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搅拌注浆系统及事故油池防渗方法,属于事故油池防渗控制。
技术介绍
1、变电站作为电压与电流进行变换的场所,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故油池作为变电站内的重要建筑物之一,主要是用于避免主变压器设备损坏后,废油外泄对环境造成伤害,从而将变压器的油进行储存。但由于事故油池排油管和建设材料的问题,事故油池可能出现渗漏,导致土体污染严重,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环境风险,当废油渗入土壤,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导致农作物减产,还会危害人体健康。
2、目前针对事故油池的渗漏问题主要集中于对事故油池结构和材料的优化,但针对已建事故油池,研究如何进行油池渗漏和防渗处理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当事故油池发生泄漏后,废油会渗入事故油池周边的土体中,如何将这些废油控制在已经渗漏污染的区域,并且阻止废油的进一步外渗,至关重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渗漏范围是否仍处于扩张的趋势,也需要有效获知,然而,目前已有的处理措施难以完善解决上述三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搅拌注浆系统,集土壤搅拌切割装置与膨胀浆液装置于一体,高效构建防渗结构。
2、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搅拌注浆系统,包括起重升降装置与搅拌注浆装置,其中,起重升降装置包括起重支架、电控卷筒、缆绳、抱箍结构,起重支架以竖直姿态置于目标注浆位置地面,电控卷筒置于起重支架上预设高度位置,抱箍结构经缆绳悬挂于电控卷筒正下方,由电控卷筒工作对缆绳卷
3、搅拌注浆装置的前端具有转向,搅拌注浆装置设置于抱箍结构上,基于电控卷筒工作带动搅拌注浆装置以竖直姿态上下移动,并由搅拌注浆装置向下针对目标注浆位置的土壤进行搅拌切割,并输送膨胀性浆液。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搅拌注浆装置包括注浆管、空心轴电机、主钢管、前端钢管、搅拌切割叶片、桁架、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以及至少两根液压伸缩杆;其中,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分别以其表面中心位置开设贯穿其两面的通孔,且通孔的内径大于注浆管的外径,主钢管的内径、前端钢管的内径均大于注浆管的外径;桁架架设于抱箍结构上,空心轴电机上驱动轴的两端敞开且相关贯通,且驱动轴的内径大于注浆管的外径,空心轴电机以其驱动轴呈竖直姿态设置于桁架上,空心轴电机上驱动轴的底端对接第一连接板其中一表面,第一连接板另一表面经主钢管连接第二连接板其中一表面,且驱动轴的中心线依次经过第一连接板上通孔中心、第二连接板的通孔中心,以及驱动轴的中心线与主钢管的中心线相共线;各根液压伸缩杆中控制装置上背向伸缩杆的位置分别铰接于第一连接板另一表面上对应通孔外周与所接主钢管端口内周之间区域,第二连接板表面对应各根液压伸缩杆中伸缩杆移动端的位置分别开设贯穿两面的过孔,各根液压伸缩杆中伸缩杆移动端分别穿过第二连接板上对应过孔、并铰接于第三连接板其中一表面上通孔的外周区域,且当各根液压伸缩杆中伸缩杆均平行于主钢管所在直线时,主钢管的中心线经过第三连接板通孔中心,前端钢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板的另一表面,且前端钢管的中心线经过第三连接板通孔中心;搅拌切割叶片螺旋分布连接于主钢管外周上、以及前端钢管外周上;注浆管的其中一端由空心轴电机上驱动轴的顶端穿入,并依次经过第一连接板通孔、主钢管、第二连接板通孔、第三连接板通孔置于前端钢管中;基于各根液压伸缩杆同步工作至相同长度,由空心轴电机工作驱动其所连接整体结构以其驱动轴所在直线为轴进行转动,且注浆管不发生转动;并且基于空心轴电机不工作,通过各根液压伸缩杆之间的不同步工作,经前端钢管带动注浆管该端实现相对主钢管所在直线方向进行角度转动。
5、基于电控卷筒工作带动搅拌注浆装置以竖直姿态上下移动,并由空心轴电机工作带动搅拌切割叶片旋转对目标注浆位置土壤进行搅拌切割,并由注浆管另一端接入膨胀性浆液,向目标注浆位置进行输送。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搅拌注浆装置还包括第一内钢管、第二内钢管、以及各个第一滑轮、各个第二滑轮,第一内钢管的长度与主钢管的长度相等,第一内钢管的内径大于注浆管的外径,且第一内钢管的外径小于主钢管的内径,第一内钢管位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主钢管内部,第一内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彼此相对面,第一内钢管的中心线与主钢管的中心线彼此共线,注浆管穿过第一内钢管内部,各个第一滑轮针对注浆管上对应第一内钢管的局部段上各个位置、连接于注浆管外壁一周,且各第一滑轮的圆形面与第一内钢管所在直线相垂直,伴随空心轴电机工作带动所连接结构转动,各个第一滑轮与第一内钢管内壁接触滚动;各根液压伸缩杆位于第一内钢管一周外侧与主钢管一周内侧之间;
7、第二内钢管的内径大于注浆管的外径,且第二内钢管的外径小于前端钢管的内径,第二内钢管的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板的另一表面,第二内钢管位于前端钢管内,且第二内钢管的中心线经过第三连接板通孔中心;各个第二滑轮针对注浆管上对应第二内钢管的局部段上各个位置、连接于注浆管外壁一周,且各第二滑轮的圆形面与第二内钢管所在直线相垂直,第二内钢管内壁上对应各第二滑轮的各位置分别设置沿内壁一周的滑槽,伴随空心轴电机工作带动所连接结构转动,各第二滑轮在第二内钢管内壁上相应滑槽中滚动,由第二内钢管内壁上各滑槽经各第二滑轮对注浆管沿前端钢管所在直线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位。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搅拌注浆装置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设置于注浆管上位于前端钢管内的端部中。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预设数量个渗压传感器,各个渗压传感器分别埋设于目标注浆位置侧面土壤中的不同高度位置,且各个渗压传感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布覆盖地面至油池底部深度位置,由个渗压传感器分别检测其所设土壤位置的渗压。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浆液制备装置,用于制备向注浆管另一端输送的膨胀性浆液,浆液制备装置包括储水箱、固化剂储存箱、搅拌桶、第一电机、搅拌杆、搅拌叶片、以及两个泵机,其中,储水箱、固化剂储存箱分别经管路串联各泵机至搅拌桶中,由各泵机工作分别从储水箱、固化剂储存箱引水、固化剂至搅拌桶中,第一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搅拌杆,搅拌杆侧面连接搅拌叶片,搅拌杆与搅拌叶片的整体结构置于搅拌桶中,基于第一电机的控制,应用搅拌杆与搅拌叶片对搅拌桶中的水和固化剂进行搅拌,搅拌杆上设置输出孔对接注浆管另一端输送搅拌后的膨胀性浆液。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起重升降装置中电控卷筒包括电动机、卷筒、减速器、控制器,其中,控制器经减速器连接电动机进行控制,电动机连接卷筒,卷筒连接缆绳,由电动机驱动卷筒转动,实现缆绳的卷绕与释放。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伸缩软管,伸缩软管套设于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之间注浆管局部段与各液压伸缩杆局部段的整体结构外周上,且伸缩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彼此相对面。
13、与上述相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搅拌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重升降装置与搅拌注浆装置,其中,起重升降装置包括起重支架(61)、电控卷筒、缆绳、抱箍结构(68),起重支架(61)以竖直姿态置于目标注浆位置地面,电控卷筒置于起重支架(61)上预设高度位置,抱箍结构(68)经缆绳悬挂于电控卷筒正下方,由电控卷筒工作对缆绳卷绕实现抱箍结构(68)的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搅拌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搅拌注浆装置包括注浆管(31)、空心轴电机(32)、主钢管(33)、前端钢管(311)、搅拌切割叶片(34)、桁架(35)、第一连接板(36)、第二连接板(411)、第三连接板(46)、以及至少两根液压伸缩杆(42);其中,第一连接板(36)、第二连接板(411)、第三连接板(46)分别以其表面中心位置开设贯穿其两面的通孔,且通孔的内径大于注浆管(31)的外径,主钢管(33)的内径、前端钢管(311)的内径均大于注浆管(31)的外径;桁架(35)架设于抱箍结构(68)上,空心轴电机(32)上驱动轴的两端敞开且相关贯通,且驱动轴的内径大于注浆管(31)的外径,空心轴电机(32)以其驱动轴呈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搅拌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搅拌注浆装置还包括第一内钢管(38)、第二内钢管(312)、以及各个第一滑轮(39)、各个第二滑轮(313),第一内钢管(38)的长度与主钢管(33)的长度相等,第一内钢管(38)的内径大于注浆管(31)的外径,且第一内钢管(38)的外径小于主钢管(33)的内径,第一内钢管(38)位于第一连接板(36)与第二连接板(411)之间的主钢管(33)内部,第一内钢管(3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板(36)、第二连接板(411)之间的彼此相对面,第一内钢管(38)的中心线与主钢管(33)的中心线彼此共线,注浆管(31)穿过第一内钢管(38)内部,各个第一滑轮(39)针对注浆管(31)上对应第一内钢管(38)的局部段上各个位置、连接于注浆管(31)外壁一周,且各第一滑轮(39)的圆形面与第一内钢管(38)所在直线相垂直,伴随空心轴电机(32)工作带动所连接结构转动,各个第一滑轮(39)与第一内钢管(38)内壁接触滚动;各根液压伸缩杆(42)位于第一内钢管(38)一周外侧与主钢管(33)一周内侧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搅拌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搅拌注浆装置还包括单向阀(310),单向阀(310)设置于注浆管(31)上位于前端钢管(311)内的端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一种搅拌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设数量个渗压传感器(37),各个渗压传感器(37)分别埋设于目标注浆位置侧面土壤中的不同高度位置,且各个渗压传感器(37)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布覆盖地面至油池(11)底部深度位置,由个渗压传感器(37)分别检测其所设土壤位置的渗压。
6.根据权利要求2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重升降装置与搅拌注浆装置,其中,起重升降装置包括起重支架(61)、电控卷筒、缆绳、抱箍结构(68),起重支架(61)以竖直姿态置于目标注浆位置地面,电控卷筒置于起重支架(61)上预设高度位置,抱箍结构(68)经缆绳悬挂于电控卷筒正下方,由电控卷筒工作对缆绳卷绕实现抱箍结构(68)的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搅拌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搅拌注浆装置包括注浆管(31)、空心轴电机(32)、主钢管(33)、前端钢管(311)、搅拌切割叶片(34)、桁架(35)、第一连接板(36)、第二连接板(411)、第三连接板(46)、以及至少两根液压伸缩杆(42);其中,第一连接板(36)、第二连接板(411)、第三连接板(46)分别以其表面中心位置开设贯穿其两面的通孔,且通孔的内径大于注浆管(31)的外径,主钢管(33)的内径、前端钢管(311)的内径均大于注浆管(31)的外径;桁架(35)架设于抱箍结构(68)上,空心轴电机(32)上驱动轴的两端敞开且相关贯通,且驱动轴的内径大于注浆管(31)的外径,空心轴电机(32)以其驱动轴呈竖直姿态设置于桁架(35)上,空心轴电机(32)上驱动轴的底端对接第一连接板(36)其中一表面,第一连接板(36)另一表面经主钢管(33)连接第二连接板(411)其中一表面,且驱动轴的中心线依次经过第一连接板(36)上通孔中心、第二连接板(411)的通孔中心,以及驱动轴的中心线与主钢管(33)的中心线相共线;各根液压伸缩杆(42)中控制装置上背向伸缩杆的位置分别铰接于第一连接板(36)另一表面上对应通孔外周与所接主钢管(33)端口内周之间区域,第二连接板(411)表面对应各根液压伸缩杆(42)中伸缩杆移动端的位置分别开设贯穿两面的过孔,各根液压伸缩杆(42)中伸缩杆移动端分别穿过第二连接板(411)上对应过孔、并铰接于第三连接板(46)其中一表面上通孔的外周区域,且当各根液压伸缩杆(42)中伸缩杆均平行于主钢管(33)所在直线时,主钢管(33)的中心线经过第三连接板(46)通孔中心,前端钢管(311)的一端连接于第三连接板(46)的另一表面,且前端钢管(311)的中心线经过第三连接板(46)通孔中心;搅拌切割叶片(34)螺旋分布连接于主钢管(33)外周上、以及前端钢管(311)外周上;注浆管(31)的其中一端由空心轴电机(32)上驱动轴的顶端穿入,并依次经过第一连接板(36)通孔、主钢管(33)、第二连接板(411)通孔、第三连接板(46)通孔置于前端钢管(311)中;基于各根液压伸缩杆(42)同步工作至相同长度,由空心轴电机(32)工作驱动其所连接整体结构以其驱动轴所在直线为轴进行转动,且注浆管(31)不发生转动;并且基于空心轴电机(32)不工作,通过各根液压伸缩杆(42)之间的不同步工作,经前端钢管(311)带动注浆管(31)该端实现相对主钢管(33)所在直线方向进行角度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搅拌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搅拌注浆装置还包括第一内钢管(38)、第二内钢管(312)、以及各个第一滑轮(39)、各个第二滑轮(313),第一内钢管(38)的长度与主钢管(33)的长度相等,第一内钢管(38)的内径大于注浆管(31)的外径,且第一内钢管(38)的外径小于主钢管(33)的内径,第一内钢管(38)位于第一连接板(36)与第二连接板(411)之间的主钢管(33)内部,第一内钢管(3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板(36)、第二连接板(411)之间的彼此相对面,第一内钢管(38)的中心线与主钢管(33)的中心线彼此共线,注浆管(31)穿过第一内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腾飞,朱建民,李成,霍亚松,羌云娟,陈荣,刘栋,雍春亚,吴海利,程蔚,肖逸熙,刘辰阳,章祎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兴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