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两轮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1、全地形车常常用于野外运输、野外救援、野外勘探、野外施工等用途,而野外地形复杂,如沙滩、河床、林道、溪流,以及恶劣的沙漠地形等,因此车辆的震动较大,驾乘舒适性较低。
2、对于两轮全地形车来说,震动主要来自于发动机的震动和路面通过减震器传递给车架和车把,驾乘人员人员坐在车架上,对车辆的震动主观感受来自于车架、车把和脚踏。因此,如何优化设计,使全地形车具有较好的减震性能性,提高驾乘舒适性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两轮全地形车,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2、本申请提供一种两轮全地形车,包括车架,以及与所述车架连接的发动机、左后减震器和右后减震器,纵向中心平面是一个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与所述车架的左右中心线重合的虚拟平面,底部平面是一个位于所述车架下方的沿前后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纵向中心平面垂直的虚拟平面;所述左后减震器的上端与所述车架之间的连接部分在所述底部平面上的投影中心为点d,第一平面是一个与所述纵向中心平面平行,且经过所述点d的虚拟平面;所述右后减震器的上端与所述车架之间的连接部分在所述底部平面上的投影中心为点c,第二平面是一个与所述纵向中心平面平行,且经过所述点c的虚拟平面;所述两轮全地形车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车架柔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所述底部平面上的投影中心为点t;各个点t均位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且,在纵向中
3、可选的,所述两轮全地形车还包括车把、转向杆和第二连接件,所述转向杆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以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车把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转向杆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底部平面上,线段ab与所述纵向中心平面垂直且经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底部平面上的投影中心,线段ab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纵向中心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依次相交于点a、点f、点b,线段ab与线段cd平行;所述发动机的曲轴中心线在所述底部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纵向中心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分别相交于点h、点e、点g;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在矩形区域bfeg中、矩形区域cgek中、矩形区域afeh中和矩形区域dhek中均有至少一个点t。
4、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底座和盖体,所述底座与所述车把的上端连接,所述底座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盖体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车把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
5、可选的,所述两轮全地形车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车把和所述底座之间,或设置在所述车把和所述盖体之间,所述限位结构能够止挡所述车把相对于所述转向杆移动。
6、可选的,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套设在所述转向杆外,且与所述转向杆周向限位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车架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套设在所述转向杆外,且与所述转向杆周向限位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所述车架的下端连接。
7、可选的,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轴体和制动件,所述轴体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制动件的内端和所述轴体转动连接,所述制动件的外端能够相对所述轴体转动以在释放位置和刹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所述制动件在底部平面上投影的内端位于矩形区域bfeg中,投影的外端位于所述车架在所述底部平面上投影区域之外。
8、可选的,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衬套,所述衬套套设在所述轴体外,所述制动件套设在所述衬套外,所述制动件和所述衬套周向限位连接;其中,所述轴体和所述制动件均为金属材质,所述衬套为非金属材质。
9、可选的,所述衬套包括小径段和大径段;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止挡件,所述轴体的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止挡件连接;在所述轴体上套设有两个所述衬套,其中一个所述衬套在靠近所述止挡件的一端,且该一个所述衬套的小径段位于所述制动件和所述轴体之间,大径段位于所述制动件和所述止挡件之间;另一个所述衬套在靠近所述车架的一端,且该另一个所述衬套的小径段位于所述制动件和所述轴体之间,大径段位于所述制动件和所述车架之间。
10、可选的,所述右后减震器和所述左后减震器的结构相同,且关于纵向中心平面对称分布;所述左后减震器包括两个间隔分布的耳板,所述车架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伸入两个所述耳板之间,第一螺栓穿过两个所述耳板和所述安装部后与第一螺母连接,所述第一螺栓沿前后方向延伸。
11、可选的,所述车架包括关于所述纵向中心平面对称的左侧架和右侧架,所述左侧架包括左上纵梁、左下纵梁、第一左拉杆和第二左拉杆,所述左上纵梁和所述左下纵梁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左拉杆和所述第二左拉杆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左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上纵梁、所述左下纵梁连接,所述第二左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上纵梁、所述左下纵梁连接;所述左上纵梁、左下纵梁、第一左拉杆和第二左拉杆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投影环绕在所述发动机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投影的周围。
12、基于本申请提供的上述全地形车,首先发动机的连接部和车架柔性连接,因此可以降低发动机震动对车架震动的不良影响;其次,发动机的连接部,在左右方向上全部位于左后减震器、右后减震器之间,有利于达到降低车辆震动、提高驾乘舒适性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轮全地形车,包括车架(10),以及与所述车架(10)连接的发动机(20)、左后减震器(31)和右后减震器(3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全地形车还包括车把(41)、转向杆(42)和第二连接件(52),所述转向杆(42)与所述车架(10)转动连接,以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车把(4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52)与所述转向杆(42)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底部平面(M)上,线段AB与所述纵向中心平面(P0)垂直且经过所述第二连接件(52)在所述底部平面(M)上的投影中心,线段AB与所述第一平面(P1)、所述纵向中心平面(P0)、所述第二平面(P2)依次相交于点A、点F、点B,线段AB与线段CD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52)包括底座(521)和盖体(522),所述底座(521)与所述车把(41)的上端连接,所述底座(521)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盖体(522)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盖体(522)和所述底座(521)可拆卸连接,所述车把(41)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全地形车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车把(41)和所述底座(521)之间,或设置在所述车把(41)和所述盖体(522)之间,所述限位结构能够止挡所述车把(41)相对于所述转向杆(42)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轴承(53)和第二轴承(54),所述第一轴承(53)的内圈套设在所述转向杆(42)外,且与所述转向杆(42)周向限位连接,所述第一轴承(53)的外圈与所述车架(10)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54)的内圈套设在所述转向杆(42)外,且与所述转向杆(42)周向限位连接,所述第二轴承(54)的外圈与所述车架(10)的下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轴体和制动件(61),所述轴体安装在所述车架(10)上,所述制动件(61)的内端和所述轴体转动连接,所述制动件(61)的外端能够相对所述轴体转动以在释放位置和刹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其中,所述制动件(61)在底部平面(M)上投影的内端位于矩形区域BFEG中,投影的外端位于所述车架(10)在所述底部平面(M)上投影区域之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轮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衬套(62),所述衬套(62)套设在所述轴体外,所述制动件(61)套设在所述衬套(62)外,所述制动件(61)和所述衬套(62)周向限位连接;其中,所述轴体和所述制动件(61)均为金属材质,所述衬套(62)为非金属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轮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62)包括小径段和大径段;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止挡件(63),所述轴体的一端与所述车架(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止挡件(6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后减震器(32)和所述左后减震器(31)的结构相同,且关于纵向中心平面(P0)对称分布;所述左后减震器(31)包括两个间隔分布的耳板,所述车架(10)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伸入两个所述耳板之间,第一螺栓(571)穿过两个所述耳板和所述安装部后与第一螺母(572)连接,所述第一螺栓(571)沿前后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0)包括关于所述纵向中心平面(P0)对称的左侧架和右侧架,所述左侧架包括左上纵梁(11)、左下纵梁(12)、第一左拉杆(13)和第二左拉杆(14),所述左上纵梁(11)和所述左下纵梁(12)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左拉杆(13)和所述第二左拉杆(14)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第一左拉杆(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上纵梁(11)、所述左下纵梁(12)连接,所述第二左拉杆(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上纵梁(11)、所述左下纵梁(1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轮全地形车,包括车架(10),以及与所述车架(10)连接的发动机(20)、左后减震器(31)和右后减震器(3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全地形车还包括车把(41)、转向杆(42)和第二连接件(52),所述转向杆(42)与所述车架(10)转动连接,以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车把(4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52)与所述转向杆(42)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底部平面(m)上,线段ab与所述纵向中心平面(p0)垂直且经过所述第二连接件(52)在所述底部平面(m)上的投影中心,线段ab与所述第一平面(p1)、所述纵向中心平面(p0)、所述第二平面(p2)依次相交于点a、点f、点b,线段ab与线段cd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52)包括底座(521)和盖体(522),所述底座(521)与所述车把(41)的上端连接,所述底座(521)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盖体(522)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盖体(522)和所述底座(521)可拆卸连接,所述车把(41)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轮全地形车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车把(41)和所述底座(521)之间,或设置在所述车把(41)和所述盖体(522)之间,所述限位结构能够止挡所述车把(41)相对于所述转向杆(42)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第一轴承(53)和第二轴承(54),所述第一轴承(53)的内圈套设在所述转向杆(42)外,且与所述转向杆(42)周向限位连接,所述第一轴承(53)的外圈与所述车架(10)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轴承(54)的内圈套设在所述转向杆(42)外,且与所述转向杆(42)周向限位连接,所述第二轴承(54)的外圈与所述车架(10)的下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全地形车,其特征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