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隔震支座,具体涉及一种抗拉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1、大城市的地价昂贵,房屋密集,为了充分发挥土地单位面积利用率,只能占天不占地,采取多加楼层的办法。然而在这种远离安全系数的超高宽比的条件下,要保证超级摩天楼绝对的稳定性,不采用新技术显然是不行的。楼越高,风对楼体的横向推力也越大。摩天大楼高层部分受的风力比低层部分要高几倍,风的冲击力是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呈几何级数增加的,如100层的高楼顶部受风的冲击力是50层大楼顶部所受风力的4倍。对于地震频发地区来说,加入减隔震的设计是很有必要,特别是医院、学校、市政交航等大型的公共建筑。但现有橡胶隔震支座抗拉屈服强度低,限制了其在高宽比过高,或风荷载等非地震作用较大的房屋建筑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抗拉隔震支座,可很好的提高橡胶隔震垫的竖向抗拉能力,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抗拉隔震支座,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上环板,所述上环板连接非抗拉隔震支座,所述非抗拉隔震支座连接下环板;
3、所述上环板外缘设有第一外环锚固板和第一水平反力锚固板,所述下环板外缘设有第二外环锚固板和第二水平反力锚固板;
4、所述第二水平反力锚固板的顶端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横向索具和第四横向索具,所述第一横向索具依次贯穿第一可移动限位块和第三可移动限位块设置,所述第四横向索具依次贯穿第四可移动限位块和第二可移动限位块设置;
5、所述第一水平反力锚固板的顶端设有相互垂直
6、所述第一可移动限位块和所述第三可移动限位块之间以及所述第四可移动限位块和所述第二可移动限位块之间均设有横向反力弹簧;
7、所述第一水平反力锚固板的水平段贯穿设有若干第一竖向索具,所述第二外环锚固板贯穿设有若干第二竖向索具,所述第一外环锚固板贯穿设有若干第三竖向索具,所述第二水平反力锚固板的水平段贯穿设有若干第四竖向索具;
8、所述第一竖向索具和所述第三竖向索具贯穿第五可移动限位块和第六可移动限位块设置,所述第二竖向索具和所述第四竖向索具贯穿第五可移动限位块和第六可移动限位块设置;
9、所述第五可移动限位块和所述第六可移动限位块之间设有竖向反力弹簧。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横向索具和所述第四横向索具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横向索具和所述第三横向索具相互垂直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平反力锚固板和所述第二水平反力锚固板均为半圆状l型板,且所述第一水平反力锚固板和所述第二水平反力锚固板的水平高度相同。
12、优选的,若干所述第五可移动限位块之间以及若干所述第六可移动限位块之间分别间隔相同角度设置。
13、优选的,所述横向反力弹簧和所述竖向反力弹簧为单向反力弹簧。
14、优选的,所述横向反力弹簧和所述竖向反力弹簧为双向反力弹簧。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6、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横向索具、竖向索具、横向反力弹簧以及竖向反力弹簧有效提高橡胶隔震垫的水平和竖向的抗拉(剪)能力,满足高层建筑对隔震(振)及水平竖直向受拉(剪)的需求,同时大大提高减隔震垫的应用范围,增强结构安全性、节省工程造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拉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上环板(2),所述上环板(2)连接非抗拉隔震支座,所述非抗拉隔震支座连接下环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索具(10)和所述第四横向索具(7)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横向索具(1)和所述第三横向索具(5)相互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反力锚固板(12)和所述第二水平反力锚固板(23)均为半圆状L型板,且所述第一水平反力锚固板(12)和所述第二水平反力锚固板(23)的水平高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第五可移动限位块(14)之间以及若干所述第六可移动限位块(16)之间分别间隔相同角度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反力弹簧(6)和所述竖向反力弹簧(15)为单向反力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反力弹簧(6)和所述竖向反力弹簧(15)为双向反力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上环板(2),所述上环板(2)连接非抗拉隔震支座,所述非抗拉隔震支座连接下环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索具(10)和所述第四横向索具(7)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横向索具(1)和所述第三横向索具(5)相互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反力锚固板(12)和所述第二水平反力锚固板(23)均为半圆状l型板,且所述第一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小红,刘洋,冯建霖,周建辉,邓骁,刘淑燕,廖全,周勇,黎钜宏,吴滢颖,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