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针织机,具体为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
技术介绍
1、针织机是用于创建的装置的针织织物在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方式,有多种类型的针织机,从没有移动部件的简单线轴或板模板到由电子设备控制的高度复杂的机构,然而,所有这些都生产各种类型的针织物,通常是平的或管状的,并且具有不同程度的复杂性,可以通过手动操作针、绿色按钮和刻度盘、机械打孔卡或电子图案读取设备和计算机来选择图案针迹,且在对纱线进行加工时,需要使用进线机构进行辅助工作。
2、现有技术如公开号cn214529511u,提供了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表面中部偏左处水平转动安装有下托板,所述下托板上表面中部垂直固定安装有定位插杆,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左侧垂直固定安装有导向滑杆,所述导向滑杆上滑动套接有调节滑套,所述调节滑套右侧水平固定安装有上压板;所述工作台中部偏右处垂直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垂直固定安装有固定套杆。本技术通过下托板、定位插杆和上压板的配合使用,将卷线筒穿过定位插杆,卷线筒的一端置于下托板上,再根据卷线筒的长度一端调节滑套,使得上压板底部与卷线筒顶部紧密接触,再转动定位螺丝对调节滑套的位置进行固定,完成对卷线筒进行夹持固定,避免在出线的过程中卷线筒晃动。
3、该方案中由于圈线筒采用竖立限位的方式进行放线,采用伸缩支杆的伸缩,方便使用者根据导线需求对导线辊的上下高度进行调整,但是实际使用时,由于针织线是均匀布设在圈线筒外壁的,这就导致在进线过程中,针织线进线高度与角度时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这就导致针织线张紧度一直在变化,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该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解决了针织线张紧度一直在变化,易出现松散和绷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上方设置有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底座的顶部上方,所述底板顶部一侧的位置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套设有线筒,所述底板顶部正面两侧的位置分别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位置转动连接有三组导辊,所述线筒的外壁绕设有针织线,且针织线的线头从三组导辊之间上下交替穿过呈波浪状,通过将线筒套设在转杆,再把针织线的线头从三组导辊之间上下交替穿过,使得针织线在被牵引时,通过从多组导辊之间交替穿过产生摩擦力与进线时牵引产生的拉扯力进行配合,形成一个稳定的张紧力,以避免针织线在进线时张紧度一直在变化,出现松散或绷断的情况。
4、优选的,所述导辊呈一字形均匀布设,且导辊的外壁两侧呈锥面设置,并倾斜向导辊中间的位置,通过将导辊设置中间凹陷的形状,使得针织线在进线时会逐步向导辊中间的靠拢,以减少针织线左右摆动的幅度。
5、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连接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底板的底部连接,通过电动推杆伸缩以方便带动底板上方的针织线高度的进行调节,以方便适应实际所需高度。
6、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处于线筒与导辊之间两侧的位置分别连接有导向斜块,且导向斜块对应一侧转折的位置为圆角设置,用于对针织线进行导向,以减少针织线左右摆动的幅度。
7、优选的,所述导辊的正面设置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两侧通过支撑杆与对应位置的第二支撑板的正面连接。
8、优选的,所述定位环的内壁设置有导环,所述导环与定位环内壁之间的位置连接有一圈拉簧,通过设置导环以方便对针织线进线的位置进行限位,使其可以顺滑地进线,以避免进线的位置变化太大,导致针织线受到的拉扯力过大,且导环通过一圈拉簧连接在定位环的内壁,即使出现位置偏差也有一定的位移空间,且偏移后拉簧的弹性会辅助针织线矫正进线的位置,以确保可以顺利进线。
9、优选的,所述导环的内壁为圆弧设置,所述转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对线筒限位的限位块。
10、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一、本技术通过将线筒套设在转杆,再把针织线的线头从三组导辊之间上下交替穿过,使得针织线在被牵引时,通过从多组导辊之间交替穿过产生摩擦力与进线时牵引产生的拉扯力进行配合,形成一个稳定的张紧力,以避免针织线在进线时张紧度一直在变化,出现松散或绷断的情况。
12、二、本技术通过设置导环以方便对针织线进线的位置进行限位,使其可以顺滑地进线,以避免进线的位置变化太大,导致针织线受到的拉扯力过大,且导环通过一圈拉簧连接在定位环的内壁,即使出现位置偏差也有一定的位移空间,且偏移后拉簧的弹性会辅助针织线矫正进线的位置,以确保可以顺利进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上方设置有张紧机构(2),所述张紧机构(2)包括底板(22),所述底板(22)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上方,所述底板(22)顶部一侧的位置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3),所述第一支撑板(2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杆(231),所述转杆(231)的外壁套设有线筒(232),所述底板(22)顶部正面两侧的位置分别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4),所述第二支撑板(24)之间的位置转动连接有三组导辊(241),所述线筒(232)的外壁绕设有针织线(2321),且针织线(2321)的线头从三组导辊(241)之间上下交替穿过呈波浪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辊(241)呈一字形均匀布设,且导辊(241)的外壁两侧呈锥面设置,并倾斜向导辊(241)中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连接有电动推杆(21),且电动推杆(21)的输出端与底板(22)的底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辊(241)的正面设置定位环(243),所述定位环(243)的两侧通过支撑杆(242)与对应位置的第二支撑板(24)的正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243)的内壁设置有导环(244),所述导环(244)与定位环(243)内壁之间的位置连接有一圈拉簧(2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环(244)的内壁为圆弧设置,所述转杆(23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对线筒(232)限位的限位块(2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上方设置有张紧机构(2),所述张紧机构(2)包括底板(22),所述底板(22)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上方,所述底板(22)顶部一侧的位置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3),所述第一支撑板(2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杆(231),所述转杆(231)的外壁套设有线筒(232),所述底板(22)顶部正面两侧的位置分别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4),所述第二支撑板(24)之间的位置转动连接有三组导辊(241),所述线筒(232)的外壁绕设有针织线(2321),且针织线(2321)的线头从三组导辊(241)之间上下交替穿过呈波浪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辊(241)呈一字形均匀布设,且导辊(241)的外壁两侧呈锥面设置,并倾斜向导辊(241)中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织机进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连接有电动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林生,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森蓝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