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90195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涉及座椅调高阀机构技术领域,作为一体式调节结构实现座椅的高度调节和悬浮调节,具有高集成度、高精准度,行程长,体积小,利用率高的优点,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内腔中空且用于控制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放气的阀体,阀体内腔中间位置设置有活塞轴,阀体朝向支架一端开设有与活塞轴适配的活动口,活塞轴的一端通过活动口穿出阀体且与阀体滑移连接,另一端固定有阀芯,阀体上设有与外部气源连通的进气管、连通空气弹簧的气囊接口管以及排出空气弹簧内气体的放气管,阀体内腔设有与活塞轴和阀芯配合控制气体流动的控制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调高阀机构,具体为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


技术介绍

1、汽车是二十世纪最显著的人文标志之一,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时空和价值观念,为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汽车座椅是车身的重要部件,一般由座垫及其骨架、靠背及其骨架、头枕,以及相应的导向、调节机构等基本部分组成。

2、汽车座椅系统是用来在车内给驾乘者支撑,并在保证方便进出和驾驶操作的前提下提供驾乘者有效的约束,汽车座椅系统应该提供驾乘者预期的可调节性和长途驾驶的舒适感,在车门关闭状态、在座椅整个调节行程内,座椅系统的操作应该适于所有体形驾乘者进行直观的调控操作,同时汽车座椅也是保障车辆安全性能的一部分,汽车座椅设计的合理性及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乘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重型汽车的空气悬挂座椅调节机构由调高阀和空气弹簧组成,驾驶室气路通过调高阀与空气弹簧连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颠簸路面时,通过调高阀和空气弹簧配合实现减震功能,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4、但目前的调高阀需要触发结构配合,触发结构与阀本体为分体结构,档位不清晰,对匹配精度要求较高,对于设计布置有较大难度,且重卡减震座椅需要较高的悬架行程,对调高阀的行程需要较大,轻卡座椅或乘用车座椅需求低悬架行程,传统的适合轻卡座椅或乘用车座椅的调高阀行程较短,无法用于重卡减震座椅,而适合重卡减震座椅的调高阀行程较长,无法用于轻卡座椅或乘用车座椅,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具有实现座椅的高度调节和悬浮调节,且具有高集成度、高精准度,行程长,体积小,利用率高的优点。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包括内腔中空且用于控制对空气弹簧进行充放气的阀体,所述阀体内腔中间位置设置有活塞轴,所述阀体朝向支架一端开设有与活塞轴适配的活动口,所述活塞轴的一端通过活动口穿出阀体且与阀体滑移连接,另一端固定有阀芯,所述阀体上设有与外部气源连通的进气管、连通空气弹簧的气囊接口管以及排出空气弹簧内气体的放气管,所述阀体内腔设有与活塞轴和阀芯配合控制气体流动的控制组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阀芯与活塞轴的移动以调整空气弹簧内的气体流动路径,实现针对空气弹簧的充放气,进而实现座椅的高度调节,且一体式调节结构,具备高集成度、高精准度,行程长,体积小,利用率高等优点,有效的满足轻重卡减震座椅或轻卡减震座椅的需求。

5、优先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沿着阀体中心线方向依次布置且与阀体一体化结构的头部压装架、中部压装架、端盖和尾部压装架,所述头部压装架套设在活塞轴外且与活塞轴滑移连接,所述中部压装架、端盖和尾部压装架套设在阀芯外且与阀芯滑移连接,所述阀芯内腔通过活塞轴、阀芯、头部压装架、中部压装架、端盖和尾部压装架分隔为进气腔室、充气腔室和放气腔室,所述进气管与进气腔室连通,所述气囊接口管与充气腔室连通,所述放气管与放气腔室连通,所述中部压装架、端盖、尾部压装架均和阀芯外壁留有一定间隙且形成间隙流道。

6、优先地,所述进气腔室内腔设有位于活动口和头部压装架之间且套设在活塞轴外的头部压装密封圈,所述头部压装密封圈封闭活动口、活塞轴和头部压装架之间间隙。

7、优先地,所述中部压装架和端盖之间设有套设在阀芯外的中部压装密封圈,所述中部压装密封圈密封阀芯和阀体之间间隙,所述尾部压装架上设有套设在阀芯外的尾部压装密封圈,所述尾部压装密封圈封闭阀芯和阀体之间间隙。

8、优先地,所述阀芯的两端外表面均具有外倒角。

9、优先地,所述阀体外设有支架,所述支架朝向阀体一侧固定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滑移连接有与之适配的滑道,所述滑道背离导轨一侧与阀体固定。

10、优先地,所述气囊接口管上设有控制气体流速的自动调控组件。

11、优先地,所述自动调控组件包括一体化结构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腔槽底一体化有下导管和上导管,所述上导管和下导管内腔中空且相互连通,所述下壳体和下导管之间间隙一体化有环形隔板,所述上壳体内腔槽顶一体化有环形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延伸至下壳体内腔且与环形隔板抵触,所述上壳体内腔通过连接板分隔为流通腔室和封闭腔室,所述上导管上开设有连通上导管内腔和流通腔室的第一连通槽,所述下导管上开设有若干连通下导管内腔和流通腔室的第二连通槽,所述上壳体上一体化有连通气囊接口管和流通腔室的a连接管,所述下壳体上一体化有连通充气腔室和下导管内腔的b连接管。

12、优先地,所述流通腔室内设有在大负载下使得气体缓慢匀速流动的限制组件。

13、优先地,所述限制组件包括套设在上导管和下导管外且与上导管和下导管滑移连接的套管,所述套管底端与环形隔板通过套设在下导管外的限位弹簧固定,所述套管与连接板、上导管和下导管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供气体流动。

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控制阀芯与活塞轴的移动以调整空气弹簧内的气体流动路径,实现针对空气弹簧的充放气,进而实现座椅的高度调节,且一体式调节结构,具备高集成度、高精准度,行程长,体积小,利用率高等优点,有效的满足轻重卡减震座椅或轻卡减震座椅的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中空且用于控制对空气弹簧(12)进行充放气的阀体(1001),所述阀体(1001)内腔中间位置设置有活塞轴(1002),所述阀体(1001)朝向支架(9)一端开设有与活塞轴(1002)适配的活动口(1003),所述活塞轴(1002)的一端通过活动口(1003)穿出阀体(1001)且与阀体(1001)滑移连接,另一端固定有阀芯(1004),所述阀体(1001)上设有与外部气源连通的进气管(1012)、连通空气弹簧(12)的气囊接口管(1013)以及排出空气弹簧(12)内气体的放气管(1014),所述阀体(1001)内腔设有与活塞轴(1002)和阀芯(1004)配合控制气体流动的控制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沿着阀体(1001)中心线方向依次布置且与阀体(1001)一体化结构的头部压装架(1005)、中部压装架(1006)、端盖(1007)和尾部压装架(1008),所述头部压装架(1005)套设在活塞轴(1002)外且与活塞轴(1002)滑移连接,所述中部压装架(1006)、端盖(1007)和尾部压装架(1008)套设在阀芯(1004)外且与阀芯(1004)滑移连接,所述阀芯(1004)内腔通过活塞轴(1002)、阀芯(1004)、头部压装架(1005)、中部压装架(1006)、端盖(1007)和尾部压装架(1008)分隔为进气腔室(1009)、充气腔室(1010)和放气腔室(1011),所述进气管(1012)与进气腔室(1009)连通,所述气囊接口管(1013)与充气腔室(1010)连通,所述放气管(1014)与放气腔室(1011)连通,所述中部压装架(1006)、端盖(1007)、尾部压装架(1008)均和阀芯(1004)外壁留有一定间隙且形成间隙流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室(1009)内腔设有位于活动口(1003)和头部压装架(1005)之间且套设在活塞轴(1002)外的头部压装密封圈(1016),所述头部压装密封圈(1016)封闭活动口(1003)、活塞轴(1002)和头部压装架(1005)之间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压装架(1006)和端盖(1007)之间设有套设在阀芯(1004)外的中部压装密封圈(1017),所述中部压装密封圈(1017)密封阀芯(1004)和阀体(1001)之间间隙,所述尾部压装架(1008)上设有套设在阀芯(1004)外的尾部压装密封圈(1018),所述尾部压装密封圈(1018)封闭阀芯(1004)和阀体(1001)之间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1004)的两端外表面均具有外倒角(1019)。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01)外设有支架(9),所述支架(9)朝向阀体(1001)一侧固定有导轨(13),所述导轨(13)上滑移连接有与之适配的滑道(14),所述滑道(14)背离导轨(13)一侧与阀体(1001)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接口管(1013)上设有控制气体流速的自动调控组件(1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控组件(16)包括一体化结构的上壳体(1601)和下壳体(1602),所述下壳体(1602)内腔槽底一体化有下导管(1603)和上导管(1604),所述上导管(1604)和下导管(1603)内腔中空且相互连通,所述下壳体(1602)和下导管(1603)之间间隙一体化有环形隔板(1605),所述上壳体(1601)内腔槽顶一体化有环形的连接板(1606),所述连接板(1606)延伸至下壳体(1602)内腔且与环形隔板(1605)抵触,所述上壳体(1601)内腔通过连接板(1606)分隔为流通腔室(1607)和封闭腔室(1608),所述上导管(1604)上开设有连通上导管(1604)内腔和流通腔室(1607)的第一连通槽(1609),所述下导管(1603)上开设有若干连通下导管(1603)内腔和流通腔室(1607)的第二连通槽(1610),所述上壳体(1601)上一体化有连通气囊接口管(1013)和流通腔室(1607)的A连接管(1613),所述下壳体(1602)上一体化有连通充气腔室(1010)和下导管(1603)内腔的B连接管(161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腔室(1607)内设有在大负载下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腔中空且用于控制对空气弹簧(12)进行充放气的阀体(1001),所述阀体(1001)内腔中间位置设置有活塞轴(1002),所述阀体(1001)朝向支架(9)一端开设有与活塞轴(1002)适配的活动口(1003),所述活塞轴(1002)的一端通过活动口(1003)穿出阀体(1001)且与阀体(1001)滑移连接,另一端固定有阀芯(1004),所述阀体(1001)上设有与外部气源连通的进气管(1012)、连通空气弹簧(12)的气囊接口管(1013)以及排出空气弹簧(12)内气体的放气管(1014),所述阀体(1001)内腔设有与活塞轴(1002)和阀芯(1004)配合控制气体流动的控制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沿着阀体(1001)中心线方向依次布置且与阀体(1001)一体化结构的头部压装架(1005)、中部压装架(1006)、端盖(1007)和尾部压装架(1008),所述头部压装架(1005)套设在活塞轴(1002)外且与活塞轴(1002)滑移连接,所述中部压装架(1006)、端盖(1007)和尾部压装架(1008)套设在阀芯(1004)外且与阀芯(1004)滑移连接,所述阀芯(1004)内腔通过活塞轴(1002)、阀芯(1004)、头部压装架(1005)、中部压装架(1006)、端盖(1007)和尾部压装架(1008)分隔为进气腔室(1009)、充气腔室(1010)和放气腔室(1011),所述进气管(1012)与进气腔室(1009)连通,所述气囊接口管(1013)与充气腔室(1010)连通,所述放气管(1014)与放气腔室(1011)连通,所述中部压装架(1006)、端盖(1007)、尾部压装架(1008)均和阀芯(1004)外壁留有一定间隙且形成间隙流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室(1009)内腔设有位于活动口(1003)和头部压装架(1005)之间且套设在活塞轴(1002)外的头部压装密封圈(1016),所述头部压装密封圈(1016)封闭活动口(1003)、活塞轴(1002)和头部压装架(1005)之间间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座椅调高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压装架(1006)和端盖(1007)之间设有套设在阀芯(1004)外的中部压装密封圈(1017),所述中部压装密封圈(1017)密封阀芯(1004)和阀体(1001)之间间隙,所述尾部压装架(1008)上设有套设在阀芯(1004)外的尾部压装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洋沈雨轲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艾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