得笔直设计的管件制造起来更方便,也便于布局使得整个空气冷却器更加紧凑及合理,后续的维修也更加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00),所述框体(100)分为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的侧面封堵,所述第一层内布置有若干散热风扇(300),所述第二层的侧面敞开,所述第二层内布置有若干组换热管束(200),所述换热管束(200)内布置有若干用于冷却介质流动换热的管件(250),所述框体(100)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分发的进入管(210)以及用于冷却介质汇集的流出管(220),一部分的所述管件(250)对接所述进入管(210),一部分的所述管件(250)对接所述流出管(220),所述管件(250)沿所述框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相邻所述管件(250)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250)的一端从所述框体(100)的一端朝向所述框体(100)的另一端延伸,除与所述流出管(220)或所述进入管(210)相对接的所述管件(250)外,其余的所述管件(250)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管件(250)的端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200)设置至少两组,两组所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200)的顶部抵住所述框体(100)的侧面靠近所述第一层的位置,两组所述换热管束(200)的顶部相聚于所述框体(100)的下部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250)的直径为25.4mm、19.05mm或15.8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件所述管件(250)的表面之间的距离设为L,其中,1mm≤L≤5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00)包括第一矩形架、第二矩形架以及若干根支柱(101),所述第一矩形架和所述第二矩形架的各角之间通过所述支柱(101)连接,以形成矩形的所述框体(1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架和所述第二矩形架之间设置第三矩形架,所述第三矩形架与所述第一矩形架之间的侧面设置围挡(106),以将所述框体(100)分隔成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所述散热风扇(300)固定于所述第三矩形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矩形架与所述第二矩形架之间面积较大的侧面阵列设置有加强柱(1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200)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管件(250)的安装架(230),所述安装架(230)与所述加强柱(120)之间设置有加强肋(2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00),所述框体(100)分为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的侧面封堵,所述第一层内布置有若干散热风扇(300),所述第二层的侧面敞开,所述第二层内布置有若干组换热管束(200),所述换热管束(200)内布置有若干用于冷却介质流动换热的管件(250),所述框体(100)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冷却介质分发的进入管(210)以及用于冷却介质汇集的流出管(220),一部分的所述管件(250)对接所述进入管(210),一部分的所述管件(250)对接所述流出管(220),所述管件(250)沿所述框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相邻所述管件(250)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250)的一端从所述框体(100)的一端朝向所述框体(100)的另一端延伸,除与所述流出管(220)或所述进入管(210)相对接的所述管件(250)外,其余的所述管件(250)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管件(250)的端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200)设置至少两组,两组所述换热管束(200)呈v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200)的顶部抵住所述框体(100)的侧面靠近所述第一层的位置,两组所述换热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峰,吴安兵,代飞,李建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