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1、目前,非承载式车身主流的连接方式是螺栓连接,通过螺栓将车身固定在底盘大梁上,在装配车身时需要对每个螺栓进行松开和拧紧操作,这种连接方式拆装步骤繁琐,拆装效率较低;并且,在多次拆装之后,螺栓连接结构容易受损,如此将会导致结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车身与底盘之间螺栓连接拆装效率低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及装置。
2、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压紧推杆和凸轮,所述第二安装体上设有安装槽以及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体插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压紧推杆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
3、所述凸轮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体上,所述凸轮位于所述压紧推杆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端;所述凸轮用于在转动过程中推动所述压紧推杆压紧所述第一安装体。
4、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体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凸轮用于在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安装孔相对时转动,以推动所述压紧推杆插入所述限位槽中并压紧所述第一安装体。
5、可选地,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压紧推杆远离所述凸轮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适配的第二导向面。
6、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套接在所述压紧推杆上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紧推杆上设有第一抵接面;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对设置并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压缩弹簧安装
7、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弹性衬套;所述弹性衬套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体和所述第二安装体之间。
8、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体与所述弹性衬套为一体硫化成型结构;或
9、所述第二安装体与所述弹性衬套为一体硫化成型结构。
10、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体包括座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座体外侧壁上的安装臂;所述安装槽以及所述安装孔均设置在所述座体上,所述凸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臂上,且所述凸轮与所述安装孔相对设置。
11、可选地,所述安装臂包括连接在所述座体的同一外侧壁上的第一支撑臂以及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凸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上,且所述凸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
12、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凸轮;所述压紧推杆以及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凸轮的数量一致;至少两个所述凸轮围绕所述第一安装体间隔设置。
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底盘,以及上述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安装体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二安装体安装在所述底盘上。
14、本技术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压紧推杆和凸轮,所述第二安装体上设有安装槽以及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体插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压紧推杆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凸轮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体上,所述凸轮位于所述压紧推杆远离所述安装槽的一端;所述凸轮用于在转动过程中推动所述压紧推杆压紧所述第一安装体。
15、本技术中,由于第一安装体插接在第二安装体的安装槽内,压紧推杆滑动安装在安装孔中,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体上的凸轮位于压紧推杆远离安装槽的一端,在转动凸轮的过程中,凸轮将与压紧推杆接触,且凸轮可以推动压紧推杆向第一安装体移动并压紧第一安装体,使得第一安装体被固定在安装槽内,进而完成第一安装体和第二安装体的快速固定连接;而在需要拆分第一安装体和第二安装体时,仅需要反向转动凸轮即可使得压紧推杆松开第一安装体,进而使得第一安装体可以从安装槽中取出以实现与第二安装体的分离。本技术的汽车中,可以通过安装在车身上的第一安装体和安装在底盘上的第二安装体之间的快速拆装,完成车身和底盘的快速拆装,该连接结构的结构简单,提升了拆装效率。并且,本技术的连接结构利用凸轮卡紧压紧推杆固定第一安装体和第二安装体,在多次拆装之后,该连接结构依旧不易损伤,保证了结构可靠性,满足了多次拆装的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压紧推杆和凸轮,所述第二安装体上设有安装槽以及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体插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压紧推杆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体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凸轮用于在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安装孔相对时转动,以推动所述压紧推杆插入所述限位槽中并压紧所述第一安装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压紧推杆远离所述凸轮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适配的第二导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套接在所述压紧推杆上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紧推杆上设有第一抵接面;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对设置并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压缩弹簧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压缩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抵接面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弹性衬套;所述弹性衬套设置在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体与所述弹性衬套为一体硫化成型结构;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体包括座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座体外侧壁上的安装臂;所述安装槽以及所述安装孔均设置在所述座体上,所述凸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安装臂上,且所述凸轮与所述安装孔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臂包括连接在所述座体的同一外侧壁上的第一支撑臂以及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凸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上,且所述凸轮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凸轮;所述压紧推杆以及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凸轮的数量一致;至少两个所述凸轮围绕所述第一安装体间隔设置。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底盘,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安装体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二安装体安装在所述底盘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压紧推杆和凸轮,所述第二安装体上设有安装槽以及连通所述安装槽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体插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压紧推杆滑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体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凸轮用于在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安装孔相对时转动,以推动所述压紧推杆插入所述限位槽中并压紧所述第一安装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压紧推杆远离所述凸轮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适配的第二导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套接在所述压紧推杆上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紧推杆上设有第一抵接面;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相对设置并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压缩弹簧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压缩弹簧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抵接面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弹性衬套;所述弹性衬套设置在所述第一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斌,刘家禹,杨宏,耿富荣,袁焕泉,何家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