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手机中框模具,尤其公开了一种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手机塑胶中框模具。
技术介绍
1、在手机塑胶中框的生产过程中,传统的模具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热流道设计不合理,导致注塑材料流动不畅,局部压力过大,对前模进胶水口造成较大压力;分流道结构单一,无法均匀分配注塑材料,使得前模进胶水口负担较重;浇口结构不佳,不能满足不同流量注塑材料的输送需求,影响前模进胶水口的稳定性;热流板缺乏精准的温度控制,致使注塑材料流动参数不稳定,加重前模进胶水口的负担;剥料镶件与前模仁配合不紧密,水口钩针设计不合理,容易造成材料流动异常,增加前模进胶水口压力;前模仁凹槽设计不合理以及前模底板散热不佳、浇口套连接不稳定等问题,都影响了注塑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使得前模进胶水口重量较大,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手机塑胶中框模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手机塑胶中框模具,包括前模底板、设置在前模底板上的热流板、设置在热流板上的管道以及设置在管道上的前模仁,管道上设有热流道用于注塑材料的输送和加热,前模仁上设有分流道、浇口,前模仁的一侧向外凸伸形成模芯与后模仁的模腔配合形成注塑空间,浇口与分流道、注塑空间连通,热流道一端与分流道连通,另一端与注塑机的喷嘴连通,热流板为热流道内的注塑材料提供热量;热流道内部靠近分流道的端部的孔径大小连续过渡变化,分流道具
3、独特的热流道设计,其内部靠近分流道的端部孔径大小连续过渡变化,使得注塑材料在流动过程中更加顺畅,减少了流动阻力,从而降低了对前模进胶水口的压力要求,减轻了前模进胶水口重量。分流道具有多条分流路,呈轮辐状结构分布,这种设计能够均匀地分配注塑材料,避免局部压力过大,进而减轻了前模进胶水口的负担,实现了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目的。热流道、分流道和浇口共同组成的浇注系统,在保证注塑效果的同时,通过优化结构,减少了不必要的材料堆积,进一步减轻了前模进胶水口重量。
4、进一步,管道设置为多层管结构,热流道设置于多层管结构的最内层,多层管结构之间设有孔隙结构用于对热流道中注塑材料的保温隔热,热流道具有沿管道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分布的第一平缓部、第一过渡部、第二平缓部、第二过渡部、第三平缓部以及第三过渡部,平缓部、过渡部之间间隔排列,第一、第二和第三平缓部所在流孔的孔径大小均不变,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所在流孔的孔径均由大均匀变小,第三过渡部所在流孔的孔径由小均匀变大,第一过渡部、第三过渡部的孔径变化均呈直线型,第二过渡部的孔径变化呈圆弧型。
5、热流道设置在多层管结构的最内层,且中间的孔隙结构能有效阻挡热量向外界传递。在注塑过程中,热流道需要保持注塑材料处于适宜的熔融温度,通过这种结构设计,大大减少了热量的散失。孔隙结构的隔热作用有助于保持热流道温度的稳定性。因为它能缓冲外界温度变化对热流道的影响,使热流道内的注塑材料温度波动减小。稳定的温度对于注塑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它可以确保注塑材料在整个注塑过程中流动性均匀,避免因温度波动导致的产品缺陷,如表面瑕疵、内部气泡或尺寸偏差等问题。热流道独特的分段式结构,包括依次排列分布的第一平缓部、第一过渡部、第二平缓部、第二过渡部、第三平缓部以及第三过渡部,这种设计使得注塑材料在热流道中的流动更加有序和稳定。第一过渡部和第三过渡部呈直线型孔径变化,第二过渡部呈圆弧型孔径变化,这种多样化的过渡方式能够更好地控制注塑材料的流速和压力,减少对前模进胶水口的冲击,从而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平缓部和过渡部间隔排列,且平缓部所在流孔孔径大小不变,保证了注塑过程中的稳定性。而过渡部的孔径变化设计,能够根据不同阶段的注塑需求调整材料的流动状态,避免了局部压力过大的情况,进而有效减轻了前模进胶水口的重量。
6、进一步,分流路具有设置在前模仁上依次连通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第一支路与分流路一一对应,多个第一支路共面设置,第二支路与第一支路一一对应,任一第二支路的长度方向均与相对应的第一支路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三支路环绕第二支路的中心轴线分布设置,第三支路与浇口连通;任一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的连通处和/或任一第二支路与第三支路的连通处均设有用于减缓熔融的注塑材料冲击流道的半圆型突出部。
7、分流路的独特设计,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使得注塑材料能够有序地流向浇口。多个第一支路共面设置以及第二支路与第一支路的垂直设置,保证了材料流动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第三支路环绕设置并与浇口连通,进一步优化了注塑路径。这种分流路的结构设计,减少了材料在流动过程中的紊乱和压力集中,从而减轻了对前模进胶水口的压力,实现了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效果。在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的连通处和/或第二支路与第三支路的连通处设置半圆型突出部,能够有效地减缓熔融的注塑材料对流道的冲击。这种设计降低了材料流动的冲击力,减少了对前模进胶水口的影响,进而减轻了前模进胶水口的重量。
8、进一步,浇口具有设置在模芯上呈弧面扇形结构的第一进料口、呈针点式结构的第二进料口,第二进料口由部分第二支路的末端形成,第一进料口与第三支路连通且二者之间一一对应,第一进料口用于输送大流量的注塑材料,第二进料口用于输送小流量的注塑材料。
9、浇口的独特设计包括弧面扇形结构的第一进料口和针点式结构的第二进料口,能够根据不同的注塑需求输送不同流量的注塑材料。第一进料口用于输送大流量材料,保证了注塑效率;第二进料口用于输送小流量材料,提高了注塑的精度。这种合理的浇口设计使得注塑过程更加稳定,减少了对前模进胶水口的压力波动,从而减轻了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第二进料口由部分第二支路的末端形成,与分流路的结构相配合,使得注塑材料的流动更加顺畅。同时,这种设计避免了材料在浇口处的堆积和堵塞,降低了对前模进胶水口的负担,实现了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目的。
10、进一步,热流板上设有重载连接器与外界的温控箱连接,温控箱控制热流板的加热参数调节热流道内注塑材料的流动参数使注塑材料在热流道内平稳流动。
11、热流板上设置重载连接器与外界温控箱连接,温控箱能够精确控制热流板的加热参数,进而调节热流道内注塑材料的流动参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注塑材料在热流道内平稳流动,避免了因材料流动不稳定而对前模进胶水口产生过大的压力,从而减轻了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精准的温度控制和流动参数调节,能够提高注塑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因材料流动异常导致的前模进胶水口损坏风险,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12、进一步,管道上设有剥料镶件,剥料镶件与前模仁之间装配配合,剥料镶件的一侧向外凸伸形成与前模仁配合的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剥料镶件之间形成避空台阶,定位凸台的凸台面沿剥料镶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手机塑胶中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底板(1)、设置在前模底板(1)上的热流板(2)、设置在热流板(2)上的管道(3)以及设置在管道(3)上的前模仁(4),管道(3)上设有热流道(31)用于注塑材料的输送和加热,前模仁(4)上设有分流道(41)、浇口(42),前模仁(4)的一侧向外凸伸形成模芯(43)与后模仁的模腔配合形成注塑空间,浇口(42)与分流道(41)、注塑空间连通,热流道(31)一端与分流道(41)连通,另一端与注塑机的喷嘴连通,热流板(2)为热流道(31)内的注塑材料提供热量;热流道(31)内部靠近分流道(41)的端部的孔径大小连续过渡变化,分流道(41)具有多条分流路(411),多条分流路(411)自热流道(31)、分流道(41)的连通处环绕管道(3)的中心轴线分布呈轮辐状结构,浇口(42)与对应分流路(411)连通,热流道(31)、分流道(41)和浇口(42)共同组成浇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手机塑胶中框模具,其特征在于:管道(3)设置为多层管结构,热流道(31)设置于多层管结构的最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手机塑胶中框模具,其特征在于:分流路(411)具有设置在前模仁(4)上依次连通的第一支路(4111)、第二支路(4112)和第三支路(4113),第一支路(4111)与分流路(411)一一对应,多个第一支路(4111)共面设置,第二支路(4112)与第一支路(4111)一一对应,任一第二支路(4112)的长度方向均与相对应的第一支路(41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三支路(4113)环绕第二支路(4112)的中心轴线分布设置,第三支路(4113)与浇口(42)连通;任一第一支路(4111)与第二支路(4112)的连通处和/或任一第二支路(4112)与第三支路(4113)的连通处均设有用于减缓熔融的注塑材料冲击流道的半圆型突出部(41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手机塑胶中框模具,其特征在于:浇口(42)具有设置在模芯(43)上呈弧面扇形结构的第一进料口(421)、呈针点式结构的第二进料口(422),第二进料口(422)由部分第二支路(4112)的末端形成,第一进料口(421)与第三支路(4113)连通且二者之间一一对应,第一进料口(421)用于输送大流量的注塑材料,第二进料口(422)用于输送小流量的注塑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手机塑胶中框模具,其特征在于:热流板(2)上设有重载连接器(21)与外界的温控箱连接,温控箱控制热流板(2)的加热参数调节热流道(31)内注塑材料的流动参数使注塑材料在热流道(31)内平稳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手机塑胶中框模具,其特征在于:管道(3)上设有剥料镶件(5),剥料镶件(5)与前模仁(4)之间装配配合,剥料镶件(5)的一侧向外凸伸形成与前模仁(4)配合的定位凸台(51),定位凸台(51)与剥料镶件(5)之间形成避空台阶(54),定位凸台(51)的凸台面沿剥料镶件(5)的厚度方向设有通孔(52)与分流路(411)相配合,分流路(411)形成为L型,通孔(52)内容设有水口钩针(53),水口钩针(53)的一端经由L型流道的交叉处凸伸至分流道(41)内形成为钩状,另一端与剥料镶件(5)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手机塑胶中框模具,其特征在于:剥料镶件(5)、前模仁(4)上均设有冷却水道(6),冷却水道(6)呈井字型布局环绕分布在管道(3)的中心轴线四周,冷却水道(6)的布局设置与模芯(43)的尺寸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手机塑胶中框模具,其特征在于:热流板(2)上设有加热板(22),加热板(22)上嵌有加热器(23)用于为热流道(31)加热,加热器(23)与温控箱电连接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手机塑胶中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模底板(1)、设置在前模底板(1)上的热流板(2)、设置在热流板(2)上的管道(3)以及设置在管道(3)上的前模仁(4),管道(3)上设有热流道(31)用于注塑材料的输送和加热,前模仁(4)上设有分流道(41)、浇口(42),前模仁(4)的一侧向外凸伸形成模芯(43)与后模仁的模腔配合形成注塑空间,浇口(42)与分流道(41)、注塑空间连通,热流道(31)一端与分流道(41)连通,另一端与注塑机的喷嘴连通,热流板(2)为热流道(31)内的注塑材料提供热量;热流道(31)内部靠近分流道(41)的端部的孔径大小连续过渡变化,分流道(41)具有多条分流路(411),多条分流路(411)自热流道(31)、分流道(41)的连通处环绕管道(3)的中心轴线分布呈轮辐状结构,浇口(42)与对应分流路(411)连通,热流道(31)、分流道(41)和浇口(42)共同组成浇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手机塑胶中框模具,其特征在于:管道(3)设置为多层管结构,热流道(31)设置于多层管结构的最内层,多层管结构之间设有孔隙结构用于对热流道(31)中注塑材料的保温隔热,热流道(31)具有沿管道(3)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分布的第一平缓部(311)、第一过渡部(312)、第二平缓部(313)、第二过渡部(314)、第三平缓部(315)以及第三过渡部(316),平缓部、过渡部之间间隔排列,第一、第二和第三平缓部(315)所在流孔的孔径大小均不变,第一过渡部(312)、第二过渡部(314)所在流孔的孔径均由大均匀变小,第三过渡部(316)所在流孔的孔径由小均匀变大,第一过渡部(312)、第三过渡部(316)的孔径变化均呈直线型,第二过渡部(314)的孔径变化呈圆弧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手机塑胶中框模具,其特征在于:分流路(411)具有设置在前模仁(4)上依次连通的第一支路(4111)、第二支路(4112)和第三支路(4113),第一支路(4111)与分流路(411)一一对应,多个第一支路(4111)共面设置,第二支路(4112)与第一支路(4111)一一对应,任一第二支路(4112)的长度方向均与相对应的第一支路(411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三支路(4113)环绕第二支路(4112)的中心轴线分布设置,第三支路(4113)与浇口(42)连通;任一第一支路(4111)与第二支路(4112)的连通处和/或任一第二支路(4112)与第三支路(4113)的连通处均设有用于减缓熔融的注塑材料冲击流道的半圆型突出部(41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轻前模进胶水口重量的手机塑胶中框模具,其特征在于:浇口(42)具有设置在模芯(43)上呈弧面扇形结构的第一进料口(4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何发金,徐亚明,唐志军,谢明川,王小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品美智能精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