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88702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1-03 13:03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CPU1;CPU2;信息同步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第一状态设定单元调整CPU1发送引脚的引脚状态,通过第二状态设定单元调整CPU2发送引脚的引脚状态,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内,CPU1接收引脚的状态是否转换为与该引脚匹配的CPU2发送引脚相同的状态,以及CPU2接收引脚的状态是否转换为与该引脚匹配的CPU1发送引脚相同的状态;数据传输模块,被配置通过第一传输单元向CPU2发送一待同步数据,通过第二传输单元向CPU1发送另一待同步数据,判断CPU1和CPU2是否已完成发送,以及接收对方发送的数据。通过本申请,解决了信息处理产生延迟,信息处理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CPU1和CPU2同时处理任务,使得处理速度加快,工作效率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为了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在处理过程中单一cpu已无法满足运算需要。

2、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cpu系统及其协同软复位方法,其中,双cpu系统包括两个均带有通信串口的cpu,且两个cpu同时连接至少一个gpio,双cpu系统首先利用同一gpio状态自动识别主从cpu,然后通过主cpu上的第一通信串口以及从cpu上的第二通信串口实现软复位控制信令通信。

3、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只能将两个cpu分为主从cpu进行信息处理,而无法将两个cpu调整为同一状态,这样有可能出现信息处理产生延迟,信息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及方法,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信息处理产生延迟,信息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包括:

3、cpu1,包括第一信号单元、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一状态设定单元,其中第一信号单元包括引脚组,每个引脚组包括一个cpu1发送引脚和一个cpu1接收引脚;第一状态设定单元用于设定cpu1发送引脚的状态;

4、cpu2,包括第二信号单元、第二传输单元和第二状态设定单元,其中第二信号单元包括引脚组,每个引脚组包括一个cpu2发送引脚和一个cpu2接收引脚;第二状态设定单元用于设定cpu2发送引脚的状态;

5、其中,一个cpu1发送引脚与一个cpu2接收引脚相匹配,一个cpu1接收引脚与一个cpu2发送引脚相匹配;

6、信息同步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第一状态设定单元调整cpu1发送引脚的引脚状态,通过第二状态设定单元调整cpu2发送引脚的引脚状态,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内,cpu1接收引脚的状态是否转换为与该引脚匹配的cpu2发送引脚相同的状态,以及cpu2接收引脚的状态是否转换为与该引脚匹配的cpu1发送引脚相同的状态;

7、数据传输模块,被配置通过第一传输单元向cpu2发送一待同步数据,通过第二传输单元向cpu1发送另一待同步数据,判断cpu1和cpu2是否已完成发送,以及接收对方发送的数据。

8、通过调整cpu1和cpu2的引脚状态,并且实现cpu1和cpu2对一系列的调整产生相应的反应,能够将cpu1和cpu2调整至同一工作状态。通过数据传输实现信息同步。cpu1和cpu2同时处理任务,使得处理速度加快,工作效率提高。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信息同步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

10、通过第一状态设定单元调整cpu1发送引脚的至第一引脚状态,通过第二状态设定单元调整cpu2发送引脚的至第一引脚状态,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内,cpu1接收引脚的状态是否转换为与该引脚匹配的cpu2发送引脚相同的状态,以及cpu2接收引脚的状态是否转换为与该引脚匹配的cpu1发送引脚相同的状态;

11、若是,通过第一状态设定单元调整cpu1发送引脚的至第二引脚状态,通过第二状态设定单元调整cpu2发送引脚的至第二引脚状态,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内,cpu1接收引脚的状态是否转换为与该引脚匹配的cpu2发送引脚相同的状态,以及cpu2接收引脚的状态是否转换为与该引脚匹配的cpu1发送引脚相同的状态。

12、信息同步模块能够多次校准执行任务的时间,经过多次校准后,两个cpu信息同步的时间差将越来越小。cpu1和cpu2实现同步的效率越来越高,便于双cpu进行工作,执行任务。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模块还包括:

14、第一判断单元,被配置为判断在第二预设时间内cpu1的发送寄存器和cpu2的发送寄存器是否均清空;

15、第二判断单元,被配置为判断在第二预设时间内cpu1的dma接收完成标识和cpu2的dma接收完成标识是否均被置位。

16、通过判断cpu1的发送寄存器和cpu2的发送寄存器是否清空和cpu1的dma接收完成标识和cpu2的dma接收完成标识是否均被置位,来确定cpu1和cpu2是否已经完成信息发送和信息接收,从而实现双cpu数据同步。

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均包括:

18、一个数据发送引脚,以及,一个数据接收引脚;

19、第一传输单元的数据发送引脚对应第二传输单元的数据接收引脚;

20、第一传输单元的数据接收引脚对应第二传输单元的数据发送引脚。

21、两个cpu中设置了各自用于数据传输的数据发送引脚和数据接收引脚,便于进行数据传输工作,使得信息流畅发送和接收,避免信息遗漏。

2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cpu1和cpu2均包括多个引脚组,每个cpu1的一个引脚组均对应一个cpu2的引脚组;

23、信息同步模块被配置为调整对应cpu1引脚组和cpu2引脚组的引脚状态,包括:

24、调整一个cpu1引脚组的cpu1发送引脚的状态,以及与该cpu1引脚组对应的cpu2引脚组中cpu2发送引脚的状态;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内,cpu2引脚组的cpu2接收引脚的状态是否调整至与该cpu1引脚组中的cpu1发送引脚的状态相同,以及,该cpu1引脚组中的cpu1接收引脚的状态是否调整至与cpu2引脚组的cpu2发送引脚的状态相同;

25、若是,则调整下一对应cpu1引脚组和cpu2引脚组的状态,直至所有对应cpu1引脚组和cpu2引脚组的状态调整完成。

26、cpu1和cpu2均包括多个引脚组,将多个引脚组都调整到合适的状态,实现cpu1和cpu2信号同步,为后续数据同步提供基础支撑。

2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信息同步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

28、调整一个cpu1引脚组的cpu1发送引脚的状态至第一引脚状态,以及与该cpu1引脚组对应的cpu2引脚组中cpu2发送引脚的状态至第一引脚状态;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内,cpu2引脚组的cpu2接收引脚的状态是否调整至与该cpu1引脚组中的cpu1发送引脚的状态相同,以及,该cpu1引脚组中的cpu1接收引脚的状态是否调整至与cpu2引脚组的cpu2发送引脚的状态相同;

29、若是,则调整下一对应cpu1引脚组和cpu2引脚组的状态,直至所有对应cpu1引脚组和cpu2引脚组的状态在第一引脚状态调整完成;

30、进一步调整一个cpu1引脚组的cpu1发送引脚的状态至第二引脚状态,以及与该cpu1引脚组对应的cpu2引脚组中cpu2发送引脚的状态至第二引脚状态;判断在第一预设时间内,cpu2引脚组的cpu2接收引脚的状态是否调整至与该cpu1引脚组中的cpu1发送引脚的状态相同,以及,该cpu1引脚组中的cpu1接收引脚的状态是否调整至与cpu2引脚组的cpu2发送引脚的状态相同;

31、若是,则调整下一对应cpu1引脚组和cpu2引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同步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均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CPU1和CPU2均包括多个引脚组,每个CPU1的一个引脚组均对应一个CPU2的引脚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同步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状态为高电平,第二引脚状态为低电平。

8.一种双CPU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CPU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同步步骤进一步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CPU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步骤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同步模块进一步被配置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传输单元和第二传输单元均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cpu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cpu1和cpu2均包括多个引脚组,每个cpu1的一个引脚组均对应一个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希王洋李原颐宋波盖猛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