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90732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涉及湖底污泥脱水技术,包括:入泥盘,包括低部与斜部,低部盘面垂直贯通有多个入泥口,入泥口下端均同轴连通有脱水管;上压泥仓,同轴于脱水管移动设置,上压泥仓下端设有第一筛盘;下压泥仓,同轴于上压泥仓移动设于其下方,下压泥仓上端设置有第二筛盘,下压泥仓下端均连通有通水竖管,通水竖管上设有气体阀,通水竖管下端均连通有通水软管;排水仓,设于下压泥仓下方,通水软管均连通至排水仓;接泥仓,设于脱水管下方,接泥仓上部开放设置,接泥仓底部贯通有滑动口,下压泥仓同轴滑动配合于滑动口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产出的干化污泥的含水量,提高污泥脱水效率与出水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湖底污泥脱水技术,具体与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有关。


技术介绍

1、一般的,当在污水处理设施排水口下游设置人工湖时,人工湖的作用一般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去将污水处理设施排出的水体中携带的微量残余污染物进行净化,但由于其净化能力有限,部分未能净化的污染物将会沉积在湖底,长时间后将形成影响人工湖内的生物多样性的湖底污泥,这些具有污染性的湖底污泥需要定期清理。将这些湖底污泥清理出后,一般需要对其进行脱水处理,得到干化污泥与不含污泥的水体,干化污泥能够作为土壤改良剂、生物燃料、建筑材料等使用,而不含污泥的水体在进一步净化后能够作为洁净水使用,从而提高湖底污泥的利用率。目前,传统的湖底污泥的脱水装置一般采用压滤的方式进行脱水,即通过挤压的方式将污泥中的水分挤出,但由于液压系统施加的压力有限以及单次脱水处理的污泥量有限,采用这种方式产出的干化污泥含水量较高,污泥脱水的效率较低,且污泥的出水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相关现有技术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能够有效降低产出的干化污泥的含水量,提高污泥脱水效率与出水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

3、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包括:

4、入泥盘,包括盘面相接的低部与斜部,低部与斜部的盘面相接处呈钝角,低部盘面垂直贯通有多个入泥口,入泥口下端均同轴连通有脱水管,脱水管内径与入泥口尺寸匹配,脱水管下端开放设置;

5、上压泥仓,数量与入泥口匹配,并一一对应地同轴于脱水管移动设置,上压泥仓外径与脱水管内径匹配,上压泥仓下端设有第一筛盘,上压泥仓的仓内气压可调;

6、下压泥仓,数量与入泥口匹配,并一一对应地同轴于上压泥仓并移动设于其下方,下压泥仓外径与脱水管内径匹配,下压泥仓上端设置有第二筛盘,下压泥仓的仓内气压可调,下压泥仓下端均连通有通水竖管,通水竖管上设有气体阀,通水竖管下端均连通有通水软管;

7、排水仓,设于下压泥仓下方,通水软管均连通至排水仓;

8、接泥仓,设于脱水管下方,接泥仓上部开放设置,接泥仓底部沿脱水管轴向贯通有数量匹配于脱水管的滑动口,下压泥仓一一对应地同轴滑动配合于滑动口内;

9、安装板,设于该装置的安装平面,排水仓设于安装板上,安装板上设有第一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连接有支撑架,接泥仓安装于支撑架上,支撑架上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连接有支撑板,第三支撑杆连接入泥盘。

10、进一步的,接泥仓包括底板、竖柱、端仓、压板、侧板,底板板面垂直于脱水管轴向设置,滑动口沿脱水管轴向贯通于底板,底板一端连接于支撑架,竖柱有两个,且分别沿底板高度方向设置于底板一端上表面的两转角处,端仓仓底面与底板上表面另一端相接,端仓与竖柱高度匹配,端仓上部开放设置,端仓与底板上表面相接的侧面设置有第三筛盘,压板的板面垂直于底板长度方向设置,压板沿底板长度方向移动设置,两个竖柱之间形成的矩形空间与压板在底板长度方向上的投影匹配,侧板有两个,其板面均垂直于底板宽度方向设置,两个侧板均沿底板宽度方向移动设置,端仓正对底板的侧面的一侧边与同侧的竖柱之间形成的矩形空间与两个侧板在底板宽度方向上的投影均匹配,侧板的厚度与竖柱在底板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均匹配,接泥仓与脱水管之间设置有盖板,盖板板面与底板板面平行,盖板沿底板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移动设置,盖板下表面用于和竖柱、端仓、压板、侧板的上端密封接触,端仓仓底面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连通至排水仓。

11、进一步的,底板一侧下方设有输送轨道,输送轨道通向焙烧仓,焙烧仓设置于安装板上,用于对输送轨道上的污泥进行焙烧。

12、进一步的,支撑架上沿底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直线气缸,第一直线气缸的驱动轴连接压板。

13、进一步的,支撑架上沿底板宽度方向设有第一电动丝杆,第一电动丝杆配合有第一配合块,第一配合块连接有门形架,门形架两端分别位于底板两侧外,门形架两端均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分别连接两个侧板相背的板面。

14、进一步的,支撑板上沿底板宽度方向设有第二电动丝杆,第二电动丝杆配合有第二配合块,第二配合块上沿底板高度方向设有第二直线气缸,第二直线气缸的驱动轴连接盖板上表面。

15、进一步的,上压泥仓上端均连接有通气管,通气管均连通有同一个第一气仓,第一气仓沿脱水管轴向移动设置,下压泥仓侧壁下端均连通有第一输气软管,第一输气软管均连通有同一个第二气仓,第二气仓设于安装板上,第二气仓连通有短管,短管连通有配气仓,配气仓安装于支撑架上,配气仓内同轴移动设有配气饼,配气饼的尺寸与配气仓内径匹配,配气仓另一端连通有第二输气软管,第二输气软管连通至第一气仓。

16、进一步的,支撑板上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沿脱水管轴向设有第三直线气缸,第三直线气缸的驱动轴连接第一气仓。

17、进一步的,配气仓另一端贯通有开口,支撑板上沿配气仓轴向设有第四直线气缸,第四直线气缸的驱动轴穿过所述开口同轴连接配气饼,第四直线气缸的驱动轴的尺寸与所述开口尺寸匹配。

18、进一步的,安装板上沿脱水管轴向设有第五直线气缸,第五直线气缸的驱动轴连接有驱动架,下压泥仓均安装于驱动架。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0、利用多个上压泥仓、下压泥仓对从入泥盘落入脱水管中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通过上压泥仓与下压泥仓的挤压将污泥中的水压入下压泥仓中,并通过上压泥仓与下压泥仓的气压差进一步驱使污泥中的水进入下压泥仓中,有效降低了干化污泥的含水量,并提高了污泥脱水效率与出水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泥仓(5)包括底板(52)、竖柱(53)、端仓(54)、压板(55)、侧板(56),底板(52)板面垂直于脱水管(14)轴向设置,滑动口(51)沿脱水管(14)轴向贯通于底板(52),底板(52)一端连接于支撑架(62),竖柱(53)有两个,且分别沿底板(52)高度方向设置于底板(52)一端上表面的两转角处,端仓(54)仓底面与底板(52)上表面另一端相接,端仓(54)与竖柱(53)高度匹配,端仓(54)上部开放设置,端仓(54)与底板(52)上表面相接的侧面设置有第三筛盘(57),压板(55)的板面垂直于底板(52)长度方向设置,压板(55)沿底板(52)长度方向移动设置,两个竖柱(53)之间形成的矩形空间与压板(55)在底板(52)长度方向上的投影匹配,侧板(56)有两个,其板面均垂直于底板(52)宽度方向设置,两个侧板(56)均沿底板(52)宽度方向移动设置,端仓(54)正对底板(52)的侧面的一侧边与同侧的竖柱(53)之间形成的矩形空间与两个侧板(56)在底板(52)宽度方向上的投影均匹配,侧板(56)的厚度与竖柱(53)在底板(52)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均匹配,接泥仓(5)与脱水管(14)之间设置有盖板(58),盖板(58)板面与底板(52)板面平行,盖板(58)沿底板(52)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移动设置,盖板(58)下表面用于和竖柱(53)、端仓(54)、压板(55)、侧板(56)的上端密封接触,端仓(54)仓底面连通有排水管(59),排水管(59)连通至排水仓(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52)一侧下方设有输送轨道(7),输送轨道(7)通向焙烧仓(71),焙烧仓(71)设置于安装板(6)上,用于对输送轨道(7)上的污泥进行焙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62)上沿底板(52)长度方向设有第一直线气缸(510),第一直线气缸(510)的驱动轴连接压板(5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62)上沿底板(52)宽度方向设有第一电动丝杆(511),第一电动丝杆(511)配合有第一配合块(512),第一配合块(512)连接有门形架(513),门形架(513)两端分别位于底板(52)两侧外,门形架(513)两端均连接有驱动杆(514),驱动杆(514)分别连接两个侧板(56)相背的板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64)上沿底板(52)宽度方向设有第二电动丝杆(515),第二电动丝杆(515)配合有第二配合块(516),第二配合块(516)上沿底板(52)高度方向设有第二直线气缸(517),第二直线气缸(517)的驱动轴连接盖板(58)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压泥仓(2)上端均连接有通气管(22),通气管(22)均连通有同一个第一气仓(23),第一气仓(23)沿脱水管(14)轴向移动设置,下压泥仓(3)侧壁下端均连通有第一输气软管(35),第一输气软管(35)均连通有同一个第二气仓(36),第二气仓(36)设于安装板(6)上,第二气仓(36)连通有短管(37),短管(37)连通有配气仓(8),配气仓(8)安装于支撑架(62)上,配气仓(8)内同轴移动设有配气饼(81),配气饼(81)的尺寸与配气仓(8)内径匹配,配气仓(8)另一端连通有第二输气软管(24),第二输气软管(24)连通至第一气仓(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64)上连接有固定杆(65),固定杆(65)连接有固定板(66),固定板(66)上沿脱水管(14)轴向设有第三直线气缸(25),第三直线气缸(25)的驱动轴连接第一气仓(2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配气仓(8)另一端贯通有开口,支撑板(64)上沿配气仓(8)轴向设有第四直线气缸(82),第四直线气缸(82)的驱动轴穿过所述开口同轴连接配气饼(81),第四直线气缸(82)的驱动轴的尺寸与所述开口尺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板(6)上沿脱水管(14)轴向设有第五直线气缸(38),第五直线气缸(38)的驱动轴连接有驱动架(39),下压泥仓(3)均安装于驱动架(3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泥仓(5)包括底板(52)、竖柱(53)、端仓(54)、压板(55)、侧板(56),底板(52)板面垂直于脱水管(14)轴向设置,滑动口(51)沿脱水管(14)轴向贯通于底板(52),底板(52)一端连接于支撑架(62),竖柱(53)有两个,且分别沿底板(52)高度方向设置于底板(52)一端上表面的两转角处,端仓(54)仓底面与底板(52)上表面另一端相接,端仓(54)与竖柱(53)高度匹配,端仓(54)上部开放设置,端仓(54)与底板(52)上表面相接的侧面设置有第三筛盘(57),压板(55)的板面垂直于底板(52)长度方向设置,压板(55)沿底板(52)长度方向移动设置,两个竖柱(53)之间形成的矩形空间与压板(55)在底板(52)长度方向上的投影匹配,侧板(56)有两个,其板面均垂直于底板(52)宽度方向设置,两个侧板(56)均沿底板(52)宽度方向移动设置,端仓(54)正对底板(52)的侧面的一侧边与同侧的竖柱(53)之间形成的矩形空间与两个侧板(56)在底板(52)宽度方向上的投影均匹配,侧板(56)的厚度与竖柱(53)在底板(52)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均匹配,接泥仓(5)与脱水管(14)之间设置有盖板(58),盖板(58)板面与底板(52)板面平行,盖板(58)沿底板(52)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移动设置,盖板(58)下表面用于和竖柱(53)、端仓(54)、压板(55)、侧板(56)的上端密封接触,端仓(54)仓底面连通有排水管(59),排水管(59)连通至排水仓(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52)一侧下方设有输送轨道(7),输送轨道(7)通向焙烧仓(71),焙烧仓(71)设置于安装板(6)上,用于对输送轨道(7)上的污泥进行焙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62)上沿底板(52)长度方向设有第一直线气缸(510),第一直线气缸(510)的驱动轴连接压板(5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湖底污泥脱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架(62)上沿底板(52)宽度方向设有第一电动丝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李建川罗琴琴徐斌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